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互文性

发布时间:2017-03-21 16:07

  本文关键词: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互文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互文性理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文本理论,首先由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在其《符号学》一书中提出:“任何作品的本文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本文都是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随着后来的其他学者对互文性的不断研究,互文性的概念也在不断快速发展。概而言之,互文性概念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一个确定的文本与它所引用、改写、吸收、扩展、或在总体上加以改造的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二是“任何文本都是一种互文,在一个文本之中,不同程度地以各种多少能辨认的形式存在着其他的文本;譬如,先时文化的文本和周围文化的文本,任何文本都是对过去的引文的重新组织。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是美国二十世纪的著名作家,他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小说通过对主人公霍尔顿在纽约三天的游荡,揭示了二战后的美国人正处于一种绝望、空虚的精神状态,正面临着严重的信仰危机。本文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础,分别从其广义和狭义这两个视角对《麦田里的守望者》进行解读。本文作者首先介绍了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生平、文学成就以及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作者接着还将介绍国内外学者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以及互文性理论的研究,以便为本文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梳理完互文性理论之后,作者借鉴广义互文性,来探讨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创作产生影响的历史和文化因素,将它们作为互文本与小说进行互文研究。此外,本文还借助热奈特对“互文性”这一概念的解释,从狭义的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所采用的互文手法即典故的运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历史和文化因素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广义互文文本,它们深深地影响了《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题选取、写作手法和思想背景。此外,本文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互文手法的分析也将会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小说的内容和背景。《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互文性解读不仅会加深读者对其现实意义和文化内涵的理解,更有助于彰显小说极高的艺术性以及审美价值。
【关键词】:互文性 《麦田里的守望者》 历史 文化 典故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7-8
  • ABSTRACT8-10
  • 摘要10-12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2-17
  • 1.1 Overview of J. D. Salinger and his representative work12-13
  • 1.2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Catcher in the Rye13-15
  • 1.3 Objective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15-16
  • 1.4 Research questions16
  • 1.5 Thesis structure16-17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7-21
  • 2.1 Related discussion outside of China17-18
  • 2.2 Overview of the novel in China18-21
  • Chapter Three THEORY OF INTERTEXTUALITY21-26
  • Chapter Four BROAD SENSE OF INTERTEXTUALITY26-50
  • 4.1 Historical context26-32
  • 4.2 Religious context-Judaism32-46
  • 4.2.1 Motif of father and son32-38
  • 4.2.2 Women image in Judaism38-40
  • 4.2.3 Motif of positively facing the world40-42
  • 4.2.4 Motif of a marginal man42-46
  • 4.3 Biblical context46-50
  • Chapter Five NARROW SENSE OF INTERTEXTUALITY50-58
  • 5.1 Allusion to Monkey King50-55
  • 5.1.1 Similarities in personality50-53
  • 5.1.2 Similarities in expressing dissatisfaction53-54
  • 5.1.3 Similarities in their final fate54-55
  • 5.2 Allusion to the myth of the Garden of Eden55-58
  • Chapter Six CONCLUSION58-61
  • WORKS CITED61-64
  • Appendix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国;互文性[J];外国文学;2003年01期

2 杨中举;泛互文性:网络文学的美学特征[J];当代文坛;2004年02期

3 尹衍桐;从互文性看翻译与创作的关系[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4 郝永华;"互文性"理论涵盖的文学基础理论问题[J];理论与创作;2005年02期

5 李建红;;从互文性的角度看文章标题的翻译[J];外国语言文学;2006年02期

6 闵云童;;互文性写作:新的文本表意策略[J];当代文坛;2007年01期

7 贾玉洁;;浅谈互文性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及对应的翻译技巧[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刘宏升;;互文性与跨文化交际[J];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12期

9 李晶;;互文性理论对翻译教学的启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10 王琨;;从互文性角度看广告的翻译[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伍瑜;;“互文性”及相关问题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于海岩;;解析英汉翻译中源语、目的语的意义联想——从互文性角度看翻译的应对策略[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胡兆云;;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的互文还原原则[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万丽媛;;从引用看语篇的互文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胡伟丽;;外显互文性与诗歌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璐;;互文性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梅红;;在互文性的指导下进行广告套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魏晓慧;;互文性翻译理论观照下的中国电影名称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复旦大学中文系 祝克懿 黄蓓 译;多声部的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魏炜;库塔克《游戏》文本的互文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金明;互文性的语篇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3 吴迪龙;互文性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向红;互文翻译的语境重构[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焦亚东;钱钟书文学批评的互文性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姜怡;基于文本互文性分析计算的典籍翻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曾文雄;翻译的文化参与[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粟;互文性与翻译[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2 张敏;从互文性视角研究文学翻译[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3 李玲玲;互文性理论与文学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林化平;翻译研究中的语篇互文性[D];山东大学;2006年

5 葛桐;互文性与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07年

6 安芳;互文性与翻译[D];四川大学;2007年

7 王娟;汉语体育新闻评论中互文性的类别和功能[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兰兰;流行语翻译互文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9 刘小艺;论《荒野的呼唤》两个译本的互文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海磊;当代油画的“互文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互文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9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59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b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