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部位与病理程度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胃癌前病变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型、舌象相关性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年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部位与病理程度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王伟珍
【摘要】:研究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部位与胃黏膜病理程度,以及两者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临床辨证施治奠定基础。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625例临床病例进行分析,建立数据库;运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及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年龄、性别等人口学资料、相关致病因素、病史及家族史的关系,以及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及其在胃黏膜病理分布规律。对其中有病理部位的511例临床病例建立数据库,运用上述统计方法,统计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部位与病理程度的关系。研究结果:1.625例CAG患者男性253例,女性372例,男女比例1:1.5;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70岁,在50岁以上的人的年龄分布最多,占64.80%;本组患者共来自25个省或直辖市,其中以北京最多,占47.20%;民族以汉族为主,占97.28%;相关致病因素中生活因素占前5位的是情志不畅(33.44%)、饮酒(22.40%)、吸烟(20.96%)、精神紧张(20.00%)、着凉(17.44%),饮食习惯中占前5位的是饮食不规律(21.92%)、嗜甜(20.96%)、嗜辣(19.04%)、嗜酸(11.04%)、嗜咸(10.88%);BMI正常者占57.92%,超重者占23.04%,肥胖者占6.24%,过低者占12.80%;病程最短不超过2月,最长28年,5年以内者最多,占91.20%。有萎缩性胃炎或胃癌家族史者占20.00%;球炎/球溃疡者占13.12%,Hp感染者占56.48%。2.中医各证型出现频率为脾胃虚弱证(43.36%)胃络瘀血证(14.88%)肝胃郁热证(13.92%)肝胃气滞证(13.76%)脾胃湿热证(10.08%)胃阴不足证(4.00%)。3.萎缩以肝胃气滞证为主,其中,轻度萎缩以肝胃气滞证为主,中、重度萎缩则以胃络瘀血证为主;肠化以肝胃郁热证多见,其中,轻度肠化以肝胃气滞证为主,中度肠化以胃阴不足证为主,重度肠化则以胃络瘀血证为主;异型增生以肝胃郁热证为主,其中,轻度异型增生以肝胃郁热证为主,中重度异型增生以胃络瘀血证为主。4.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均以轻度萎缩、轻度肠化为主,胃络瘀血证以中度萎缩、轻度肠化为主,各证型均以轻度异型增生为多见,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胃络瘀血证也可见中重度异型增生。5.胃窦部位取材最多。在该部位病理改变中,萎缩以胃阴不足证为主,肠化以肝胃郁热证为主,异型增生基本为轻度异型增生,以肝胃郁热证为主。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以轻度萎缩、轻度肠化为主,胃络瘀血证以中度萎缩、轻度肠化为主,脾胃湿热证以轻度萎缩、中度肠化为主,各证异型增生均以轻度为主。6、根据标准,是在胃角、胃窦大小弯侧、胃体大小弯侧取组织,胃角以轻度萎缩、轻度至重度肠化、轻度异型增生为多见,胃窦大弯最常见轻度萎缩、中度肠化、轻度异型增生,胃窦小弯以轻度萎缩、轻度肠化、轻度异型增生为多见,胃体大弯改变少,主要是轻度萎缩、轻度至中度肠化,胃体小弯以中重度萎缩、肠化为主。因样本量极少故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人群多在50岁以上,以脾胃虚弱证为主;各证型与胃黏膜病理改变均存在相关性;病理改变萎缩以肝胃气滞证为主,肠化、异型增生均以肝胃郁热证为主;病变部位以胃角及胃窦小弯最重,胃体大弯最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5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雨晴;梁婧;杨梓晨;刘宝全;金黎明;胡文忠;;薏苡仁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0期
2 杨瑾;袁德培;陈龙全;阳辉;唐珍珠;;党参多糖类成分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年03期
3 徐清喜;吴耀南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J];福建中医药;2004年02期
4 浦斌红,贾育新;贾斌教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J];甘肃中医;2001年02期
5 黄彬;邓静;沈瑞南;刘洁;;周永华老中医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广西中医药;2011年02期
6 颜幸杰;罗婷;孟南南;;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5例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2年04期
7 朱慧渊;;中医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心得体会[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8 王相东;乔喜婷;樊西玲;窦伟利;郭小青;;胃癌前病变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型、舌象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2年09期
9 庞竹怡;陆为民;;调肝法在徐景藩三型论治萎缩性胃炎中的运用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12年10期
10 谢胜;周晓玲;韦金秀;侯秋科;;当归芍药养精固本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4例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4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中锋;曹克强;;大川芎丸加味治疗眩晕99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3期
2 周永安;刘路芬;芮成俊;汤红志;;四逆散加味配合西药常规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60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4期
3 李长安;;中药配合常规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肺肾气虚证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7期
4 金黎明;刘垠孜;赵晓蕾;王小瑜;刘宝全;胡文忠;;薏苡仁有效成分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5 赵晓蕾;王小瑜;李恃圻;撒楠;金黎明;胡文忠;;庄河产薏苡仁中多糖含量的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7期
6 李恃圻;撒楠;徐鑫;鲍丽;金黎明;胡文忠;;庄河产薏苡仁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0期
