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确立与守望:哈克与霍尔顿形象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8 07:05
【摘要】:“成长”一直是文学的一个恒久主题,成长小说的创作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美国文学史中,成长小说同样拥有大量经典作品,《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麦田里的守望者》可谓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作品。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是十九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被称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作为他的代表作,用第一人称叙事,从儿童的视角来讲述主人公在历险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1919—2010),美国文坛上享誉盛名的当代小说家之一,以一部《麦田里的守望者》风靡世界。小说的出版在五十年代的美国,尤其是在青少年中畅销一时。小说同样是通过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深入少年的内心世界,倾诉青春期成长过程中的苦闷,通过青少年的“眼睛”来抨击成人世界的虚伪。 近年来,青少年的成长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这两部小说作为成长小说的“经典之作”,就必然更多地涉及到青少年的成长问题。小说的主人公都处于一个重要的年龄关卡,并且在这样一个阶段选择离家出走。在离家流浪过程中如何面对他们所经历的这些险境,怎样跨越危机重重的青春期,并顺利地步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是小说的重点。 本文试图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之上,结合作家的叙事方式,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主人公所处的历史语境,以此来挖掘两位主人公成长历程中的异同点。从哈克自我意识的确立到霍尔顿的孤独守望,我们也可以从中透视出美国文化精神的演变过程。而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国精神仍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在这里,我们将两部小说重新拿出来比较,在对美国成长小说发展历程的梳理过程中,发掘青少年青春期成长过程中曲折的心路历程,以期更好地剖析美国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引文部分梳理了两部小说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对其进行系统的归纳分析,同时提出笔者对两部小说研究的理论框架。第一部分将重点放在主人公的“出走”上,通过对哈克和霍尔顿出走的分析比较,来透析他们生活的社会的时代特征。本文认为,社会环境、主流社会价值、家庭以及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同塑造着他们的身心,而小说中主人公的出走都与这些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哈克和霍尔顿的出走实则是他们步入人生另一个阶段的开始。第二部分从记述哈克与霍尔顿的流浪历程开始,对两位主人公流浪的场所以及各自遇到的引路人进行对比分析,将这一阶段看成是主人公自我意识确立的过程。本文将这一部分分为两节,第一节从文学空间的角度进行论述,哈克和霍尔顿的流浪是在大河之上和纽约街头展开的,一个是自然的田园风光,一个是都市文化的典型代表,两种不同的文学空间,决定着两位主人公在流浪的过程中必然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感受。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引领他们走向下一阶段的“引路人”,第二节就是从这一点上展开论述的,两位主人公流浪路上的“引路人”成为他们成长的关键,对他们能否顺利过渡到下一人生阶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的第三部分是通过两个人物的最终结局,进而透视呈现在不同时代的美国文化精神,以及不同时代间美国精神是如何继承和发展的。在对小说两位主人公结局进行对比后,总结对青少年成长起着影响作用的因素,并且挖掘在这两部作品中美国精神是如何呈现的,展望美国精神的发展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红菲,刘婷;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之语言特色[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宋冰;“红”的释义——评《麦田里的守望者》红色的运用[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2期

3 洪增流,王静;《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悲剧性解读[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梅子涵;;很多很多大人的小时候[J];中国德育;2010年03期

5 罗世平;《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反正统文化语言[J];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01期

6 杨秋荣;谁是真正的“守望者”?──《麦田里的守望者》题旨解读[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7 唐小多;;爱、霍尔顿、旅程与少年[J];青年文学;2006年12期

8 胡朝新;;远山在呼唤[J];世界博览;1992年12期

9 朱晶;《麦田里的守望者》:反叛迂腐与虚伪的“现代经典”[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10 张慧诚;守望者生命中的矛盾与迷失——霍尔顿人生的探寻[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冬雪;祖磊;;建设性后现代女性主义研究[A];后现代哲学与生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薛洪涛;经济前景艰难引爆伦敦骚乱[N];法制日报;2011年

2 向杰;谨防“哈克斯”病毒流行网络[N];科技日报;2007年

3 记者 孟令卫 见习记者 王丽薇;我市与荷兰哈克公司 签署合作备忘录[N];邯郸日报;2010年

4 本报驻伦敦记者 郭林;伦敦怎么啦?[N];光明日报;2011年

5 新时;创建绿色奶源基地[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6 本报记者 温云惠;戈壁“荒草” 香港老板手中赚钱的法宝[N];阿勒泰日报;2009年

7 富强;火了电影 热了图书[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8 何文;埃及大饼让穷人不挨饿[N];中国税务报;2004年

9 金吾伦;混序组织及其应用[N];学习时报;2005年

10 陈思彤;“蛟龙”来华 中国队场内场外取真经[N];中国体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易乐湘;马克·吐温青少年题材小说的多主题透视[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2 孙胜忠;无尽的求索和虚妄的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颖;确立与守望:哈克与霍尔顿形象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肖岚;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心理症状及根源[D];山东大学;2010年

3 赵恩鹏飞;霍尔顿的困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夏丹;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弗洛伊德式精神分析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史国丽;霍尔顿·考尔菲尔德的认同危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兰冬;从青年心理学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考菲尔德[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程程;《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人物形象塑造[D];安徽大学;2011年

8 刘立勇;寻找自我的历程[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邓荷;哈克的成长之旅[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佳宏;成长小说视角下《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与《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比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04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04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2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