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卡斯特桥市长》的新历史主义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29 10:12

  本文关键词:《卡斯特桥市长》的新历史主义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小说家兼诗人。生在转型时期,哈代洞察到工业的发展侵蚀了英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宗法秩序,打扰了农民长期在乡村田园环境中所形成的种种生活方式和习惯。作为哈代著名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中最典型的性格小说,《卡斯特桥市长》一直是一部备受争议的作品。国内外的文学评论家对该小说的主题,主要人物以及叙事技巧等许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哈代这部作品研究的多面性充分说明了这部小说思想内容的深刻性和较高的学术价值。新历史主义已成为文学批评领域重要的研究方法。本文从一个更新的文学理论和历史文化研究视角——新历史主义来分析《卡斯特桥市长》这部英国文学著作,进而揭示作者是如何成功地深化主题。新历史主义强调对被压抑的和边缘性的一些历史文化因素的研究。新历史主义批评家试图把注意力放在产生文学文本的历史语境中,摆脱已成定论的社会政治经济的结论的控制,从最初产生文学作品的社会文化领域入手,在与当时的社会习俗和非话语实践的比较中,读出文学文本的新意。论文运用新历史主义批评理论,探讨了《卡斯特桥市长》的历史内涵,揭示了《卡斯特桥市长》小说文本与维多利亚时期历史语境的密切关联。论文共有两章组成,第一章关注了历史的文本性。哈代通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反映当时的历史,通过小说前后鲜明的对比,描述了自然在维多利亚时代中的历史变迁,因此自然在他的小说中被赋予了一定的隐喻意义,具有了历史意识。但是历史变迁在他看来不一定表示发展与进步,而往往意味着失却与遗憾.正是由于他对这种失却与遗憾的同感,哈代为我们吟唱了一曲田园挽歌,实现了农村社会解体与新兴资产阶级社会崛起的史诗性主题。新历史主义批评家强调历史时期的轶事和看似不重要的细节,有助于揭示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从而重新构建了哈代自己的历史解读。论文第二章探讨了哈代的历史意识,研究了《卡斯特桥市长》这部小说的外部因素,以及作品对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在新历史主义者看来,文学文本会受到历史背景及作者性格、意识形态和道德规范的影响,同时文学文本也有塑造社会历史的作用。论文指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经历了迅猛的发展;哈代的家庭背景也在他身上留下了烙印;在文学成就方面,他受到了哈维洛克·艾略斯等伟大作家的熏陶。所有这些特征都在《卡斯特桥市长》中有所展现,作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一部杰出的小说,《卡斯特桥市长》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根据新历史主义理论,文学批评不但会受到文本创作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还会被文学评论的社会历史背景所影响。因此,新历史主义激励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下的持续性的文学探究。作为一种文学理论批评方法,新历史主义展示了一个别具一格的研究文本与历史之间关系的视野。哈代对社会命运和人类前途的忧思之心,给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文化意义,引起了我们的共鸣。与此同时,论文旨在鼓励我们在这个新的世纪做出对文化的反思。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 历史的文本性 文本的历史性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561.074
【目录】:
  • Abstract in English4-6
  • Abstract in Chinese6-9
  • Introduction9-18
  • Chapter One 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 under the Concept of Textuality ofHistory18-35
  • A. History recorded in 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20-22
  • B. Reconstruction of Hardy’s own history22-35
  • 1.Henchard: The gradual decline of the hero image22-31
  • 2.Ups and downs of the fair of Weydon-priors31-32
  • 3.Changes of Casterbridge32-35
  • Chapter Two 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 under the Concept of Historicity ofText35-44
  • A. Outer influences on 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35-43
  • 1.Historical situation in the Victorian era35-39
  • 2.Hardy’s social background39-41
  • 3.Previous Writers’ Impacts41-43
  • B. Shadow of 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 in Society and History43-44
  • Conclusion44-46
  • Notes46-47
  • Bibliography47-50
  • Acknowledgements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刚国;新历史主义研究述评[J];学术月刊;2002年08期

2 方杰;新历史主义的形式化倾向[J];当代外国文学;2002年02期

3 赵静蓉;颠覆和抑制——论新历史主义的方法论意义[J];文艺评论;2002年01期

4 付建舟,金敬芝;历史·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5 陆天明;我为什么要写《省委书记》——求助于新历史主义的一次阐述[J];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6期

6 曾耀农;“新历史主义与新时期影视”研究述评[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赵洪娟;孙志祥;;论新历史主义之“新”[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于永顺;张洋;;新世纪以来新历史主义在中国的接受与建构走向[J];艺术广角;2007年05期

9 王晓瑜;;新历史主义之“振荡”[J];科技风;2009年03期

10 林静;;新历史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前景[J];大舞台;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向天渊;;“文史互通”与“诗史互证”[A];东方丛刊(1998年第2辑 总第二十四辑)[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东方;也说“新历史主义”[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贺绍俊 评论家;小说本无凡圣之分 好看就行[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秀娟;断裂性问题与新历史主义[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傅洁琳;格林布拉特新历史主义与文化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洋;解构与建构:新历史主义在中国的接受与演进[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程琳;从新历史主义视角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3 马岳玲;颠覆与重建—《中国佬》与《唐老亚》的新历史主义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4 李澜;伍慧明《望岩》之新历史主义解读[D];广西大学;2015年

5 樊玮;颠覆与含纳—《大进军》的新历史主义解读[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慧;新历史主义视阈下大卫·马梅特《拜金一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7 杨子硕;新历史主义视野下的莫言小说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8 张馨月;颠覆与抑制的博弈—新历史主义视阈下的《我的父亲母亲》[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姚建美;历史与虚构的完美小说—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德伯家的苔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

10 翟金芝;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温故一九四二》[D];山东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卡斯特桥市长》的新历史主义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4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74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9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