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动物活体成像生物发光间充质干细胞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7-11-15 13:23

  本文关键词:动物活体成像生物发光间充质干细胞系的构建


  更多相关文章: 荧光素酶 活体成像 生物发光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摘要】:目的建立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系。方法用携带荧光素酶基因的慢病毒GV260感染F3代MSCs系OP9细胞,通过嘌呤霉素筛选建立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OP9 luc+细胞;检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活性,观察其表达效果;将OP9 luc+细胞经尾静脉注射至C57BL小鼠体内,观察其成像能力。结果筛选到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小鼠MSCs系OP9 luc+;活性测定证明其表达效率高;在动物体内可以清晰成像。结论构建了稳定高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小鼠MSCs系OP9 luc+。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
【基金】:镇江市科技计划项目(SH201202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3M541528)~~
【分类号】:R329.2
【正文快照】: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可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如骨、脂肪、心肌和肝等[1],用于损伤组织的修复[2],当经静脉输入动物体内后是否可以趋向性地归巢到损伤部位还不清楚。活体动物体内成像技术是指应用影像学方法对活体状态下的生物过程进行组织、细胞和分子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岳毅;宋纯理;谭杰;付鑫;陈仲强;刘忠军;党耕町;;局部植入辛伐他汀诱导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修复大鼠颅骨缺损[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3年06期

2 赵江民;刘佳;林雁冰;宗根林;吴利忠;钱海珊;游建雄;;SPIO标记浓度对BMSC_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体外MRI表现[J];磁共振成像;2014年02期

3 于祥茹;韩晓谦;袁浩天;董志恒;程梁;吴哲;;PLGA/CPC支架材料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的体外效果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2期

4 崔辰;赵世华;;MRI示踪技术在心梗干细胞移植治疗中的应用现状[J];磁共振成像;2014年03期

5 王莉莉;李继梅;;内皮祖细胞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年05期

6 杨超;戴为民;陈海旭;吴本俨;;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放射性胃肠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前景[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3年11期

7 苏云术;徐利军;周鸿敏;Alfred Omo;魏翔;;活体成像技术监测肿瘤生长动态的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年02期

8 王明翠;张文卿;于红;王学祥;初晓;张艳丽;李斌;;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IL-12重组质粒对小鼠乳腺癌的治疗作用[J];免疫学杂志;2014年03期

9 田迎;郑玲;卢光明;;分子影像技术示踪干细胞在细胞移植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年02期

10 赵航;盛青;苏俭生;;小鼠颌骨间充质干细胞优化获取及鉴定[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于娟;RAS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缺氧诱导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机制[D];苏州大学;2013年

2 鲁珊珊;磁粒子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动脉移植治疗犬脑梗死的MR成像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3 及月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B细胞增殖和终末分化[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李佩P;超声联合微泡促HGF修饰BMSCs靶向归巢抗肾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5 龙乾发;Hes1基因沉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癫痫的治疗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6 周鹏;microRNA-301a靶向调节GAX的表达促进肝细胞癌生长及侵袭转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赵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8 曾星;L型钙通道CACNA1D调控前列腺癌细胞雄激素受体活性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王双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易损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10 侯静;间充质干细胞在辐射损伤后干性维持的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晓云;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区Cdc42表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3年

2 那荣妹;MSCs移植对扩张型心肌病TGF-β1、AT_1、CYP11B2及心肌胶原表达影响的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3年

3 高静;山羊胎肺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与诱导分化[D];内蒙古大学;2013年

4 管乐;人毛囊体外保存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5 张辉挺;异种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肝切除模型发生病理学反应[D];暨南大学;2013年

6 刘俊;天然免疫受体TLRs和NLRs家族在长期培养hUC-MSCs中的表达谱分析[D];暨南大学;2013年

7 李丽娜;体外长期传代培养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造血支持能力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3年

8 刘房春;经静脉或冠脉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猪急性心肌梗死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9 舒武英;CD4~+T细胞内ATP含量对肝、肾移植受者免疫状态的评估价值[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10 魏玉萍;红景天苷对间充质干细胞促增殖及抗凋亡机制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颖;张逢春;;荧光素酶的分类、结构与应用[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2 张逢春,罗速;发光杆菌荧光素酶的提取[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3 张逢春,杨蜜;生物荧光素酶的活性与固相化[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4 刘建武,孙成华,刘宁;荧光素酶及其应用[J];生物学通报;2004年02期

5 耿德玉;原媛;郭华荣;;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应用研究进展[J];科技资讯;2012年21期

6 李建华;李春艳;靳天辉;王云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在科研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年08期

7 俎聪;李明;鲁晓东;王静雪;;鳆发光杆菌荧光素酶的提取、分离与纯化[J];食品工业科技;2013年12期

8 王钊;;荧光素研制成功[J];生物科学信息;1989年01期

9 戎晶晶;陈之遥;周国华;;生物素化荧光素酶的克隆表达及其固定化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7年09期

10 朱术会;邹秉杰;武海萍;马寅姣;陈颖;周国华;;热稳定生物素化荧光素酶的制备及其在焦测序中的应用[J];分析化学;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许丰雯;徐丹;王明晓;陈启民;耿运琪;乔文涛;;以荧光素酶为报告基因定量检测原型泡沫病毒的指示细胞系的建立[A];2010年第四届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刘亚宁;刘成刚;赵新华;朱美财;陈涛;;利用生物发光测定PBP对荧光素酶复性的促进作用[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李风云;余军平;张治平;崔宗强;王殿冰;危宏平;张先恩;;溶液增强Gaussia荧光素酶的BRET传感器检测蛋白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梁红茹;谭业平;顿灿;郭霄峰;;荧光素酶标记狂犬病毒rHEP-luc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A];2010全国狂犬病防控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朱晓宇;桑建利;;G1期cyclin和CDK对pold1基因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作用[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陈静;叶平;刘永学;;亚油酸对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符王润 通讯员 习文江;萤火虫提取物实现快速检验微生物[N];广东科技报;2008年

2 李闻;俄快速检测微生物数量有新法[N];中国包装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冯卫东;迈向人造生命的重要一步[N];科技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饶林;特异性靶向IRES的抗丙型肝炎病毒核酸药物及影响IRES功能的因素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2 张静;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对CART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3 姜轶群;利用海肾荧光素酶双分子互补技术研究Hsp90/Cdc37相互作用[D];吉林大学;2010年

4 龚凤英;细胞因子对垂体人生长激素基因表达的调节及其机理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5 高博;荧光素酶标记的HCV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其在药物评价等方面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6 赵荣兰;新发现甲状腺激素受体β亚型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7 杨俭;白介素-6对人肝脏药物代谢酶(HCE1、HCE2、CYP3A4)表达的影响及分子机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8 赵理;多巴胺受体DRD1 mRNA 3' UTR在DRD1转录后水平表达调控中的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杰;重组萤火虫荧光素酶及其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夏蕾;重组大肠杆菌表达荧光素酶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3 梅册霞;细菌荧光素酶体外发光体系的研究及在水产品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王庆培;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快速评价消毒效果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5 徐燕;荧光素酶作为报告基因的丙型肝炎病毒细胞感染系统的建立和应用[D];复旦大学;2011年

6 毛海燕;hERG相关微小RNA的筛选及鉴定[D];宁波大学;2013年

7 田姝;MicroRNA-1285靶向调控p53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李明;Hg~(2+)对P.leiognathi及荧光素酶体外发光体系发光性能的作用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崔丽;雌激素对载脂蛋白A Ⅰ体外表达作用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10 吕国平;FXR激动剂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89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189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5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