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颠覆与重构——一个新历史主义者对《拉格泰姆时代》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0-03-23 14:06
【摘要】: 埃德加·劳伦斯·多克托罗是当代美国文坛非常重要的成员之一。他的作品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并多次获得包括美国国家书评奖及普利策小说奖等在内的大奖。作为一名小说家,多克托罗勇于尝试,他认为一个小说家的想象力是不受限制的。一直以来他对历史都非常的关注,而且在他的作品中他让历史事实为他的想象做陪衬。他还大胆的认为历史只不过是一种想象,而小说甚至可以和历史一样的真实,这种新颖的想法使得他从他的当代作家中脱颖而出。 多克托罗的作品中,有好几部都是与历史有关的,包括《但以理书》(1970),《拉格泰姆时代》(1975),《比利·巴思格特》(1989),以及《进军》。在这几部作品中,《拉格泰姆时代》是最为成功的一部。在《拉格泰姆时代》这部作品中,多克托罗为我们重绘了一幅美国二十世纪初的历史画面;大胆的让虚构的历史人物形象同真实的历史人物出现在同一历史舞台,使得人们很难辨认到底哪些是历史上真正发生过的事情,而哪些不是。这与新历史主义者所宣称的历史是当代的,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这一信条相呼应。而新历史主义者的这一信条主要体现在他们的口号“历史的文本性”及“文本的历史性”中。这篇论文通过比较真实的历史形象与他们在《拉格泰姆时代》相对应的形象,以及真实的历史事件与他们在《拉格泰姆时代》中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想从新历史主义者的角度来分析《拉格泰姆时代》这部作品。此外,这篇论文还揭示了《拉格泰姆时代》中塑造的历史的重要意义,而这点又证明了新历史主义的一个重要主张:颠覆是为了更好的包容。最后,这篇论文试着证实了这样的观点:《拉格泰姆时代》中建造的历史与任何书面文字记载的历史一样真实,而且文本参与到了意识形态的建构中。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多克托罗,并让读者熟悉《拉格泰姆时代》这部作品。第二章是整篇论文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和第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是通过新历史主义的理论来展示在《拉格泰姆时代》中历史是如何被构建的,并且说明文学作品会影响意识形态的形成。第五章是论文的小结。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文娟;;简谈莫言《生死疲劳》对新历史主义的深化[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2 陈茂华;;安克斯密特的历史主义更新论[J];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3 李明明;;历史与文本的巧妙结合——对多可托罗《进军》的新历史主义分析[J];名作欣赏;2011年23期

4 魏笑玲;陈惠良;;迷失的伦理与价值——《世界之都》的新历史主义解读[J];邢台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刘松;;南方世家的荣耀与危机——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6 苗园园;;《五号屠场》与历史共舞[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9期

7 鲁素琴;;元帅市长的风采——《陈毅市长》评析[J];青年文学家;2011年09期

8 肖锦龙;;格林布拉特与新历史主义莎剧批评[J];文艺研究;2011年07期

9 杨旭;;网络互文性与新历史主义[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10 刘松;;知识分子的自我塑造与反抗——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新新;;菲利普罗斯:新历史主义的实践者——《反美阴谋》的新历史主义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2 顾婧;;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重新思考《反美阴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3 汤瑶;;狂欢化视角下的《拉格泰姆时代》解读——对历史的颠覆与重构[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马相武;;历史写作中的“新历史”与“后现代”[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5 王政;;由葛林伯雷论及中国古代“文化诗学”[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6 杨颖;;关于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一点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7 汤亚汀;;文化研究语境下的音乐人类学:兼论音乐人类学与音乐学的范式差异[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8 卢翎;;走进历史的深处——论杨显惠“夹边沟”系列小说[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9 陆贵山;;文学研究的综合与创新[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冯雷;;“佳期已过”的记录与慨叹——论王夫刚的诗[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王夫刚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东方;也说“新历史主义”[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贺绍俊 评论家;小说本无凡圣之分 好看就行[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3 邹海仑;魔鬼将军谢尔曼与战争的烟尘[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邹海仑;魔鬼将军谢尔曼与战争的烟尘[N];东方早报;2007年

5 黄昱宁;站在布克奖评委的对岸[N];东方早报;2010年

6 孙先科;当代文学历史话语的叙事策略与历史观[N];文艺报;2006年

7 傅书华;“文本的历史”与“历史的文本”[N];山西日报;2005年

8 杨根红;充溢着淳厚温情的乡土叙事[N];山西日报;2009年

9 作家 古耜;历史往往这样悖论演进[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10 黄晓武;“帝国”是这样形成的[N];社会科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艳;多克托罗小说犹太主题的发展轨迹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李仰智;应然存在的已然追问[D];河南大学;2004年

3 黄健;穿越传统的历史想象[D];浙江大学;2008年

4 刘永春;在后现代性的地平线上[D];山东大学;2005年

5 傅洁琳;格林布拉特新历史主义与文化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陈世丹;库尔特·冯内古特对现实世界与小说世界的解构与重构及其新历史主义倾向[D];厦门大学;2002年

7 张秀娟;断裂性问题与新历史主义[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谷红丽;新历史主义和文化唯物主义批评视角下诺曼·梅勒的作品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9 张静斐;学术史视野中的新历史主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10 盖建平;早期美国华人文学研究:历史经验的重勘与当代意义的呈现[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姗姗;走下历史神坛的但以理[D];山东大学;2008年

2 李明明;多克托罗《进军》主题的新历史主义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孙亚梅;颠覆与重构——一个新历史主义者对《拉格泰姆时代》的解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慧;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大街》[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李庚敏;心灵的布鲁斯[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童业富;历史的另类书写[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艳;个人记忆中的历史[D];苏州大学;2005年

8 李慧;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D];山东大学;2006年

9 李曙光;《午夜之子》的新历史主义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康建伟;新历史主义与年鉴学派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96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596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0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