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出埃及史诗中的摩西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5 18:27
【摘要】: 摩西是圣经文学中最有魅力的人物形象之一,他的名字在希伯来圣经中出现了数百次。在《摩西五经》中,除了上帝,摩西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作为利未人的后裔,他出身卑微,但是成为上帝的拣选者,带领以色列人民逃脱埃及人的奴役,实现了立教、立法的理想。在他身上,既有着人性的弱点,又有着神性光辉的烛照。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物形象,他的身份、性格、命运经常处于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和悖论中,展现出一种张力。出埃及史诗中摩西人物形象的研究正是本文的论题。出埃及史诗故事情节分散在《圣经》中的某些作品的部分章节,在这里,笔者借鉴美国学者勒兰德·莱肯在其研究专著《圣经文学》一书中的划分方法,认为出埃及记史诗故事包括的主要章节有:《出埃及记》一——二十章、三十二——三十四章;《民数记》十——十四章、十六——十七章、二十——二十四章、《申命记》三十二——三十四章,并以这些文本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故事背景中摩西人物形象所体现的特性。 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本论文借用了英美新批评的文本细读理论,弗莱的原型批评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将摩西形象与出埃及记史诗文本紧密结合,分为三章展开论述: 第一章是对摩西多元身份的研究。摩西是一个原型英雄,是典型的河海——漂流型弃儿。他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历经四十年,身份具有双重悖论性。第一阶段是摩西在埃及王宫度过的四十年。他出生于奴隶之家,却在埃及王宫长大,既是王子又是奴隶;第二阶段是摩西在米甸度过的四十年,他作为逃亡者流亡到米甸,以放羊为生,而牧羊人的形象则预示性地表明摩西将成为以色列民族的领袖;第三阶段是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走埃及,在旷野漂流的四十年,在处理民族事务,人民纠纷时,摩西既是审判官,有专制独裁的一面,同时他又制定了一套法律,希望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 第二章是对摩西性格二重性的研究,在他身上,傲慢与谦和、正直与残暴、勇敢与懦弱等一些特质完美结合,人物性格表现出悖谬的色彩,行为特征经常处于种不合情理、自相矛盾的状态。摩西被称为“神人”,是人与上帝沟通的唯一中介,一方面,他有着作为个体的人的所展现的懦弱自私、残暴傲慢的性格特征,另一方面,他又是高高在上的,在精神层面远远高于以色列普通人民。 第三章是对摩西命运悲喜剧性的研究,摩西的一生,命运坎坷,四处漂流。他的命运带有悲喜剧色彩,呈现出悲喜交加的美学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作为个体命运的悲喜剧性。从摩西个人而言,他虽然是以色列民族的伟大领袖,但他生前却无法看到自己人生理想的实现。仅有一步之隔,只能遥遥相望迦南美地,被后人称为“约旦河西的摩西”。二、作为先知命运的悲喜剧性。摩西与上帝的关系充满了悖论性,他与上帝的相交是一个不断分离—结合—重新分离的循环过程。三、作为英雄命运的悲喜剧性。摩西与以色列人民的关系时好时坏,既融洽亲密又冲突悖逆。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411.0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峻;;史诗《出埃及记》的叙述张力[J];山花;2011年04期

2 段宝林;;史诗研究方法论刍议[J];民族文学研究;1987年04期

3 伍立杨;;汉族史诗?别逗了[J];四川文学;2006年06期

4 卡纳如·才仁道尔吉;;关于著名史诗歌手坡·冉皮勒的田野调查[J];西部蒙古论坛;2019年01期

5 高荷红;;反思与建构中国史诗学术传统的力作——评《中国史诗学史论(1840-2010)》[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1期

6 王艳凤;阿婧斯;;蒙古史诗与印度史诗中的隐喻之比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03期

7 都仁毕力格;;《史诗高原》[J];美术;2018年08期

8 袁伊玲;;史诗《亚鲁王》的语言文化价值探微[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6年06期

9 吴正彪;;《亚鲁王》史诗民俗事象及文化意蕴[J];创意设计源;2017年03期

10 王艳凤;阿婧斯;;蒙古史诗与印度史诗中呈现的民族精神之比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乃昌;;珞巴族三大史诗[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海英;;新疆和静县史诗《江格尔》的传承与保护调查报告[A];“史诗之光—辉映中国”——中国“三大史诗”传承与保护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提要汇编[C];2012年

3 苏静波;;浅谈三大史诗的共性与个性——三大史诗比较研究[A];“史诗之光—辉映中国”——中国“三大史诗”传承与保护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提要汇编[C];2012年

4 佟斯琴;;浅论游牧文化的凝聚——蒙古史诗[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5 降边嘉措;;关于做好三大史诗翻译工作的思考[A];“史诗之光—辉映中国”——中国“三大史诗”传承与保护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提要汇编[C];2012年

6 巴莫曲布嫫;;叙事界域与传统法则——以诺苏彝族史诗《勒俄》为例[A];民间叙事的多样性——民间文化青年论坛[C];2004年

7 余未人;;21世纪新发现的古老史诗《亚鲁王》[A];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全记录[C];2014年

8 刘岸挺;;高尚心灵的史诗:《多余的话》——瞿秋白狱中心态与心史[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9 郭民杰;;史诗《玛纳斯》是柯尔克孜的民族魂内容提要[A];“史诗之光—辉映中国”——中国“三大史诗”传承与保护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提要汇编[C];2012年

10 王治国;;民族文化“走出去”的翻译学解读——以活形态史诗《格萨尔》的译介为例[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大先;洞察现实与新时代史诗[N];太原日报;2018年

2 刘大先;洞察现实与新时代史诗[N];文艺报;2018年

3 记者 吴晶 周玮 林晖;致敬伟大征程的人民史诗[N];人民日报;2018年

4 记者 翟群;大型史诗剧项目《紫禁城》签约[N];中国文化报;2019年

5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荣四华;中希史诗共同奏响命运“交响”[N];中国民族报;2019年

6 本报记者 宋佳p

本文编号:2714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714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6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