7 蒋凤荣,戴晓明,黄玉芳,唐德才,陈雪芹;咳喘速平颗粒剂对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支气管和肺形态学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王利芳;朱曙东;;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药证治近况[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王樟连,单建贞,楼建国,王芸,唐平平;当归注射液对肾性高血压鼠血栓素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a)的影响[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华燕;马红;闫伟;;建胃灭幽浓缩剂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松;付小勇;;祛浊苏骨汤并髓芯减压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的临床疗效观察[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努热曼·乃扎尔;郭庆勇;丁乃润;杨德吉;;犬胸部食道硫酸钡造影影像及食道肿瘤的X线诊断[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影像技术学会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万岱;;关于《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的简介和解读[A];中国中西医结合第十九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4 孙万岫;;脾胃病寒热错杂证的辨证和诊断探讨[A];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杨扶德;王振恒;侯嘉;;当归与欧当归的鉴定学比较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暨WHO中药材鉴定方法和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徐基伟;胡春阳;张小元;李淑霞;史树勋;;止血散加生肌玉红膏治疗直肠溃疡21例临床观察[A];2011年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希;李国平;;黄芪在干预细胞凋亡方面的研究进展[A];江西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郭娴;韩颐;关擘;刘显峰;付岚岚;韩爽;;石氏从热毒论治脱疽坏死期临床经验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五届学术大会暨黑龙江省中医周围血管病2013年学术讨论会学术论文集[C];2013年
9 张艳;崔丽君;宋小莉;韩涛;;近10年中药复方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文献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四次中医方剂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李海文;潘华峰;王超;赵自明;任金玲;袁玉梅;曾进浩;;胃痞消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窦黏膜主细胞、壁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A];“新成果·新进展·新突破”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三次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对消炎痛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其方证相应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王惠娟;健脾祛瘀合剂联合胃镜下电凝电切术综合干预胃息肉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李国辉;脾胃湿热证与气象要素相关性的数据挖掘初步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相宏杰;芪莲舒痞方影响Syk、Survivin、p53表达的实验研究及其治疗CAG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申载薰;芪莲舒痞颗粒影响端粒酶活性、端粒长度、DNA含量及NF-κB表达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陆原;健脾解毒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和机理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郭延生;当归不同炮制品质量评价模式的建立[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
8 魏玉霞;慢性萎缩性胃炎近10年中医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李晶;冯五金教授脾胃学术思想继承及运用“六位一体”理念治疗“腹泻型IBS”的临床经验总结[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杨长春;黄芪、当归防治血管再狭窄的作用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静;1.OPN通过SDF-1/CXCR4轴调控胃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2.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粘膜萎缩及肠化的影响-Meta分析[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黄静;同一个体血清和贲门癌组织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比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高煜森;“振腹疗法”调治女大学生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肖亚;痛泻要方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徐颖;欣胃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秦义东;复胃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0年
7 刘晓红;参芪四逆散治疗慢性脾虚型胆囊炎的疗效机理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程超超;扶正化瘀解毒方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评价[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孙庆颖;补阳还五汤加味对乳腺癌术后体液免疫因子IgG、IgM、IgA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邢祎祎;舒健化滞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丹;肖琳;陈健宁;梁琼;邵春奎;;EBV相关胃癌中Fas/FasL的表达及其与凋亡的关系[J];癌症;2010年03期
2 潘华峰;刘友章;王超;史亚飞;任金玲;余绍源;张伦;弓淑珍;赖逸贵;;慢性萎缩性胃炎虚瘀毒病机及健脾化瘀解毒干预的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年05期
3 游伟程;;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研究与干预——23年胃癌高发现场的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6期
4 徐梓辉,周世文,黄林清;薏苡仁多糖的分离提取及其降血糖作用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5 李明峰,任军,梅其炳,陶静仪;当归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87年06期
6 焦红军;党参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J];临床医学;2005年04期
7 刘万里;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证治规律探讨─—附94例临床分析[J];国医论坛;2000年02期
8 韦美秀;党参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J];广西医学;1998年04期
