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大鼠狭窄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检测

发布时间:2017-12-17 20:17

  本文关键词:大鼠狭窄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检测


  更多相关文章: 组织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 切应力


【摘要】:目的研究大鼠血管狭窄处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表达规律。方法将45只SD大鼠(重量320±18.5 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颈动脉狭窄组,狭窄组又分为0.25、0.5、1、2、4、8、16、24 h,8个时相,套扎法建立左颈总动脉狭窄模型,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多普勒血流仪在体测定切应力及血流量。术后不同时相点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检测TF的mRNA和蛋白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内膜平均灰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内皮细胞TF的mRNA转录和蛋白合成微弱;狭窄15 min后,内皮细胞胞浆TF基因mRNA转录和蛋白合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TF基因mRNA转录和蛋白合成,4 h达到峰值,与邻近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管狭窄后,切应力能够早期诱导动脉狭窄处内皮细胞TF基因表达。
【作者单位】: 解放军第十六医院内一科;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
【分类号】:R363
【正文快照】: 研究表明,当血管壁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时,狭窄局部的血管壁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过高导致与血流接触的内膜损伤,可以诱发内皮细胞异常表达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1,2,3,4]。本研究应用套扎法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狭窄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结合图像分析,对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黔宁,应大君,戴光明,郑健;切应力对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上调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4年01期

2 杨益民;李黔宁;应大君;刘勇;龚自力;成戎川;吕敏;周竹娟;郑健;帅杰;赵士福;戴光明;;一种可控性大鼠颈总动脉狭窄模型的建立及切应力测定[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益民,应大君,李黔宁,陈卫军,崔晓萍,戴光明,刘勇,吕敏;切应力诱导大鼠颈动脉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检测与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22期

2 于俊民;赵继义;王凌云;葛振忠;;卡维地洛与厄贝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组织因子及其途径抑制物的影响[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3 韩峰祥;;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黄全跃;赵水平;吴洪光;周宏年;李江;罗小岚;;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5年05期

5 李黔宁;杨益民;刘勇;龚自力;成戎川;吕敏;郑健;帅杰;;组织因子、Egr-1及Sp1在大鼠狭窄颈动脉内皮细胞的表达[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年06期

6 吴孟津;危当恒;王贵学;刘录山;唐朝君;王佐;唐朝克;;低剪切应力促进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表达[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年12期

7 黎媚媚;欧和生;;转录因子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调节作用[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9年02期

8 王贵学;;切应力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破裂[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9年08期

9 黄刚;赵莲萍;张文文;周星;王平;谢小冬;;高分辨MRI对颈动脉几何形态与斑块体积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年10期

10 杨益民;李黔宁;应大君;;组织因子凝血途径与切应力反应元件[J];血栓与止血学;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深;颈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与脑功能磁共振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2 王宏伟;氯离子通道ClC-2对小梁细胞骨架结构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邹欢;持续高眼压波动引起小梁网结构改变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盛尚春;切应力改变调控巨噬细胞生物学功能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D];重庆大学;2011年

2 马晓光;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急性肺血栓栓塞大鼠不同时期组织因子表达水平[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3 梁伟华;超声介导携TFO脂质超声微泡对切应力诱导的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4 黎媚媚;内含子27碱基miRNA对内皮一氧化氮合酶调控机制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0年

5 叶新鲜;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技术对非妊娠、不同孕期妇女肱动脉的检测[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黔宁,张黎明;组织因子基因的顺式调节元件[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99年04期

2 韩林,张宝仁,覃开荣,朱家麟,柳兆荣;不同切应力下的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0年03期

3 李黔宁,应大君,戴光明,郑健,肖道虹,邓志宽,刘勇,刘立杰,周永琴,任萍;形成三螺旋DNA的寡核苷酸抑制内皮细胞组织因子基因的表达[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2年03期

4 汪俊军,史利宁,张春妮;低密度脂蛋白自身免疫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2年06期

