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生物膜形成与其耐药机制的相关性
本文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生物膜形成与其耐药机制的相关性
【摘要】:生物膜的形成是幽门螺杆菌引起消化道反复难治性感染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从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形成动力学以及细菌密度感应系统等3个方面探讨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耐药机制,系统阐述了该研究方向现有的渗透与营养限制、对抗免疫防御系统、基因水平转移和外排泵基因异常表达等4种学说,并对幽门螺杆菌生物膜防治策略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检验科;
【分类号】:R378
【正文快照】: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螺旋形、微需氧的革兰阴性病原菌,其在人类胃表面黏膜上皮细胞和黏液层的长期定植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发病原因,也是导致胃部恶性肿瘤以及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福愉;;金属离子、微量元素与生物膜[J];地方病通讯;1985年01期
2 刘晓岚;宋志军;孔晋亮;王恒壮;吴红;陈海荣;陈一强;;群体感应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20期
3 赵亮;陈贻锴;;生物膜结构对白色念珠菌的耐药性的影响[J];医学综述;2007年12期
4 亓庆国;胡涛;周学东;;3种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膜体外模型的比较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年12期
5 倪明;余冰;田德英;陈红云;李霞;宋佩辉;;DNase Ⅰ对非黏液型和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6期
6 李继红;杨敬芳;范士英;;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构建及水杨酸干预策略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8年04期
7 任晓萍;杨蓉娅;樊昕;韩烨;夏志宽;祝贺;李海涛;邢月贞;;真菌生物膜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9年03期
8 姚慧琳;刘培明;陆士海;庄楠;;银染法鉴定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程时;生物膜与疾病[J];基础医学与临床;1988年05期
10 张哲敏,凌彤,张克亮,邵新中;生物膜包裹神经缝合口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手外科杂志;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文;杨继君;陈兴平;;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A];湖北省暨武汉微生物学会真菌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大会报告集[C];2007年
2 徐瑞宏;廖万清;;新生隐球菌生物膜动物模型构建及PMT4对生物膜的影响[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于长平;Ghannoum MA;Mukherjee PK;Chandra J;;镰刀菌生物膜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的建立[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4 叶晓敏;陆春;;支原体生物膜研究进展[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周昭彦;秦亮;胡必杰;渡边浩;;生物膜内嗜肺军团菌毒力基因表达量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6 程时;;再谈生物膜与疾病[A];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7 刘扬;刘阳平;徐英凯;宋玉光;刘斌;聂舟;;生物膜内氧自由基定位捕获的分子设计[A];第十三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杨继君;陈兴平;;流出泵基因在白念珠菌生物膜耐药性产生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李湘燕;郑波;李耘;王珊;肖永红;;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与esp,gelE基因的相关性分析[A];第六届全国抗菌药物临床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侯幼红;;白念珠菌表面生长的生物行为[A];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哈特穆特·米歇尔;作为药物靶点的膜蛋白质[N];健康报;2006年
2 周梦;破解肌体造血机理与营养循环保障机制[N];大众科技报;2008年
3 张骁束 梅英;硒的药理学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王长振;电磁辐射的生物学效应及生物医学应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5 厉骏;我国Aβ构象变化机理研究获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魏开敏;心理应激可加速心肌老化[N];中国医药报;2000年
7 李悦;破解肌体造血机理与营养循环保障机制[N];大众科技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倩;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tk在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孙凤军;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其耐药质粒传递和调控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3 李华林;表皮葡萄球菌细胞间粘附素基因功能及表达调控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李敏;附属基因调节系统(agr)-Ⅰ型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调节关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徐瑞宏;PMT4在新生隐球菌生物膜形成及其耐药中的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6 秦智强;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三维结构、相关形成机制及组氨酸激酶YycG小分子抑制物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张文清;犬嫁接性梭形动脉瘤转移性生物膜包裹治疗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8 吴e,
本文编号:1275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275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