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小鼠模型中IL-17A的表达研究
本文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小鼠模型中IL-17A的表达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小鼠模型中IL-17A(白介素-17)的表达,指导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治疗。方法择取60只SPF级昆明白雌性小鼠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自小鼠气管内注入0.03 m L生理盐水,实验组自小鼠气管内注入铜绿假单胞菌悬液0.03 m L,造模后处死两组小鼠,将其肺部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行HE染色,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IL-17A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于3 h、9 h和24 h后,实验组肺组织中IL-17A灰度(182.2±4.7,184.0±9.0,182.8±9.9)明显优于对照组(170.2±4.3,161.8±6.5,147.4±7.3),且9 h、24 h后血清中IL-17A浓度(132.6±5.5,149.8±5.7)pg/m L显著高于对照组(124.2±2.8,123.2±7.9)pg/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A经由炎症细胞募集介入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炎症反应,并参与了病原菌清除过程,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单位】: 沈阳军区总医院呼吸内科;
【分类号】:R-332;R378.991
【正文快照】: 铜绿假单胞菌属于一种条件致病菌,免疫正常人难以致病,而肿瘤、器官移植等免疫缺陷宿主易出现致死性感染[1,2]。近年来抗生素应用逐渐广泛,该菌耐药性逐渐上升,已成为了临床上的一项难治性感染病原菌。IL-17A(白介素-17)作为一种前炎症细胞因子,能诱导呼吸道内中性粒细胞募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董培红;李骥;张慧芳;张友才;王邦松;;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变迁[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7年05期
2 李春江;孙蕾;张敬凯;马淑霞;;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丹华;张如霖;丁星;李莉;;整合子耐药机制的动态检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2 田昌荣;申潇竹;;高龄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52例治疗分析[J];重庆医学;2012年21期
3 肖晓光;孙国华;李岩;;整合子系统在非发酵菌属细菌中分布特点[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4 嵇晓红;李玉珍;;医院感染病原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5 赵羽;夏梦岩;邹永红;孙欣;牛菊茹;;156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年02期
6 钱立琼;;2003年至2010年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迁及临床对策[J];中外医疗;2011年28期
7 张帅;张虹霞;何树楠;李晓辉;胥振扬;;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2年02期
8 王鹏;胡勇;陈春燕;;神经外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海南医学;2014年04期
9 陈志斌;任华益;彭田芳;;扶正消瘤汤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效果观察[J];肿瘤药学;2014年03期
10 解艳丽;王莹;;老年铜绿假单胞菌肺炎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4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伟;补气活血、清热泄浊中药单体对内皮细胞骨架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驰浩;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与血清抵抗素对吸烟者颈动脉弹性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北方学院;2013年
2 郑少锋;宁德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3年
3 李哲;影响透析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素的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4 殷小文;腹膜透析患者血8-OHdG与血管内皮功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5 吴凡;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高敏C反应蛋白、髓过氧化物酶、胆红素及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国豪 ,徐邦牢 ,李萍 ,雷秀霞;铜绿假单胞菌耐环丙沙星动态变化[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年03期
2 曹彬,王辉,朱元珏,陈民钧;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年01期
3 谷秀,李胜岐,张智洁,刘勇,李强,潘莉莉;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中β-内酰胺酶活性的检测[J];中华内科杂志;2001年09期
4 衣美英;王鹏远;黄汉菊;刘玉村;;外排泵高表达和外膜蛋白缺失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耐药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07期
5 夏云,陈蕾;头孢吡肟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玲,郑云雁;用肽核酸快速检验、鉴定和计数瓶装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1年01期
2 周转;90株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型及生化反应[J];河南医药信息;2002年23期
3 刘蓉,谢芬,周黎明,杨云霞,朱玲,王浴生;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金属β-内酰胺酶研究[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4年04期
4 杨海慧,沈薇,应春妹,叶杨芹,于嘉屏;神经外科病房铜绿假单胞菌流行株分析[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4年06期
5 陈海金,张瑞琴;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及其耐药性的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5年03期
6 李国豪 ,徐邦牢 ,李萍 ,雷秀霞;铜绿假单胞菌耐环丙沙星动态变化[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年03期
7 杨凤琴,杨凤莲;8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年08期
8 孔晋亮,莫诚航,尚为民,邝敏,覃雪军,闫萍,陈一强;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作用的体外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刘永芳;吕晓菊;;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5年11期
10 关欣,郑红光;铜绿假单胞菌再次感染小鼠的实验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艳苓;陈亚红;姚婉贞;宁永忠;;2007年-2009年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呼吸道感染学术大会暨第一届多学科抗感染治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邓丽华;许美荣;胡丽萍;;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的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付建荣;刘群;张艳红;刘金伟;刘静;李建;;铜绿假单胞菌烧伤患者分离株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研究[A];第四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烧伤感染救治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6年
4 陈一强;陈海荣;;生物膜形成相关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曾燕丽;兰小鹏;江丽;刘丰伟;;灭活铜绿假单胞菌DNA适体的筛选和鉴定[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6 李超;黄亮;刘庆中;王赛芳;郑佳音;周铁丽;;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和外膜蛋白缺失的检测[A];2008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李小燕;卓超;冯景宇;;低浓度乙醇诱导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的表达量变化[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李俊娟;蒋捍东;;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李晓玲;高华;刘正祥;;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5年连续监测[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罗燕萍;沈定霞;裴保香;徐雅萍;白立彦;;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五种抗假单胞菌抗生素使用量相关性分析[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俞云松;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全国流行[N];健康报;2008年
2 李曙平;铜绿假单胞菌 老年病房的主要致病菌[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王振岭;铜绿假单胞菌耐药问题严重[N];中国医药报;2002年
4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检验科 胡志东;关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N];健康报;2009年
5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若文;烧伤病房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张亚妮;谷胱甘肽与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及抗生素抗性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3 陈林;铜绿假单胞菌内在耐药性相关基因的筛选及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李学如;铜绿假单胞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分子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徐洋洋;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受信号分子调控及其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6 魏殿军;临床分离菌株耐药性分析及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7 郭俏;铜绿假单胞菌致病因子抑制剂及喹诺酮信号分子介导的调节途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8 孙小敏;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密度感应系统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9 路新枝;群体感应和环二鸟苷酸对铜绿假单胞菌致病因子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衣美英;外科监护室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震;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耐亚胺培南机制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2 谢才文;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性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0年
3 卢锦萍;儿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4 张咏梅;落叶松皮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作用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4年
5 刘丰伟;体外筛选铜绿假单胞菌适体的研究及初步应用[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6 江守伟;2008-2009年安徽省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7 冯军花;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部分耐药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8 李靓;山西太原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调查分析及产金属酶基因型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王卉;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及其耐药性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10 顾晓花;红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的抑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434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243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