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蛋白乙酰转移酶MOF在细胞应激中的调控作用
本文关键词:组蛋白乙酰转移酶MOF在细胞应激中的调控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细胞应激 MOF HSF1 HSP90 核应激小体
【摘要】:细胞受到损害因素刺激(如基因毒性剂、高温、缺氧、活性氧增多、细菌或病毒感染等)时,会产生一系列防御或适应性反应,这些反应统称为细胞应激(Cellular Stress),细胞应激反应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诱导一些基因表达的改变,使细胞对有害环境的抵抗能力或耐受性增加,得以在恶劣环境下存活。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 HSPs)是细胞应激反应中参与细胞保护作用的主要应激蛋白,HSPs是一类细胞在高温(热休克)或其他应激原作用下所诱导生成或生成增加的蛋白质,这类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并且高度保守。正常状态下,HSPs在细胞内也有表达,只是水平较低,负责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状态。除了高温,其他的许多生物、化学及物理因素如:自由基、活性氧、炎性因子、射线等也会诱导HSPs表达量增高。HSPs的表达则是由细胞中一类叫热休克因子(Heat Shock Factors,HSFs)的小家族转录因子诱导的,HSFs与HSP基因的5’端启动子区的热休克应答元件(heat shock elements,HSEs)相互结合激活HSP基因的转录。HSFs家族由四个成员组成,包括HSF1、HSF2、HSF3和HSF4,其中HSF1是哺乳动物细胞中HSPs的主要转录调控因子。正常生理状态下,HSF1以单体形式与分子伴侣及共伴侣分子形成复合物呈现无活性的抑制状态,当各种应激因素刺激细胞时,HSF1从复合物中释放,经过一系列翻译后修饰,获得转录活性,并在细胞核内积累聚集,结合到热休克应答元件上,激活HSP基因的转录,诱导HSPs蛋白表达增加。MOF(也叫作KAT8或MYST1)是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MYST家族的成员,可以特异地乙酰化组蛋白H4的第16位赖氨酸残基(H4K16ac),是胚胎发育及转录激活重要的调控因子。MOF在细胞的诸多生理活动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细胞增殖、分化、肿瘤发生及DNA损伤应答修复等。有研究表明,MOF可以直接结合到细胞周期调控所需基因的启动子激活它们的表达,细胞应激状态下,MOF是细胞应激响应转录调控网络的关键维持因子。因此,研究MOF与HSF1及HSPs在细胞应激中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细胞应激响应机制。研究目的:利用紫外线交联仪照射细胞,基因毒性剂放线菌素D(ActD)、丝裂霉素C(MMC)处理细胞及42℃水浴热激细胞,建立细胞应激损伤模型,通过蛋白质印迹、细胞浆与细胞核蛋白抽提,细胞的免疫荧光染色,免疫沉淀等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检测方法,观察应激组与对照组相比MOF、HSF1、HSP90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细胞内的定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确定它们在细胞应激反应中的作用。研究方法:1.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结肠癌HCT116细胞、宫颈癌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处理组进行相应的应激损伤处理;于相应的时间收集对照组和应激处理组细胞,收细胞之前观察一下细胞形态的变化;2.WesternBlotting检测MOF蛋白表达及H4K16ac水平,比较对照组及应激处理组MOF蛋白表达的变化及细胞形态的变化,从而确定MOF对处于应激状态下细胞的作用;3.干扰MOF表达,进行应激损伤处理,检测敲低MOF的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细胞应激时细胞形态变化;4.在MCF7细胞中过表达MOF, MTT法检测细胞应激损伤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OF的细胞存活率的变化,进一步明确MOF在细胞应激响应中的作用;5.细胞浆蛋白与细胞核蛋白抽提与分离,检测MOF在细胞内的亚细胞定位及是否在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进行穿梭;6.细胞免疫荧光检测MOF、HSF1及HSP90的亚细胞定位及变化;7.Co-IP检测非应激状态及应激状态下MOF、HSF1、HSP90之间相互作用关系;7.用siRNA干扰的方法,干扰MOF的表达,然后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敲低MOF时,与MOF正常表达的细胞相比,应激状态下HSF1及HSP90在细胞内的蛋白表达及亚细胞定位。实验结果:1. 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发生细胞应激反应过程中,MOF蛋白表达水平升高,H4K16ac水平变化变化趋势与之相似,表明细胞应激损伤时,MOF会参与到损伤修复当中,损伤后期,MOF蛋白及H4K16ac水平降低,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同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大量细胞死亡,并且敲低MOF的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死亡更为严重;2.MTT检测结果:过表达MOF的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细胞应激反应后期存活率较高,进一步证实MOF参与到细胞应激反应过程中,过表达MOF可以增强细胞对应激损伤的的抵抗能力;3.细胞浆与细胞核蛋白抽提与分离结果表明,细胞应激时,MOF始终定位在细胞核中,并没有进行核质穿梭;4.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显示,细胞应激时,MOF会在细胞核内聚集,形成的核结构与热休克反应时HSF1形成的应激小体形态规则相似;5.HSF1与MOF或HSP90与MOF两种抗体进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亚细胞定位,显示细胞应激时MOF、HSF1及HSP90会在核内聚集形成共定位的应激小体;6.Co-IP结果显示应激状态和正常生理情况下MOF与HSF1及HSP90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而HSF1和HSP90只有在正常状态存在相互作用。7.敲低MOF不影响HSF1与HSP90蛋白水平,但会破坏细胞应激时它们在核内的聚集形成核应激小体。结论:MOF是应激反应中转录调控的重要调节因子,HSF1是核应激小体的标记并且可以转录激活参与细胞应激应答的基因,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MOF始终定位在细胞核内并且与HSF1及HSP90存在相互作用,细胞应激时MOF会协同HSF1和HSP90一起,聚集形成应激小体,参与应激响应、修复损伤。我们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细胞应激响应过程,深入阐明细胞损伤修复机制。
【关键词】:细胞应激 MOF HSF1 HSP90 核应激小体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29.2
【目录】: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3
- 符号说明13-15
- 前言15-24
- 材料与方法24-33
- 实验方法33-43
- 实验结果43-53
- 讨论53-56
- 实验结论56-57
- 参考文献57-61