5 李黔宁,应大君,戴光明,郑健;一种简易的平行板流动腔系统的应用[J];医用生物力学;2002年01期

6 刘国涛,王先菊,艾保全,刘良钢;狭窄动脉血管中管壁切应力的数值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凯,张雁芳,汪海;阻断血管内皮细胞乙酰胆碱靶标功能对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3年05期

2 张莉,刘皋林;针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抗癌治疗研究进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10期

3 ;蛋白激酶C在调节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中的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1年11期

4 范伟,卢丽艳;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的研究进展[J];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5 熊迎春,洪小平,陈泽斌,袁尚荣;黄芪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4年10期

6 山丽梅;金城;张萍;赵艳玲;蔡光明;肖小河;汪海;;血管内皮细胞上嘌呤受体新亚型对血管张力的调节作用[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7年01期

7 李孟彬;王为忠;李开宗;张洪伟;季刚;沈新;;建立猪血管内皮细胞对人血清适应的模型及其评估[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10期

8 姚阳;李崇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αv整合素表达的影响[J];实用手外科杂志;2008年04期

9 陈松姬;;中医药对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07期

10 黄宁江;;不同浓度川芎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J];当代医学;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萍;祝光礼;;中医药对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7年

2 叶盛;张怀勤;林以诺;黄伟剑;张艳丽;邵小琳;;雷帕霉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杨宗城;;血管内皮细胞在烧伤早期脏器损害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4 郑怀恩;李大元;王俊茹;Martin Hauer-Jensen;;他汀对血管内皮细胞放射防护作用的研究[A];全国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及防护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李震;黄红林;;有机磷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6 王楠;吕欣;范传东;霍思维;张尚立;苗俊英;;二甲基亚砜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李震;黄红林;;有机磷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8 夏尊恩;李艳;汪明;;脱氢表雄酮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初步探索[A];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徐军;齐法莲;陈英剑;胡成进;;金芪降糖片对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10 乔亮;陆树良;高见佳宏;郭静萍;优美香;尾乡贤;廖镇江;史济湘;;高糖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A];全国烧伤早期处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记者 刘云涛;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防治糖尿病并发症[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张超群;范晓莉;尼莫地平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山东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 崔钊;感染时血小板为何减少[N];健康报;2007年

4 董德伍;体外反搏研究进入新阶段[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5 万同己;VC、VE对DM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廖福龙;用生物力药理学研究中药是一新领域[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7 孙宁华;苏大附一院血栓与止血研究获系列成果[N];中国医药报;2007年

8 河北省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中西医内科 刘涓;别把小葱不当菜[N];保健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菊;血管内皮细胞的膜蛋白与乙酰胆碱靶标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2 张前;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血管内皮细胞调控机理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张莉;扰动剪切流场的体外模拟及其对低密度脂蛋白在血管内皮下沉积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沈传陆;在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PDGF-B链基因转录调控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5 潘銮凤;血管内皮细胞FcγRs的表达及免疫复合物与FcγRs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2年

6 金鑫;飞燕草素葡萄糖苷在血管内皮细胞的摄取利用及损伤保护效应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7 王妍妍;OPG的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8 梁敏;二羰基化合物对人类血管内皮细胞的病理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9 俞世强;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再灌注损伤机理及其保护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3年

10 玄红专;蜂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艳;尼古丁对血管内皮细胞纤溶平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余海霞;磁感应热疗对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王佳婧;ox-LDL对血管内皮细胞中NLRP3及下游因子表达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4 唐坚清;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三维培养[D];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

5 李权;丹参酮ⅡA、黄芪多糖及其配伍对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朴虎国;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缺氧-再复氧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D];延边大学;2005年

7 代建军;活血化瘀中药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细胞保护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8 刘亮;活化巨噬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特性及成血管作用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9 于敏;血管内皮细胞乙酰胆碱靶标的药理学特征及其相关蛋白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4年

10 周羽;参麦保护家兔严重烫伤早期血管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014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3014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e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