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文学中国”的内在结构:德国的中国文学史书写

发布时间:2024-06-08 04:30
  德国的中国文学史书写从19世纪硕特开始,迄今已有六部问世。如果将它们视为连续性的系统建构,就会发现一些深层的结构问题,最醒目的是以陈旧的精神史框架来化简中国文学的丰富性,造成中国文学在精神上永远滞留于"古代"。但也要看到,当代德国汉学中也出现了对于精神史视角的反思和多元方法的探索。文学史类似于治理符号世界的密码本,中国文学史书写方式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汉学系统对于"中国"的总体意向的变化,而"古代"和"现代"两种编码的交替,构成了"文学中国"的内在结构。从这一系统论思路出发,会对西方汉学的独立性、中西方的系统间关系等问题获得新的理解。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 文学史和系统性
二 “古代”模式:尊经和尊精神
三 现代性与“古代”模式
四 突破“古代”:对经典的新理解
五 西方汉学的独立性和中西方 系统间关系



本文编号:3991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991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9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