- 致谢61-62
- 发表学术论文62
- 参与研究课题62-63
- 附件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培燕,邓祖国;胃肠道的细胞保护[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1999年04期
2 王志均;消化道的细胞保护[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3 陈亚红,刘志洪,蔡汝秀,林智信;细胞内NAD(P)H水平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4年06期
4 周建国;吕柏宁;孟刚;李坪恋;左茂盛;;热应激下热休克蛋白70对细胞保护作用研究进展[J];西南国防医药;2009年05期
5 ;胃肠道有哪些细胞保护作用?[J];中国临床医生;1999年11期
6 王志均;细胞保护:调节肽的生理功能之一?[J];生理科学进展;1986年04期
7 朱文玉;胃肠肽的细胞保护作用[J];胃肠病学;1998年03期
8 徐萌,张积仁,许少珍;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在细胞保护中的应用及其机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1年06期
9 范晓;徐杨;;前列腺素及胃细胞保护作用[J];中南药学;2006年06期
10 给娜,王玉芬;前列腺素的细胞保护作用研究进展[J];卫生职业教育;2005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喜雨;丁玉琴;刘萍;;谈胃的细胞保护作用[A];中南地区第六届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郭一峰;周文丽;张建鹏;刘军华;冯伟华;焦炳华;;海螵蛸多糖对小鼠胃黏膜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A];2008年全国糖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8年
3 魏锡云;张锦;陈肃标;孙劲旅;;扶正中药对小鼠免疫细胞保护作用的形态定量分析[A];第五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4 初亮;邵荟竹;王帅;周琴;刘克辛;姚继红;;槲皮素对HepG2细胞二相酶的诱导及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吴迪;闵伟;骆丹;;黄芩苷对UV损伤皮肤细胞保护作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谢建琼;方琴;王季石;胡秀英;崔欣;;人DNA修复基因MGMT导入NK细胞增强其抗药特性[A];贵州省2008年血液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范黎黎;尹蔚兰;唐小卿;;H2S对MPP~+损伤PC12细胞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A];Proceedings of the 8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9年
8 陈晓宇;席加喜;;血栓通对顺铂损伤HK-2细胞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9 曹莉;尹鸿操;周礼;王拥军;;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致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A];全国第三届心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闵伟;骆丹;;黄芩苷对紫外线辐射损伤人表皮细胞保护作用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王丹;在围术期心脑保护领域书写历史[N];健康报;2012年
2 王建高;留学长才干报国正当时[N];科技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晓磊;甲基牛扁亭对阿尔茨海默氏病细胞模型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赵然尊;Nrf2对缺氧预处理内皮祖细胞成血管作用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陈亚红;细胞内NAD水平分析及多酶氧化体系抑制效应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陈雪梅;细胞应激适应中HSP90的作用和应激适应保护蛋白的初步筛选[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5 冯惠茹;~(32)Pβ射线持续低剂量率照射肿瘤细胞的放射生物学机制及端粒酶的治疗监控和放射增敏价值基础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6 杨绍楠;丁内酯衍生物对阿尔茨海默氏病细胞模型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宫智勇;热休克蛋白70在苯并(a)芘致细胞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徐益苗;热休克蛋白27及其磷酸化对p53的调控及介导MCF-7细胞多柔比星耐受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9 李新毅;雌激素对Aβ所致PC12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何志松;GATA-4加强MSCs细胞对梗死后缺血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苏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东东;SchB对UVA损伤HaCat细胞和鼠皮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魏菀怡;IGF-1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细胞稳转模型的保护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张明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细胞模型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程峰;肿瘤患者恶性胸/腹水来源自噬小体(MedAP)诱导IL-10~+B细胞产生及其功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刘丹;缺氧预处理对心脏干细胞在缺血环境中生存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6年
6 杨英;ALDH2在β淀粉样蛋白致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7 刘文超;基于PC12细胞模型分析大豆蛋白酶解物对神经元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D];吉林大学;2016年
8 孙月;不同程度过氧化氢通过线粒体ROS调控PC12细胞存活与死亡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何静;组蛋白乙酰转移酶MOF在细胞应激中的调控作用[D];山东大学;2016年
10 陈侃俊;氧化还原状态对HepG2细胞中脱碘酶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D];江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677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067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