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论《浮士德博士》中的疾病意象

发布时间:2017-03-28 03:03

  本文关键词:论《浮士德博士》中的疾病意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托马斯·曼在晚年之时的一部鸿篇巨制又轰动了文坛,这就是令人揪心和震撼的《浮士德博士:一位朋友讲述的德国作曲家阿德里安的生平》(以下简称《浮士德博士》)。它被托马斯·曼视为“一生的忏悔”,旨在通过20世纪的浮士德阿德里安·莱韦屈恩坎坷和罪恶的一生,从历史的深度和现实的广度来揭示德国民族悲剧命运的根源。因此,本文试从疾病这一意象入手,运用社会历史批评、文化研究、原型批评等研究方法,通过文本细读,分析、探讨疾病意象在《浮士德博士》中的表现形式及其作用。首先,疾病意象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偏头痛、梅毒、痴呆。其中偏头痛所蕴涵的狂热与永不满足的精神象征着阿德里安与生俱来的艺术家特质,使其早期的艺术创作呈现出滑稽模仿的特点;梅毒象征着其创造性的迸发,其作品呈现出复归于野蛮的特征;痴呆则意味着其创作的终结,象征着其精神上的颓废。将疾病与生命意志结合起来观照阿德里安的一生,可以发现疾病对于阿德里安精神的影响呈现出由再生走向衰退这一趋势。这一趋势实质上表现了托马斯·曼对于疾病美学传统中凸显出来的疾病浪漫化这一特征的反思。其次,疾病意象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其对于阿德里安精神内涵的影响。托马斯·曼有意将德国民间的浮士德传说与疾病结合起来展开阿德里安的一生,将其设定为20世纪的浮士德。在浮士德原型史中,阿德里安的独特性在于其疾病,因为疾病赋予了阿德里安精神的二元性:狄奥尼索斯与基督,使其同时汇聚了反叛者与救世主的精神内涵,二者之间相互对立又相互融合。另一方面是疾病作为德国悲剧命运的隐喻。阿德里安作为托马斯·曼笔下的浮士德俨然是20世纪德国人的代表,其作品深刻反映了20世纪德国命运的历史沉浮。尤其是其在魔性的引领之下所创作的两部集大成之作《形象启示录》与《浮士德博士的哀歌》更是深刻地预示了德国不可避免走向末日地狱的情景,哀叹了德国被魔鬼挟持的命运。托马斯·曼将阿德里安放置在一战、二战的历史环境下,试图透过历史事实,深入到德国的民族精神内部来探讨德国误入歧途与魔鬼缔约的本质原因,揭示出德国民族精神内向性这一传统是如何从音乐性逐步演变为魔性。
【关键词】:疾病 《浮士德博士》 浮士德 内向性 魔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516.07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绪论11-23
  • 一、问题的提出11-12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2-22
  • (一) 国内外托马斯·曼研究现状12-17
  • (二) 国内外《浮士德博士》研究现状17-21
  • (三) 国内《浮士德博士》研究存在的问题21-22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22-23
  • (一) 本文的研究方法22
  • (二) 本文的创新之处22-23
  • 第一章 疾病意象的表现形式及其内涵23-33
  • 第一节 偏头痛:创作天赋的显现23-27
  • 一、偏头痛的象征:艺术家特质23-25
  • 二、偏头痛影响下的艺术创作:滑稽模仿25-27
  • 第二节 梅毒:创造性的获得27-29
  • 一、梅毒的象征:创造性27-28
  • 二、梅毒影响下的艺术创作:复归于野蛮28-29
  • 第三节 痴呆:生命意志的衰退29-33
  • 一、痴呆的象征:精神的颓废29-30
  • 二、疾病的作用力:再生到衰退30-33
  • 第二章 患病的浮士德精神33-42
  • 第一节 患病的浮士德33-36
  • 一、浮士德与两希文化33-34
  • 二、患病的浮士德34-36
  • 第二节 阿德里安精神二元性的表现36-39
  • 一、作为狄奥尼索斯的表现36-37
  • 二、作为基督耶稣的表现37-39
  • 第三节 二元性的对立与融合39-42
  • 一、二元性的对立39-40
  • 二、二元性的融合40-42
  • 第三章 患病德国的隐喻42-52
  • 第一节 《形象启示录》:德国的末日预言42-45
  • 一、丢勒版画的误读43-44
  • 二、德国的末日预言44-45
  • 第二节 《浮士德博士的哀歌》:德国命运的哀叹45-48
  • 一、《第九交响曲》的误读45-47
  • 二、对德国命运的哀叹47-48
  • 第三节 托马斯·曼对德国民族精神的反思48-52
  • 一、德国民族精神的内向性49-50
  • 二、内向性的两极:音乐性与魔性50-52
  • 结语52-54
  • 参考文献54-60
  • 致谢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海婷;;艺术家的超我、自我和本我——托马斯·曼小说《死于威尼斯》评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王予霞;西方文学中的疾病与恐惧[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6期

3 李昌珂;;“两个”歌德的融合——论托马斯·曼的长篇小说《歌德与绿蒂》[J];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06期

4 维拉·波兰特,方维贵;文学与疾病——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方面[J];文艺研究;1986年01期

5 李定清;;新历史主义视域下浮士德形象的时代转换与伦理变迁[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6期


  本文关键词:论《浮士德博士》中的疾病意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15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715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e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