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单克隆抗体在骨髓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检测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单克隆抗体在骨髓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检测中的应用 出处:《浙江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单克隆抗体 免疫酶细胞化学染色法 免疫荧光染色法 流式细胞术 免疫印迹
【摘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是不同于造血干细胞的另一类骨髓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在一定的体内或体外诱导条件下,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最近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弱的免疫原性和很强的免疫调节功能,这些生物学特性使其在组织工程、基因治疗、细胞移植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世纪90年代起研究者就试图寻找BM-MSCs特异性的表面标记,并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了多株人MSCs相关的单克隆抗体,如SH2、SH3、SH4、STRO-1等,但这些单克隆抗体均与其它细胞存在交叉反应,故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人MSCs单一的特异性表面标记。在MSCs的研究中仍需要通过多个表面分子联合标记,并结合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性对其进行鉴定,这给MSCs的检测和分选带来一定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MSCs的应用。 本课题组以人BM-MSCs为免疫原,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四种抗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ZUB1、ZUB4、ZUC3、ZUF10。研究已证实四种单克隆抗体与骨髓来源的8个细胞株(HL-60、NB4、K562、U937、HEL、Jurkat、Raji、KM3)和11种人间充质组织和非间充质组织标本(韧带、肌腱、神经、脂肪、肌肉、血管壁、表皮、肺、肝、小肠、胆囊)均无交叉反应。本实验应
[Abstract]: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 BM - MSCs ) are another type of bone marrow stem cell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 and have self - renewal , high proliferation and multi - directional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 and can be differentiated into adipocytes , chondrocytes , osteoblasts , astrocytes and neuronal cells under the induction conditions in vivo or in vitro .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ave weak immunogenicity and strong immunoregulatory functions , and thes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have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e fields of tissue engineering , gene therapy , cell transplantation , and the like . In the 1990s , the researchers tried to find the specific surface markers of BM - MSCs , and the monoclonal antibodies related to MSCs were prepared by hybridoma technique , such as sh2 , SH3 , SH4 , STRO - 1 , etc . Four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ere prepared from human BM - MSCs , named ZUB1 , ZUB4 , ZUC3 , ZUF10 . Four monoclonal antibodies were identified as ZUB1 , ZUB4 , ZUC3 , ZUF10 .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3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肝细胞修复及组织重构[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23期
2 王丽娟;;不同培养基培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比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3 林治平;曾荣;胡资兵;林颢;;Wnt信号通路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分化[J];广东医学;2011年08期
4 王长军;殷国勇;李翔;沈国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成骨细胞复合培养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1年11期
5 张英博;杨大平;;干细胞用于创伤修复的新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1年08期
6 石洋;袁伟;;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05期
7 罗俊;顾文娟;徐礼;李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1年06期
8 刘嘉祺;林峰;李孟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生物学特性[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刘伟;赵劲民;苏伟;李晓峰;秦义武;;柚皮苷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1年14期
10 程书榜;王成友;洪建琴;范子冰;胡迎春;;同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对大鼠CD4~+、CD8~+T淋巴细胞和IL-10、IL-2、TNF-α的影响[J];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昱;宋健;陈锡昌;胡成俊;刘维新;;体外“心肌环境”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研究[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2 冯凯;陈健琳;乌仁娜;徐晨;李欲航;陈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异体T细胞反应的实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3 宫立众;夏顺中;张翼军;张红宾;史曦凯;钟大平;裴莉;张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大小两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徐卫;李建勇;朱光荣;费晓明;孟丽娟;周小玉;汪承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临床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孙树津;后晓南;胡江;龙勉;陶祖莱;;模拟微重力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2003年中国空间生命科学与航天医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刘昱;宋健;陈锡昌;胡成俊;刘维新;;5-氮胞苷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的研究[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7 楼晓;陈虎;江飞子;冯凯;江岷;胡亮钉;徐晨;李欲航;李渤涛;俞志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支持造血重建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孙树津;后晓南;龙勉;陶祖莱;;力学环境因素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A];第七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张伟;葛薇;李长虹;韩钦;邓为民;尤胜国;赵春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和功能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李艳华;张锐;秦立蓬;赵连旭;王蕴芳;岳文;裴雪涛;;重组腺病毒载体pAd-pdx-1的构建及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赵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减轻排异反应[N];健康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吴洁;为实现“人体配件工厂”的梦想[N];科技日报;2002年
3 记者 秦军 ;“万能细胞”巧治心脏病[N];浙江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张晔;骨髓干细胞移植治心梗成功[N];科技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生;低氧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2 史达;木豆叶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实验与相关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顾绍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的体外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4 张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5 张海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牟大鹏;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筛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前后差异表达基因[D];吉林大学;2007年
7 景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为肾脏系膜细胞样细胞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8 宋可新;黑色素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初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9 滕春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胰腺炎损伤修复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任晓勇;人生长分化因子-5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用于软骨缺损修复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书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5年
2 刘宏志;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3 王艳芳;生物反应器内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陈洁;同种异体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心梗后心室重构[D];浙江大学;2006年
5 刘弘光;尝试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糖尿病[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6 董玉泉;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7 项正兵;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8 周哲;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FGF复合降解膜修复皮肤缺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贾小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对损伤大鼠脊髓VEGF、bFGF表达及血管新生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10 刘书会;局部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物提高皮瓣成活率的实验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576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357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