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在美国》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后现代女性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17-03-29 20:16

  本文关键词:《在美国》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后现代女性主义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苏珊·桑塔格是美国著名的作家、文学评论家以及女权主义者,其写作领域广泛,曾创作出大量涉及时代和文化的评论性文章,对美国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提出尖锐批评,是美国社会“另一面”的代言人,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国内外对苏珊·桑塔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她的文艺思想,而对她的小说研究相对较少。小说《在美国》是继其代表作《恩主》、《死亡匣子》、《火山情人》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该书一经出版便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并获得了美国图书奖和耶路撒冷文学奖。小说以19世纪波兰著名女演员海伦娜·莫杰耶夫斯卡的生活、事业和移民经历为灵感来源,讲述了主人公玛琳娜放弃当时如日中天的演艺事业,和丈夫、儿子以及朋友一同移民美国,他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遭遇失败,为了生存玛琳娜最终不得不重返舞台、开启了在美国红极一时的舞台生涯。桑塔格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将历史细节、情感刻画和现代意识有机结合,从而使小说呈现了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一八七六年,三十五岁的玛琳娜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成为了当时赫赫有名的女演员,但她对自己周围的欢呼和称赞感到厌倦,开始出现中年的生理和心理危机。她个性独立,不愿屈从于当时时代下来自男权、父权的压迫,努力追求自我,遂与丈夫、儿子以及一群崇拜者移居美国,栖居加利福尼亚,期待在傅立叶式简朴的社区生活中实现自我变革。来自波兰的理想主义者们希望在美国建立自己的种植园,但经过几个月艰难的努力,他们的乌托邦因经营不善最终夭折。为了渡过经济上的难关,玛琳娜克服了语言上的障碍,重返舞台。小说将历史真实与社会批评有机结合,充分运用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观点展现主人公玛琳娜的自我实现过程,洞悉女性在社会中获取独立和自由的艰辛。后现代因素在小说中有充分的体现。桑塔格在小说的叙述角度和表现手法上大胆创新,从匿名叙述者、玛琳娜、波格丹等多个叙述者的角度,以内心独白、日记、书信等多种形式展现人物内心的活动状态。小说最终以玛琳娜和美国演员布斯对人生和艺术的探讨中结束,这样开放式的结尾预示着玛琳娜的艺术追求不会停止,同时也意味着其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永远不会终止。本论文由三部分组成:引言、正文和结论。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作者的生平和重要作品,简要介绍《在美国》的主要内容和目前的文学评论,论文选题目的以及本篇论文的写作意义。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对女性主义和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内容和特点进行概述,介绍后现代女性主义的产生、发展、对女性主义的超越以及与女性主义的内在联系,为小说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章用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分析该小说。该章节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这部小说,主要运用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观点包括权力话语观、主体观、差异观和身体观。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后现代女性主义文化的影响下,女性的主体意识得到激发。第三章在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展现小说女主人公玛琳娜在主体意识被激发之后、为自我革新和自我完善所做出的努力,并最终在男权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结论部分对整篇论文做出概括和总结。本文运用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理论对小说《在美国》中女性主体意识的激发和女性的自我实现进行解读,展现了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实现自我价值所面对的压力和挑战,充分说明了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女性的权力和自由必须靠自身的努力去争取,同时赋予了小说以现实社会意义。《在美国》这部小说主要围绕着十九世纪的社会及女性生活展开,后现代因素贯穿始终,因此本论文选择从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该小说中女性的主体意识进行解读,重点分析作品中所展现出的女性主体意识被激发之后、为自我实现所努力的过程。
【关键词】:后现代女性主义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自我实现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Introduction10-14
  • Chapter I Feminism and Postmodern Feminism14-23
  • 1. Brief Introduction to Feminism and Postmodern Feminism14-21
  • 2. Postmodern Feminism Literary Criticism21-23
  • Chapter II Interpretation of Postmodern Feminism Theories in In America23-51
  • 1. Analysis of Structure in In America23-27
  • 2. Analysis of Content in In America27-51
  • Chapter III Women’s Self-Realization in Patriarchal World51-74
  • 1. Overturning Conventional Female Images52-65
  • 2.Struggle from Female Subjects65-74
  • Conclusion74-78
  • Bibliography78-80
  • Acknowledgements80-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杰;;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的范式推进及其研究困境[J];河北学刊;2007年04期

2 张玉能;;后现代女性主义文论的特征[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朱静;;解读后现代女性主义对科学知识的建构[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4 贺璋tb;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思想渊源浅析[J];世界历史;2002年05期

5 姜晨;;试论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想中女性主体性的重新建构[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4期

6 范秀丽;;论《百万宝贝》后现代女性主义身体观[J];电影文学;2014年03期

7 张悦;;女性主义的后现代化在中国——以《非诚勿扰》为例浅析女性主义在我国电视传媒中的体现[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8 王佩;;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灿烂千阳》中的两性观[J];昌吉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9 王佩;;解析文学作品中的后现代女性主义元素[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10 李霞;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J];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平静;后现代女性主义认识论述评[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漪蓉;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的反思与批判[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3 汤姣;《逃离的隐喻》—一种女性主义的解读[D];海南大学;2015年

4 武晨;《在美国》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后现代女性主义解读[D];辽宁大学;2015年

5 柏玉凤;后现代女性主义视野下的《灿烂千阳》[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6 淮Z

本文编号:2753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753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e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