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性弧菌肠细菌基因间共有重复序列-PCR分子分型和耐药性、血清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肠细菌基因间共有重复序列-PCR分子分型和耐药性、血清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副溶血性弧菌 肠细菌基因间共有重复序列-PCR 分子分型 耐药性 血清型
【摘要】:目的对副溶血性弧菌进行ERIC-PCR分子分型、耐药性和血清型相关性研究。方法肠细菌基因间共有重复序列(ERIC)为引物,对40株菌株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到DNA指纹图谱,并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DNA扩增图谱进行分析,做出聚类图从而分型,并与菌株血清型、耐药性比较分析。结果40株菌用ERIC-PCR分为5个型,分辨力指数为(DI)为0.5;血清分型分为4个型;对8种抗生素中的萘啶酸、头孢噻亏、头孢西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菌株均出现在ERIC-PCR方法分型A型和血清分型O3型中。结论研究显示ERIC-PCR方法可以用于该菌分型分析,具有较好的分型能力。血清分型与ERIC-PCR方法分型一致。通过ERIC-PCR分型的树状图和血清分型结果推断,血清型O3群菌株很可能起源于血清型O1群菌株,血清型O3群和O1群密切相关。
【作者单位】: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08215002)
【分类号】:R378
【正文快照】: 验,Emlil:1043086653@qq.com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G-细菌,主要存在于海产品中,其次为盐渍食品、肉、蛋中,该菌也可在冷冻食品中存在,主要是因为其获得了一种可以编码抗冷冻蛋白的基因[1],但对热的抵抗力较弱。该菌可引发食物中毒,导致严重的肠胃炎。近年来报道显示,食物中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居尔毅;宁喜斌;;副溶血性弧菌外膜蛋白的提取与免疫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2期
2 金少华;徐粒子;;食源性疾病(致病菌)监测与调查处置研究进展[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06期
3 顾冬花;;市售仔虾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J];山东畜牧兽医;2012年04期
4 茹慧萍;张雪琴;孟丽;任蕴慧;牛世文;;实验室质控在食源性疾病控制中的作用[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2年01期
5 罗兆飞;张为宇;杨得胜;;动物性食品中奇异变形杆菌PCR检测方法的研究[J];福建畜牧兽医;2008年01期
6 杜玉萍;陈清;柯雪梅;俞守义;;抗副溶血弧菌TLH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ELISA双抗体夹心检测法的研究[J];华南预防医学;2007年01期
7 刘佛民;刘礼平;谭海玲;马聪;陈文胜;罗建波;;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测能力验证的结果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0年06期
8 谢伟;周建孟;曹红宇;黄丹;;2009年东莞市食物中毒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1年03期
9 余小利;苏丹萍;贺东生;;副猪嗜血杆菌的分型技术研究进展[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0年04期
10 夏玛丽;王复元;孟炜;胡俊;;一起肠炎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何丽斌;周宸;林克冰;;几种养殖贝类中副溶血弧菌的分离与鉴定[A];第三届全国现代生态渔业管理与技术研究[C];2011年
2 刘佛民;刘礼平;谭海玲;马聪;陈文胜;罗建波;;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测能力验证研究[A];2010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3 何永盛;;食品中有害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A];2010第二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李青;钟青萍;王丽;;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A];“食品加工与安全”学术研讨会暨2010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廖玉学;谢旭;扈庆华;;2012年深圳市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A];2012深圳市预防医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6 孔繁德;刘阳;徐淑菲;彭小莉;吴德峰;林立;;免疫金层析技术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方法的初步研究[A];2012年福建省畜牧兽医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刘阳;孔繁德;徐淑菲;吴德峰;林立;;多重PCR技术同时检测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A];2012年福建省畜牧兽医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陈冠武;陈冬娥;林宁静;蔡颖;苏建晖;许先凯;;海水中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方法的优化[A];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推动汕头腾飞——汕头市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姬华;对虾中食源性弧菌预测模型建立及风险评估[D];江南大学;2012年
2 秦迪岚;荧光纳米标记与编码技术用于几种重要病原菌检测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3 李研东;食品中弧菌免疫学筛检方法建立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靳延平;中国原料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5 毛雪丹;2003-2008年我国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疾病负担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6 汤细彪;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与致病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孙智勇;食源性致病菌高通量悬浮芯片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8 蒋鲁岩;副溶血弧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9 刘威;现场传染病诊断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婉虹;福建省牡蛎食用中感染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评估[J];中国水产;2003年01期
2 鲁晓晴,张超英;漂白粉杀灭副溶血性弧菌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4年01期
