《人性的污点》中的净化仪式及其清教思想根源
发布时间:2017-03-18 04:02
本文关键词:《人性的污点》中的净化仪式及其清教思想根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性的污点》是二十世纪美国小说家菲利普·罗斯美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较之于前两部,这一本对人性的探讨更加彻底。以20世纪90年代美国为背景,这部小说讲述了浅肤色的黑白混血教授科尔曼·希尔克装扮成犹太人,却被学院同事污蔑成种族主义者的故事。小说以男主人公希尔克的遭遇为主线,穿插了女清洁工福尼亚和法国年轻女学者德芬妮的故事,从不同层面反映了美国大众的观念意识并且批判了90年代社会表面的虚伪自由、平等、开放。 罗斯不只是游弋于再现美国文化历史,而是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索。他指出美国大众对“净化仪式”的信奉和笃行是一种清教传统。殖民时期清教徒对是否得到救赎的焦虑转变成现代美国上下对“纯洁”这一理想的盲目崇拜。由此引申出对清教修辞和意识形态祛魅式的审视。最后,罗斯消解了纯净与污点的对立,揭示小说中人物净化自身的努力不过是徒劳无功。如此,小说完全超越了个人悲剧的层次,突破了种族和时代的局限,揭示美国社会政治,历史,伦理现象背后人类原始古老的“净化情结”以及它对人的戕害。 论文主体分为三章。第一章详述了小说人物的个人“自我净化”,主人公科尔曼隐匿黑色血统的污点以寻求没有种族政治的生存空间,德芬妮压抑性本能以寻求不受性别政治笼罩的学术空间,还有叙述者扎克曼逃离世俗的纷扰,矛盾和冲突,将污秽隔绝在自己的方寸桃源外。第二章总结美国大众集体性质的“净化仪式”。更准确的说是以“净化”为名目的各种政治,道德审判,如:美国大众对桃色事件当事人克林顿的弹劾,雅典娜学院对“种族主义者”科尔曼的排斥。最后一章着重突出女清洁工福尼亚这个人物,揭示了污点的不可磨灭性。人们需要一定程度上接受自身和社会的缺陷,污点。完全拒绝污点,就是拒绝人性。当然并不宣扬释放人性弱点,脱离法律,道德,宗教的缰绳。追求至纯至净,要么徒劳无果,要么被幻灭反噬。追求权力的人一旦利用维护纯洁性为名目行事,会带来更多恶果。最后,罗斯将这种净化情结追溯至美国清教传统。尽管在当代清教失去了统治地位,清教思想在美国社会得以延续下来。在二十世纪,清教主义已经内化成一种心理机制,文化传统,思维习惯。如同他们的清教徒先辈们,美国人至少公开抵制腐败,享乐和其他罪恶。但是罗斯提醒读者注意这些“净化仪式”本质上可能是宗教或政治迫害乃至各种排除异己的斗争。
【关键词】:菲利普·罗斯 净化仪式 纯洁 清教传统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摘要5-6
- Abstract6-9
- Introduction9-12
- Chapter 1 Self-imposed Purification12-20
- 1.1 A Utopian Space Free of Racial Politics12-14
- 1.2 An Intellectual Haven Free of Sexism14-17
- 1.3 A Thoreauvian Retreat17-20
- Chapter 2 Collective Purification20-28
- 2.1 Racists and Racial Crusaders20-22
- 2.2 Moralists and Moral Offenders22-24
- 2.3 Two Funerals24-28
- Chapter 3 Impurity and Puritan Legacy28-39
- 3.1 Faunia as Corrective28-31
- 3.2 Purity Binge as a Puritan legacy31-39
- Conclusion39-41
- Works Cited41-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代吉;;桑的净化功能——《狐狸烟祭》中所反映桑的原初内涵[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志英;《人性的污点》中的净化仪式及其清教思想根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人性的污点》中的净化仪式及其清教思想根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53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