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立杨《玫瑰》中的父亲形象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712.0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志文;;电影中“十大”经典父亲形象[J];东方电影;2011年06期
2 黄小敏;;父亲[J];创作;2011年05期
3 韩艳;;父爱,有多少种?——电影里的父亲形象[J];神州;2011年10期
4 安晓晨;;父亲在世的日子[J];今日民航;2011年09期
5 王宏杰;林秀芳;;现当代文学中父亲形象的塑造[J];大家;2011年14期
6 孙文辉;;试比较杜拉斯与虹影[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7 李书影;;当代华裔美国文学中父亲形象的嬗变及其理想构建[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王特;金国臣;;寻找与逃离,顺从与反抗[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9 许双如;;“他者”的面具政治——亚裔美国文学中的身份扮演与族裔主体性建构[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3期
10 张凯旋;;父亲:一个负面符号——重读蒋光慈小说[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邢丽娜;;《温柔的手》中外祖父川可的形象分析及其教育意义[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2 陈骏涛;;忆念与审视——评《过滤的阳光》[A];200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3年
3 王灵芝;;《台阶》教学案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4 曲薇蔚;;“两类人”看强交际环境文化与弱交际环境文化之间的冲突[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邢华君;;架起心灵的桥梁——《背影》教学案例[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6 黄际英;魏艳辉;;华裔作家的尴尬:试析“赵汤论战”的文类之争[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于珊;;《天一言》中“天一”的“俄狄浦斯情结”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彬;;凝视女像——近年来中国内地女性题材影片研究[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罗晓燕;;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成果述评[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林幸谦;;反父权体制的祭奠——张爱玲小说论[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赖志斌 王桂木;在家庭中应确立父亲形象[N];闽西日报;2005年
2 林静;日本举办“父亲形象”调查[N];光明日报;2000年
3 ;亚裔美国文学与华裔美国文学[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张 松;苦难精神的体现[N];张掖日报;2005年
5 陶涛;远山般深沉含蓄[N];中国文化报;2006年
6 时蕴;从奥斯汀说起[N];北京日报;2004年
7 文新;辽宁人艺两部话剧《父亲》《凌河影人》晋京演出[N];文艺报;2006年
8 丁宁;香港新片的“父亲”书写[N];文艺报;2007年
9 武汉市第五十六中学 胡蕾;中学音乐欣赏课中的引导与启发[N];音乐周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王臻青;我依然对话剧表演充满激情[N];辽宁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梁超群;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中父亲的在场与缺席[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毅;从五四到抗战:中国女性小说中的男性形象[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思韵;论当代台湾电影中的父亲形象[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敏;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三类父亲形象[D];兰州大学;2006年
3 颜晶晶;父亲形象的颠覆与回归[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慧颖;“三言”父亲形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德霞;麦加恩小说《在女人中间》的父亲形象[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莹莹;从妇女主义角度解读艾丽斯·沃克小说中的父亲形象[D];华侨大学;2008年
7 郑静;当代文学中的父亲形象[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舒勤;马华当代小说中父亲形象的嬗变[D];暨南大学;2006年
9 田琳;因为你与我同在[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马容;余华“民间小说”的文化内涵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09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09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