3 车光,蒋震羚,唐振柱,李秀桂,黄林,吕素玲,王红,方志峰,阮青,张洁宏,杨娟;2003~2004年广西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调查[J];广西预防医学;2005年05期
4 程苏云;李恩民;张俊彦;朱敏;梅玲玲;;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年02期
5 马聪;严纪文;朱海明;宋曼丹;赖蔚傮;何冬梅;王海燕;杨冰;王建;王吉城;;2005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生吃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年03期
6 姜明杰;李彩云;甘云;高洁;高群;卢国际;王翠华;;承德市餐馆饭店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年01期
7 张俊彦;梅玲玲;朱敏;张严峻;潘雪霞;石雅素;郑官增;;301份海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定量检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年03期
8 李铭新;姜义霖;;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现状及快速检测[J];口岸卫生控制;2007年02期
9 胡玉山;王鸣;杜琳;江丽芳;邓志爱;刘俊华;候水平;林云万;莫自耀;;副溶血性弧菌流行群特异多重PCR鉴定[J];中国公共卫生;2007年05期
10 徐奋奋;徐景野;宋启发;裘立晓;陈美芬;金晓霞;;宁波市小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型、毒力及耐药性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凡非;杉山宽治;西尾智裕;乡田淑明;秋山真人;;检测环境样品及食品中病原性副溶血性弧菌的研究[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廖玉学;谢旭;扈庆华;;2012年深圳市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A];2012深圳市预防医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刘佛民;刘礼平;谭海玲;马聪;陈文胜;罗建波;;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测能力验证研究[A];2010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4 冯立芳;孙伟杰;何珊珊;励建荣;;基于基因组水平发掘副溶血性弧菌的物种特异性检测靶点[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六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李纯宗;王秋娥;连珠春;薛月华;;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A];华东地区第二次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3年
6 程苏云;张俊彦;王赞信;童贵忠;石亚素;;海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定量检测分析[A];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张淑红;吴清平;张菊梅;;副溶血性弧菌特异性显色生化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方平楚;;副溶血性弧菌研究进展[A];2007年浙江省医学病毒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周桂莲;王淑真;杨宝兰;;鉴别副溶血性弧菌和溶藻弧菌致病与非致病性的动物试验方法[A];北京食品学会1982年年会论文(摘要)[C];1982年
10 马聪;;广东地区副溶血性弧菌暴发分离优势血清型菌株的分子特征[A];新发传染病研究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衣晓峰;副溶血性弧菌最爱夏秋作乱[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邹雪芹邋逄春展;龙口局:进口冻鱼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N];中国国门时报;2008年
3 通讯员 谢林 记者 江麓;生吃金枪鱼会中毒[N];医药导报;2007年
4 山东省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郭旭光;雕花碟菜最不卫生[N];健康时报;2009年
5 全国12320管理中心副主任 李蓉;防中毒 吃海鲜时多用醋[N];健康报;2010年
6 中国消费者报 顾艳伟 李青山;海水鱼查出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肖玉保 实习生 吴铎思;贝类食品成为餐桌隐忧[N];工人日报;2004年
8 张博;科技尖兵[N];中国国门时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王峰;生吃海鲜防中毒[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10 中国消费者报 孙燕明;副溶血性弧菌导致79名老人群体性食物中毒[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唐晓阳;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风险评估基础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3年
2 姬华;对虾中食源性弧菌预测模型建立及风险评估[D];江南大学;2012年
3 巢国祥;副溶血性弧菌传播特征、O3:K6流行克隆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多位点序列种群遗传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4 王丽;副溶血性弧菌中密度感应系统依赖的T3SS1和T6SS2调控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晓凤;蛤肉中副溶血性弧菌风险评估体系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2 王宏萍;水产品中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3 张凡非;海水海泥中病原性副溶血性弧菌时间分布及检出方法比较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4 翁仕强;副溶血性弧菌特异性抗体的制备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5 侯立杰;重庆地区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调查和分离株的毒力因素及药物敏感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6 庞文聪;二氢杨梅素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抑菌机理探讨[D];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
7 齐学明;宁波市售血蚶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分析及其膳食风险初步评价[D];浙江大学;2013年
8 吴伟华;几种天然食用成分对副溶血性弧菌的协同抑菌效果及其损伤机理[D];上海海洋大学;2013年
9 李沁;不同环境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表达差异研究及副溶血性弧菌活菌定量方法的建立[D];上海海洋大学;2013年
10 高梦莎;臭氧对副溶血性弧菌灭活机制的探索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483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148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