9 徐启勇,刘卫敏,林宇辉,叶燕青,戴莉,刘瑛琳;当归对博来霉素致鼠急性肺损伤的预防作用[J];湖北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10 杨万同,廖维靖,刘玲俐,田峻;中药当归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髓鞘再生的形态研究[J];湖北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克克;党参多糖含量和组成分析及其对质粒DNA的保护作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晓军;针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0年07期
2 丁家祥,王国方;通、降、行、和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2例[J];镇江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邱云美,刘佩云,潘丽萍,林卫英;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5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03期
4 魏勍;王怀义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中医药研究;2000年03期
5 张喜奎;陈亦人;张振忠;;胃萎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00年09期
6 张燕;自拟胃萎汤治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J];四川中医;2001年08期
7 陈昙庆,刘国普;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研究概况[J];山东中医杂志;2001年08期
8 余大强 ,叶静芳,周蓥;健脾消萎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年11期
9 陈沈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2例[J];陕西中医;2001年04期
10 王岳寿;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体会[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启泉;杜艳茹;刘晓辉;;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李佃贵;孟宪鑫;李刚;;慢性萎缩性胃炎证治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李佃贵;娄莹莹;史纯纯;崔建从;俞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临床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黄明河;刘冬厚;;萎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癌前病变135例观察研究[A];第八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徐颖;;舌镜互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体会[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6 史纯纯;崔建从;俞芹;娄莹莹;李佃贵;;应用对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拾遗[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7 王辉;;从虚从瘀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8 周学文;;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治思路[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张心海;单兆伟;;单兆伟教授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辑要[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刘启泉;杜艳茹;刘晓辉;;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2 冯瑶 德宁;[N];新华日报;2006年
3 大兵;[N];中国石油报;2002年
4 王振岭 周文平 范俊利;[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5 南昌市第一医院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熊锋宝;[N];家庭医生报;2004年
6 ;[N];农村医药报(汉);2004年
7 石磊;[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9 文羊;[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10 南京中医药大学 刘舟 张卫华 骆殊;[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氏秋河;胃炎Ⅰ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干预作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郭琳;慢性萎缩性胃炎证治规律的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魏玉霞;慢性萎缩性胃炎近10年中医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梅惠文;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陈国忠;周德丽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学术经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韦玉娜;胃炎Ⅰ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及其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7 张伦;萎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杜琳;单兆伟教授慢性萎缩性胃炎证治经验辑要[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钟旻翰;中药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高绍芳;化浊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相关基因和血管生成机制影响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淑慧;谢晶日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陈鹏;石花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3 张竞之;康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6年
4 李明;芪莲舒痞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5 许红艳;姜树民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苏敏;参丹宁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唐许;润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虚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苏和;牛兴东学术思想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总结[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刘又慈;周乐年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10 李秀云;姜树民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胃癌前病变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型、舌象相关性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39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23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