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快速检测生肉中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3种快速检测生肉中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单核增生李斯特菌 免疫磁珠捕获 荧光定量PCR 显色培养
【摘要】:目的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PCR)和磁免疫分离技术(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IMS)及显色培养技术优化组合,建立对生肉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应用3种快速检测方法检测模拟样品和423份肉制品中的目标菌,比较不同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用PCR-IMS法48h可达检出限为10~20CFU/10g,实际检测效果显著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结论 PCR-IMS是检测单增李斯特菌可靠、灵敏、快速的确证方法。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单核增生李斯特菌 免疫磁珠捕获 荧光定量PCR 显色培养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l0004-201) 江苏省预防医学科研课题(Y200722)~~
【分类号】:R378.2
【正文快照】: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能引起人兽共患病和食源性疾病的致病菌,广泛分布于环境中并通过污染食品引起人类李斯特菌病。据近年来食源性致病菌调查结果显示,L.m在生肉中污染率最高[1-2],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经过初步比较[3-4],选择荧光定量PCR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惠;杨晋川;张雷;许静静;王路梅;景怀琦;;应用磁免疫技术快速检测三种新发病原菌[J];疾病监测;2011年04期
2 张顺合;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食品中的污染[J];中国公共卫生;200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何浩;苏永泉;徐贵升;张健;吴永生;邹殿文;;食品中金灻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MPCR法检测[J];现代食品科技;2006年02期
2 杨川;万雨;谢富康;李立;;MagA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J];解剖学研究;2013年06期
3 杨文俊;宗学醒;母智深;;栅栏技术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J];中国乳品工业;2007年02期
4 何浩,吴永生,于霞;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研究现状[J];肉品卫生;2003年07期
5 邵俊花;葛长荣;;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污染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科技;2007年01期
6 何浩;罗公平;苏永泉;徐贵升;张健;吴永生;邹殿文;;食品中金灻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MPCR法检测[J];中国动物检疫;2006年02期
7 刘继超;姜铁民;陈历俊;赵长新;;多重PCR检测原料乳中沙门氏菌、无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0年06期
8 熊国华;于莉;杨海龙;曹远银;曹际娟;;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7年03期
9 李郁,魏建忠,王桂军;产单核李斯特菌的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郁;魏建忠;王桂军;;李斯特菌与食品安全[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金玲;动物性食品中主要致病菌复合前增菌技术及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2 郑秋月;热加工食品和水产品中致病菌检测技术体系建立[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3 杨靖;两种磁螺菌生理特征及mamXY操纵元在MSR-1菌株磁小体合成中的功能[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燕妮;戊糖乳杆菌31-1菌株产细菌素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2 张辉;鸡肉食品中LMO的分离鉴定与PCR方法检测[D];吉林农业大学;2004年
3 任艳红;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溶血素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4 邹运明;重组李氏溶血素的纯化及阻断ELISA检测病原的初步探索[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5 乔凤;应用PCR方法检测食品中LM与EHEC O157:H7[D];吉林大学;2006年
6 李郁;合肥市屠宰生猪卫生现状调查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7 熊国华;单增李斯特菌及溶血素O与葡萄球菌三种肠毒素免疫胶体金检测技术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7年
8 胡瑞;四种病原菌的xMAP液态芯片多重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9 高莹;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HD1.7产肽条件优化及肽类分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张晓莉;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基因actA转录调控机制的初步研究和缺失突变株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君石;国外食品安全状况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卫生法制;2002年01期
2 翁文川;杨汝德;焦红;胡锋科;许龙岩;凌莉;;免疫磁分离-荧光PCR应用在肉类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检测[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东东;免疫磁珠技术的应用研究[J];陕西医学检验;1999年02期
2 马燕萍;免疫磁珠技术简介[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王东升,张岩,吕平,朱晓辉,张玲,周芳,高晓明;抗体包被免疫磁珠的研制及其应用[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1年03期
4 张宏伟,郑玉梅;免疫磁珠性质及其应用[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0年01期
