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道德与人性的力量—对马拉穆德《店员》的犹太性观照

发布时间:2020-04-11 04:05
【摘要】: 作为美国犹太裔小说家的标志性人物之一,马拉穆德对犹太性的表达最具代表性。在马拉穆德看来,犹太性是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对各种犹太要素进行特定加工运用,从而综合地形成独特的、能区别于其他文化特性的犹太文化气质。马拉穆德的作品主要以平凡的下层犹太平民作为描写对象,他们遭受着各种各样的苦难,渴望逃避过去,追求有梦想的新生活,但在内心深处与他们逃逸的传统无法分割,最终学会生活在一种自我禁锢的环境里,执着于良知、责任感、怜悯和爱,并矢志不渝地追求道德的升华和自我的完善。 前人对《店员》的研究主要围绕马拉穆德的写作风格、圣经原型、象征意义等展开,或针对其构成犹太性的单个层面去进行文本阐释。但是,对于具有浓厚犹太意蕴和特质的马拉穆德本身而言,他赞成采用丰富的犹太元素综合呈现文学作品的犹太性。本文尝试把文本放在犹太历史与文化的语境中去考察马拉穆德小说《店员》中的犹太性。通过对马拉穆德的犹太道德观、犹太幽默语言以及独特的同化现象等元素进行观照,从而呈现浸蕴在马拉穆德小说《店员》中的犹太品性。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引言简述了马拉穆德的生平及其作品《店员》,以及国内外马拉穆德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在界定“犹太性”的基础上,提出解读《店员》的三个犹太元素:即犹太道德观、犹太幽默语言以及独特的同化现象;第三部分讨论马拉穆德的犹太道德观,即困苦中的道德成长,揭示其对美国犹太人乃至全人类之道德价值观念和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怀;第四部分探讨了小说中的犹太幽默和讽刺,通过对傻瓜人物施勒密尔、言辞讽刺、情景讽刺的分析,作者成功的塑造出一个希望与失望并存、痛苦与欢乐同在、受苦受难与道德升华相伴的犹太世界;第五部分主要探讨《店员》中的同化现象,它不是单向的,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犹太人和非犹太人在同化的过程当中可以相互影响,非犹太人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同化犹太人,反过来,犹太人也可以同化非犹太人。但事实上,马拉穆德文本中的犹太主人公大多具有不可同化性,这既折射出犹太人在历史同化过程中维护民族传统的抗争,也是犹太性复杂和矛盾的另一层面。 本论文的结论是,马拉穆德透过莫里斯、弗兰克、海伦和艾达等主要人物的情感纠结和道德坚守,使得弥散在《店员》中的犹太性升华为具有道德力量和人性光辉的普世价值的一部分。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712.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玲;隐喻性思维中的文化印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朱丽玲;Transferred Epithet的表现形式及其修辞功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朱艳梅;;英语中的委婉语及其最新发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徐志敏;广告词中的会话含意[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张淑清;对犹太人隔都的历史考察[J];北方论丛;2002年04期

6 武卫;;英文体育报刊的语言特点[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李萍;简议阅读材料中的词汇委婉手段[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李萍;英语专业学生撰写英语论文常见错误评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全松柏;近代历史哲学的思想萌芽——略论马基雅维里的史学思想[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10 郝文杰,康洁平;商务英语语篇文体特征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华;萨摩亚争端与大国外交1871-1900年[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翟意安;论中华文明圈的内发性发展史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孙崇文;抗战以前中国基督教大学及其学生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何爱国;东亚发展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胡志坚;自我统摄下的心理与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陈茂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徐良;美国“新左派”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李隆生;明后期海外贸易的探讨[D];复旦大学;2005年

9 易兰;兰克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崔艳红;普罗柯比《战记》研究[D];南开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伟;鲁迅小说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0年

2 李芳;论商务谈判中的礼貌语言策略[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杨小燕;广告英语中常用修辞手法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4 魏海燕;试论英语辞格系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苏理华;试论语法修辞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结合[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6 何丰伦;论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全球化时代[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聂珂;双关语及其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罗立军;章学诚道学史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胜利;在中国作为外语的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10 罗桂保;论《洛丽塔》的艺术技巧[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6231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231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5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