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铜绿假单胞菌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的克隆及活性鉴定

发布时间:2017-10-31 17:42

  本文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的克隆及活性鉴定


  更多相关文章: 游离脂肪酸 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 原核表达 分光光度法 II型糖尿病早期诊断


【摘要】:早期诊断对于II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游离脂肪酸是II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的重要因素.铜绿假单胞菌的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FadD1)是一种可以检测游离脂肪酸的酶.表达并纯化了FadD1,利用分光光度法对其活性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显示FadD1对油酸钾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为今后游离脂肪酸分析酶热传感器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瑞典隆德大学纯与应用生物化学系;
【关键词】游离脂肪酸 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 原核表达 分光光度法 II型糖尿病早期诊断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0-0134)
【分类号】:R392
【正文快照】: 国际糖尿病联盟在2013年12月发布的糖尿病图谱显示:2013年全球219个国家和地区的糖尿病患者已达3.82亿,如果没有有效的控制措施,到2035年这个数字将会达到5.92亿[1].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达1.14亿[2],达到全球糖尿病人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据国家卫生部调查显示,我国每天约新增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颖;李启富;田波;钟立;杨淑敏;夏伟;毕小云;;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测定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2年16期

2 袁梅枝;王加松;胡于泽;何亮才;彭孝武;;荆州市城区医务人员糖尿病防治知识培训效果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年06期

3 陈小琳;蛋白激酶B与葡萄糖转运调节[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3年01期

4 陈弼沧;吴秋英;;糖耐量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06年01期

5 高丽丽;陶卫;赵辉;;基于光声光谱法的无创血糖检测原理研究[J];光学仪器;2012年06期

6 张超;王安宇;何光志;魏良纲;张定安;;生津玉液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体会[J];北方药学;2013年09期

7 刘如玉;张捷平;余文珍;鄢春锦;郑良朴;;金匮肾气丸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糖脂代谢及CRP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8 查必祥;杨骏;袁爱红;石菲菲;;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实验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9 贾淑琴;霍建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相关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10 匡瑞娟;孙立华;;α-硫辛酸辅助治疗Ⅱ型糖尿病[J];北方药学;2014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兰友玲;马贤骥;李天发;;高糖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OPG及RANKL表达的影响[A];第六届海南省生命科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纯;抑制神经酰胺合成对糖尿病大鼠内皮功能紊乱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1年

2 王珍;炎症和免疫相关因子与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关系[D];苏州大学;2011年

3 张亚非;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营养干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4 龚海霞;Resistin及其结合多肽与3T3-L1细胞分化关系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4年

5 姜淼;黄连人参对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李文慧;短期高脂饮食对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循环激素和代谢物质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7 王世东;清热益气中药配伍治疗2型糖尿病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陈金龙;二苯乙烯类化合物E2的降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9 王正珍;有氧运动对糖调节受损人群胰岛素敏感性影响效果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10 刘峰;Resistin对肝脏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转;90株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型及生化反应[J];河南医药信息;2002年23期

2 刘蓉,谢芬,周黎明,杨云霞,朱玲,王浴生;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金属β-内酰胺酶研究[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4年04期

3 杨海慧,沈薇,应春妹,叶杨芹,于嘉屏;神经外科病房铜绿假单胞菌流行株分析[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4年06期

4 陈海金,张瑞琴;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及其耐药性的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5年03期

5 李国豪 ,徐邦牢 ,李萍 ,雷秀霞;铜绿假单胞菌耐环丙沙星动态变化[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年03期

6 杨凤琴,杨凤莲;8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年08期

7 孔晋亮,莫诚航,尚为民,邝敏,覃雪军,闫萍,陈一强;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作用的体外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 刘永芳;吕晓菊;;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5年11期

9 关欣,郑红光;铜绿假单胞菌再次感染小鼠的实验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5年02期

10 吴润转;陈艳珍;周勇;;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及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艳苓;陈亚红;姚婉贞;宁永忠;;2007年-2009年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呼吸道感染学术大会暨第一届多学科抗感染治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邓丽华;许美荣;胡丽萍;;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的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付建荣;刘群;张艳红;刘金伟;刘静;李建;;铜绿假单胞菌烧伤患者分离株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研究[A];第四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烧伤感染救治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6年

4 陈一强;陈海荣;;生物膜形成相关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曾燕丽;兰小鹏;江丽;刘丰伟;;灭活铜绿假单胞菌DNA适体的筛选和鉴定[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6 李超;黄亮;刘庆中;王赛芳;郑佳音;周铁丽;;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和外膜蛋白缺失的检测[A];2008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李小燕;卓超;冯景宇;;低浓度乙醇诱导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的表达量变化[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李俊娟;蒋捍东;;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李晓玲;高华;刘正祥;;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5年连续监测[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罗燕萍;沈定霞;裴保香;徐雅萍;白立彦;;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五种抗假单胞菌抗生素使用量相关性分析[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俞云松;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全国流行[N];健康报;2008年

2 李曙平;铜绿假单胞菌 老年病房的主要致病菌[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王振岭;铜绿假单胞菌耐药问题严重[N];中国医药报;2002年

4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检验科 胡志东;关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N];健康报;2009年

5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若文;烧伤病房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张亚妮;谷胱甘肽与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及抗生素抗性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3 陈林;铜绿假单胞菌内在耐药性相关基因的筛选及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李学如;铜绿假单胞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分子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徐洋洋;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受信号分子调控及其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6 魏殿军;临床分离菌株耐药性分析及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7 郭俏;铜绿假单胞菌致病因子抑制剂及喹诺酮信号分子介导的调节途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8 孙小敏;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密度感应系统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9 路新枝;群体感应和环二鸟苷酸对铜绿假单胞菌致病因子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衣美英;外科监护室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震;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耐亚胺培南机制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2 谢才文;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性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0年

3 卢锦萍;儿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4 张咏梅;落叶松皮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作用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4年

5 刘丰伟;体外筛选铜绿假单胞菌适体的研究及初步应用[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6 江守伟;2008-2009年安徽省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7 冯军花;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部分耐药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8 李靓;山西太原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调查分析及产金属酶基因型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王卉;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及其耐药性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10 顾晓花;红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的抑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23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123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e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