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九故事》的启悟主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5 02:08

  本文关键词:《九故事》的启悟主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是美国当代文坛颇为独特的一位作家,其作品多以遭受战争创伤的青年和早熟聪慧的儿童为主角,通过镜头化展现方式塑造出一批神态各异却带有标签的人物,透过他们之口述说作者本人对现世生存状态的思考和在精神世界里的冥想。塞林格小说的主人公往往会经历一种奇妙的精神顿悟之旅,《九故事》的九个主要人物也无一例外。他们站在意识跌宕的边缘,打破固有的逻辑思维模式,任由内心和情感左右自己的选择,在反思以往生活的基础上建立起观察未来世界的新视角。《九故事》虽然没有指涉小说集主旨的书名,却是由作者亲自挑选作品集结而成,又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短篇集,因而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本文旨在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作品,运用原型批评方法,结合小说修辞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叙事学理论,寻找贯穿九部小说的线索和主题,探讨隐含在作品内的作者的哲学思考。论文由以下五部分组成:绪论介绍塞林格的生平经历、创作阶段和作品特点,比较他与几位小说家在创作风格上的相似之处,总结著名学者对他的评价并概括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第一章从启悟的语义原型、世界文学中以启悟为主题的代表作及它们与《九故事》的相通性、卷首语那则直触作品灵魂的禅宗公案的启悟意义三方面概括短篇集与启悟主题的相关性。第二章从分析小说内容的角度来表现启悟主题,将故事中富含象征意义的形象分为“被选中者”和“引导者”两大类,关注两个群体的相遇碰撞所带来的仪式效果。第三章从解构小说形式的角度来表现启悟主题,关注故事时间的当下性和空间的移动性、人物对话的临时中断性、小说集中作品排列的椭圆状格局、中国“套盒式”故事模式和结尾风暴眼的设置,总结这些技巧在服务主题上的优势。结语概括总结前三章要点,认识塞林格创作的成就和不足,强调作者对启悟主题运用的最成功之处是他不仅使笔下的人物在故事中完成启悟之旅,还通过独特的故事讲述方式启发读者去重新审视心灵、思考生活。
【关键词】:塞林格 《九故事》 启悟 象征隐喻 修辞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绪论9-14
  • 第一章 启悟母题与《九故事》的卷首语14-21
  • 第一节 “启悟”语义原型14-17
  • 第二节 经典文学中以启悟为主题的小说例证17-19
  • 第三节 一则禅宗公案19-21
  • 第二章 启悟主题与《九故事》中的象征隐喻21-30
  • 第一节 “被选中者”22-25
  • 第二节 “引导者”25-28
  • 第三节 “通过仪式”28-30
  • 第三章 启悟仪式与《九故事》中的修辞策略30-38
  • 第一节 时空机制30-32
  • 第二节 语言艺术32-33
  • 第三节 整体结构33-35
  • 第四节 叙事技巧35-38
  • 结语38-40
  • 参考文献40-43
  • 致谢43-44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44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衍强;J. D.塞林格作品中的佛教因素[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九故事》的启悟主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6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f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