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有无反馈对欺骗过程的神经机制的调控作用

发布时间:2017-10-10 08:35

  本文关键词:有无反馈对欺骗过程的神经机制的调控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欺骗结果 欺骗过程 神经机制 功能核磁共振


【摘要】:欺骗行为会导致欺骗结果的产生,欺骗结果又会直接影响欺骗行为的发生及其内在机制.虽然有研究表明,欺骗结果会对相应的欺骗过程产生调控作用,但对这一调控作用的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功能核磁共振技术,对两组被试分别使用有、无反馈(欺骗结果)的GKT范式并记录两组被试在进行诚实反应和欺骗反应时的大脑激活模式.结果发现,有反馈组与无反馈组相比,有反馈组的诚实反应和欺骗反应都导致了左侧顶叶皮层、左背部前扣带皮层、左侧脑岛、双侧视皮层和右侧小脑的更大激活;对两组而言,欺骗反应和诚实反应都导致了右腹外侧前额区域、双侧缘上回、左侧脑岛、右后内侧额叶、右侧颞中回和右侧纹状体的更大激活;此外,与无反馈组相比,有反馈组的欺骗反应与诚实反应在双侧纹状体和左侧脑岛上的激活差异更加明显.这些结果表明,有无欺骗结果对欺骗过程的神经机制具有调控作用,当需要面临欺骗结果时,欺骗过程将更大程度地涉及到奖赏预期和风险厌恶过程的参与.
【作者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欺骗结果 欺骗过程 神经机制 功能核磁共振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0970892,31170983)资助项目
【分类号】:R338
【正文快照】: 欺骗这一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学科领域的关注[1,2],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欺骗研究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最初的传统研究主要采用多导仪技术,该技术通过记录自主神经活动(如皮肤电阻、血压、呼吸频率)的变化来标记欺骗行为.但由于自主神经活动与欺骗并无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煜;陈宗伟;;“人中”呼吸效应的神经机制——家兔“人中”穴区传入神经的中枢投射(CB—HRP)法研究[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87年01期

2 高利苹;李纾;时勘;;从对框架效应的分析看风险决策的神经基础[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6期

3 王淑珍;朱思泉;;视觉信息加工的神经机制[J];眼科研究;2008年09期

4 马玉叶,燕素珍,陈胜利;精神神经免疫机制的研究[J];医学综述;2002年11期

5 耿慧,李东风;小鸡早期记忆形成的神经机制[J];生命科学研究;2005年03期

6 蒋玉宝;汪凯;;注意瞬脱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8年04期

7 ;神经生理学[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9年06期

8 高航;周路平;;数序认知的特征及神经机制[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7年06期

9 程怀东;汪凯;;前瞻性记忆的神经机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年02期

10 梅镇彤;;学习和记忆的神经机制——第三十届国际生理科学大会情况介绍[J];生理科学进展;198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项辉;;昆虫性信息素通讯及神经机制[A];首届中国神经信息学讨论会摘要[C];2000年

2 徐峰;王芳;李经才;;褪黑素睡眠调节作用的神经机制[A];中国生理学会肥胖的临床与基础暨神经免疫内分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王顺鹏;唐世明;李岩;郭爱克;;果蝇在抉择过程中的行为修饰[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田心;;脑干信息传导障碍的混沌学研究[A];首届中国神经信息学讨论会摘要[C];2000年

5 王昭贤;毛伟平;孙宁珍;;水栖爬行类呼吸与心脏活动的生理学研究[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6 王玮娜;李奕;彭吉云;李葆明;;大鼠眶额皮层在“付出越多,得到越多”行为任务中的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八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7 黄伏连;田绍文;;前额叶亚区选择性参与两种恐惧记忆消退调节[A];湖南省首届生理—药理科学青年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本报记者 吕媛;我科学家发现果蝇其实很聪明[N];北京科技报;2004年

2 通讯员赵如江 记者汪敏;脑,是这样处理图像信息[N];解放日报;2002年

3 武建峰 魏屹东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认知生态学:认知科学研究的新进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张小军;果蝇抉择行为类似高等动物[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5 记者 吴国瑛;聪明鼠震荡人类脑基因研究[N];上海科技报;2001年

6 记者 李斌 张学全;果蝇也能辨形观色[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7 刘军;一种经过改进基因的“聪明鼠”问世[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相尧;大鼠中脑下丘神经元听觉信息处理特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玲;静息态下汉字加工神经机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3 田银;空间定向中返回抑制的脑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新平;不同角色女子排球运动员视觉搜索策略与预测能力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梅斌;猫正弦光栅方位辨别和对比度检测知觉学习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2 朱文瑾;刺激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对痒觉的影响及神经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鲍佩华;鸣禽前脑鸣啭控制核团内胆碱能神经元的分布[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顾冠;“情绪面孔”和“情绪肢体语言”文互认知的神经电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05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005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8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