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至斜坡区的解剖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2 07:31
本文关键词: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至斜坡区的解剖学研究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内镜下经鼻入路至斜坡区的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手术治疗斜坡区病变提供解剖学参数和形态学基础,并进一步研究该手术入路的适应证、可行性及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5具经甲醛固定完整的成人尸头固定在头架上,应用硬质内镜(Karl Storz)经双侧鼻腔,模拟扩大经鼻入路达到斜坡区解剖研究。内镜下观察颅底及斜坡区可暴露的范围和解剖结构,并测量相关解剖标志之间的距离。结果:前鼻棘至蝶窦口、鞍底、颈动脉隆起、视神经管隆起和枕骨大孔前端的距离分别为55.78±3.02mm、72.74±7.27 mm、67.98±5.19 mm、68.33±4.25 mm、90.75±6.27 mm;斜坡的长度、高度分别为33.26±3.61 mm、33.48±4.58 mm;舌下神经管之间距离28.04±4.12 mm;斜坡段两侧颈内动脉的距离为17.82±3.14 mm,枕骨大孔前缘至鞍背的距离38.74±3.84 mm。鼻腔及鼻咽部解剖标志:下鼻甲、中鼻甲、鼻中隔等;划分为3个部分:上斜坡、中斜坡、下斜坡。识别斜坡区重要骨性解剖结构,如颈内动脉管鞍旁段隆起、斜坡旁段隆起,斜坡凹陷等;硬膜下重要解剖结构,如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基底动脉、脑神经Ⅵ、脑桥、椎动脉、Ⅸ-Ⅻ后组颅神经、延髓等。结论: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至斜坡很好的暴露重要解剖结构,对斜坡病变手术治疗提供一有效可行的方法,通过对斜坡解剖学研究,以更好地了解斜坡区的解剖特征,为外科治疗斜坡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桂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22;R76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汤文龙;曾宪海;邱书奇;;扩大的内镜下经鼻入路至斜坡区的解剖学研究进展[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年21期
2 刘仰斌;徐燕;陈学洪;李启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在海绵窦手术中的外科解剖及临床意义[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杜崇颖;何理盛;;内镜下扩大经鼻手术入路治疗颅底中线病变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年05期
4 汪宇扬;万经海;王卫红;冯春国;徐培坤;程宏伟;郭致飞;吴德俊;张圣邦;;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至斜坡区的解剖学研究[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8年05期
5 秦军;雷霆;舒凯;李龄;;经鼻蝶入路至斜坡区的内镜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年02期
6 张秋航;孔锋;严波;倪志立;;经鼻内镜斜坡脊索瘤和脊索肉瘤的外科治疗[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6年10期
7 张绍祥,刘正津,何光篪;蝶鞍区塑化薄片断层解剖学研究[J];解剖学报;1998年04期
8 宋明;宗绪毅;王新生;裴傲;赵澎;桂松柏;严耀华;张亚卓;;经鼻入路显露斜坡区的内镜解剖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年03期
,本文编号:1213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21393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