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明威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培德;海明威小说的艺术特点[J];文史哲;1980年02期
2 洪爱云;王新伟;;海明威作品中的死亡主题与悲剧意义[J];飞天;2009年10期
3 平颖;海明威小说的叙述[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年05期
4 李迎丰;重复的艺术:海明威小说文本的一种解读[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5 克冰;海明威小说艺术点滴谈[J];语文学刊;1987年03期
6 戴桂玉;戴桂玉;;海明威小说中的妇女及其社会性别角色[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0年00期
7 钟进平;略谈海明威小说中的“勇气”[J];北方论丛;1999年03期
8 夏春红;;《老人与海》主人公的性格分析——兼论海明威写作的“冰山”原则[J];理论学习;2006年07期
9 王立昌;;《乞力马扎罗的雪》中哈利之死及其意义[J];文学教育(上);2008年05期
10 王宁;试论海明威小说创作[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韩星;;硬汉精神是如何炼成的——略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主题[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何晓涛;;硬汉精神背后的思考——重读《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形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慧敏;于建华;;漫谈海明威的笔和枪及其死亡意识[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冉利华;论海明威小说的“冰山”风格[N];文艺报;2005年
2 何诚斌;我们呼唤和平[N];安徽日报;2003年
3 陈复兴;一部俄文版苏联小说及其中译本[N];协商新报;2005年
4 张飘飘;“我们的词语是我们的武器”[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5 王久安;红色经典影响了中国几代青年?[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峰;“渔”行为与海明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薇;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D];苏州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曾;海明威作品中的异化因素及其自我拯救之路[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俞成俐;海明威作品的意象及其关系意蕴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磊;论海明威小说中对话的视觉化效果[D];西南大学;2013年
4 薄宁;海明威早期创作中的印第安书写[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蒋珊珊;中国当代文学视野中的海明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张金莲;简洁与重复——海明威小说的对话艺术[D];云南大学;2010年
7 冷宁;从《永别了,武器》解析海明威小说的叙事技巧[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邱亚娇;论海明威笔下的非洲形象[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洁;海明威“冰山世界”的认知诗学解读[D];宁夏大学;2014年
10 吴定祥;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132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713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