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产业化时期中韩农民工题材小说中人物形象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4 09:12

  本文关键词:产业化时期中韩农民工题材小说中人物形象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政府在朴正熙总统的领导下,城市实行“出口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农村发起“新村运动”,促进了韩国城市化、产业化的进程,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从东南沿海逐步向内陆也掀起了一股城市化的热潮。于是,中韩两国农民纷纷乘上城市化的快速列车,离开农村走向城市,去追寻自己的城市梦。由于他们的存在,城市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然而,农民工非但没有成为城市发展成果的享用者,反而成了城市化、产业化进程中的牺牲品。本论文将立足于这一相似时代背景,通过对农民工形象刻画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的比较,探讨两国农民工题材小说的创作发展状况。本论文将运用比较文学中平行研究的方法,以中韩代表性作家作品为基础,通过对中韩农民工题材小说地细致阅读,以文本为载体,深入探讨产业化时期中韩作家笔下的农民工形象。本论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提出相应的研究目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则主要围绕产业化时期中韩农民工题材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及相关文学发展情况进行展开。第三部分是本论文的叙述重点,主要从弱势阶层的代表者,为了自身权益的抗争者以及本体性的丧失者三个方面进行重点分析。两国作品虽然在人物塑造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但由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国情,作家的创作目的不一样,因此在人物形象方面也相应出现了不同之处。韩国作品侧重于农民工受到的剥削与压迫,着眼于阶级矛盾。中国作品则侧重于受到来自城市及城市人的排斥与轻视,侧重于城乡矛盾。同样在个人权益的维护方面,劳动者的抗争性更加强烈,斗争的方式显得更加有组织,有目的,体现了韩国工人运动的必要性;而中国作品中农民工自身的反抗性相对来说较弱,因自身力量的微弱性,个人的反抗通常需要借助于国家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来解决。由于农民工群体身份的特殊性,注定了他们无根漂泊者的命运。韩国由于城市化进程,农村共同体被打破,农民工无家可归在城市流浪;中国由于土地使用权、户籍制度、农村的落后状况等原因有家不能回,像候鸟一样徘徊于城乡之间。第四部分是本论文的结论。通过以上比较研究,探讨中韩两国相似时代背景下产业化过程中农民工形象的相似点与差异点,目的在于为两国文学特别是农民工题材文学的发展,增加新的内容与视野。同时通过作品中人物的分析,对我国目前的农民工问题,希望能够引起全社会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关键词】:中韩 产业化 农民工 平行研究 本体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106.4-03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摘要7-9
  • 目录9-10
  • 正文10-50
  • 参考文献50-54
  • 附件54-55
  • 个人简历55
  • 发表的学术论文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一军;;当代农民工小说创作的范式特征[J];科学经济社会;2012年02期

2 韩新宝;;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受歧视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陈颐;中韩城市化比较研究[J];江海学刊;2001年06期

4 李培林;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J];社会学研究;1996年04期


  本文关键词:产业化时期中韩农民工题材小说中人物形象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9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449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b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