5 季敬璋,吕建新;免疫磁珠及尼龙毛分离纯化T淋巴细胞的比较研究[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牟贤龙,郑茂荣,方跃明;免疫磁珠法分离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7 奚永志,张双喜,魏文,唐佩弦;正常骨髓CD_(34)~+造血干/祖细胞的富集[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6年04期
8 马施华,曹雪涛,章卫平,郑玲莉,周正芳;一种利用微小磁珠建立的免疫磁珠细胞分离方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9 王彦惠 ,刘振华 ,廖可立 ,姜晓丹 ,徐如祥 ,李留洋 ,彭杰,柳息洪;免疫磁珠体外提纯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年11期
10 孙秀兰;刘伟伟;张银志;樊惠良;陈文君;;趋磁细菌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丙秀;郭俊明;陈健;金之瑾;;三种用于富集循环血肿瘤细胞的免疫磁珠方法的比较[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童军;孔维臣;李勇;;红细胞膜免疫磁珠检测IgM抗体的研究[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3 闫绍荣;李强;俞石芳;;抗sFasL免疫磁珠的制备及吸附效果评价[A];2011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李辉;孙婉玲;汪玄;庄俊玲;武永吉;沈悌;;D13S319和IGH位点探针对经免疫磁珠阳性分选获得的EDi_(138)~+细胞的遗传学检测[A];第一届全国难治性淋巴瘤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多发性骨髓瘤学术研讨会(国家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继续教育集[C];2007年
5 季敬璋;吕建新;陆永绥;;免疫磁珠及尼龙毛分离纯化T淋巴细胞的比较研究[A];2004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季敬璋;吕建新;陆永缓;;免疫磁珠及尼龙毛分离纯化T淋巴细胞的比较研究[A];浙江省免疫学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何静云;李红;;免疫磁珠分离技术纯化和检测泰泽氏病原体[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黄恩毅;陈伟;杨力;杨恬;;免疫磁珠法纯化大鼠CD34~+毛囊干细胞[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青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刘大庆;杨印祥;李艳华;施双双;岳文;裴雪涛;;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SSEA-4阳性细胞的筛选和检测[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徐长风;胡爱荣;胡耀仁;周文红;郭俊明;;联合免疫磁珠与逆转聚合酶联反应在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癌细胞检测中的应用价值[A];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暨2007年浙江省感染病学、肝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茂j 王彬;肿瘤血行转移检测有新法[N];健康报;2006年
2 陈茂j 王彬;外周血中查恶性肿瘤细胞有新方法[N];中国医药报;2006年
3 楼谷音;肿瘤学的进步:外周血恶性肿瘤细胞检测[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4 记者 张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一测即知[N];天津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孙春艳;厚积薄发[N];吉林日报;2007年
6 蒋家胜;人造血干细胞体内归巢研究获突破[N];科技日报;2006年
7 郑灵巧;O157防治研究获系列重大成果[N];健康报;2004年
8 记者 符王润 通讯员 李洁尉 李诚斌;实现快速检测诺如病毒[N];广东科技报;2010年
9 通讯员 平扬 记者 冯国梧;“黄瓜”毒不毒 一天见分晓[N];科技日报;2011年
10 记者 姜明 通讯员 平扬;迅速为“疑似”果蔬验毒[N];工人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松涛;内皮祖细胞促进组织工程复合皮和皮瓣缺血组织再血管化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2 刘坤;腺样囊性癌肿瘤干细胞的分离与鉴定[D];四川大学;2005年
3 张科伟;乳腺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分离、鉴定及乳腺癌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左国华;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其生物学特性[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5 周小昀;检测循环血肿瘤细胞及血清游离DNA表皮因子生长受体基因突变在肺癌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6 庄俊玲;骨髓基质细胞和黏附分子对骨髓瘤细胞生长的影响作用初探[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7 刘运江;乳腺癌骨髓微转移检测及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8 雷家慧;基于IgY的免疫磁珠夹心ELISA法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乔媛媛;食管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方法和生物学特征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10 张文红;抗原表位肽的快速筛选鉴定及其在免疫检测和抗体制备中的应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伟;免疫磁珠的制备及其初步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钟子清;纳米免疫磁珠高效富集单核增生李斯特菌[D];南昌大学;2013年
3 郑敦武;纳米自组装免疫磁珠制备和干细胞分选技术建立[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郝华;用于海洋弧菌快速检测的免疫磁珠技术的研究[D];集美大学;2010年
5 方璇;免疫磁珠纯化人呼吸道合胞病毒融合蛋白方法的建立[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6 王延昭;利用免疫磁珠技术富集肠炎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纪勇;用于溶藻弧菌快速检测的免疫磁珠技术的研究[D];集美大学;2011年
8 王四全;水中病毒膜吸附洗脱和免疫磁珠吸附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王四全;水中病毒膜吸附洗脱和免疫磁珠吸附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班艳娜;辣根过氧化物酶及免疫磁珠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15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115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