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幽门螺杆菌(Hp)为胃炎、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基因分型是触及生命本质的方法,不同基因分型与疾病相关性不同、其耐药性也不同。文章从Hp基因分型入手,通过以下四个方面:不同基因分型与疾病的相关性、不同基因分型的耐药情况、不同基因分型与黏膜损害程度的关系以及中医药抗Hp的干预环节,简要总结了近7年幽门螺杆菌基因分型的研究情况,为中医药抗Hp治疗提供新方法,发现新药物。
[Abstract]:Helicobacter pylori ( Hp ) is the cause of gastritis and peptic ulcer . The gene typing is the method of touching the essence of life . The different types of genes are different from the disease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genotyping and disease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genotyping and the degree of mucosal damage and the interven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against Hp are summarized .
【作者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资助项目(201007006)
【分类号】:R378
【正文快照】: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消化道疾病的常见病因,尤其是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然而,有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Hp感染后都会发病,表现出来的是只有部分Hp引发疾病,不同Hp可引起疾病的结局也不同,因此临床上针对是否抗HP治疗也有不同的专家意见。目前,现代医学应用广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虞金宝;聂荣庆;吴东风;李才堂;李晶;;中药田基黄抗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6期
2 黄衍强;欧平;黄赞松;周喜汉;岑朝;俞文强;;不同基因型的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分析[J];广东医学;2010年18期
3 许庆党;段广才;张军喜;郗园林;张卫东;;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携带株幽门螺杆菌基因分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3期
4 林辉;莫新民;;疏肝和胃丸体内外对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J];中医药导报;2006年04期
5 吴娅妮;;加味六磨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2006年05期
6 张文杰;唐世孝;王健;;EB病毒、幽门螺杆菌cagA和vacA基因型感染与胃癌的关系研究[J];西南军医;2009年02期
7 刘长云;周建光;方健;吕礁;施云星;;不同型别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05期
8 石雪迎;赵凤志;由江峰;邵宏权;戴欣;王洁良;崔湘琳;;3种中药有效成分对幽门螺杆菌培养滤液转化的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杀伤作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9 季新明;吕再玉;;幽门螺杆菌分型检测90例临床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8年01期
10 邹晓华;石美雅;查安生;章小平;;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中医证型分析302例[J];内蒙古中医药;2008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元元;曹静;查安生;;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中医药治疗概述[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1期
2 张钰;吴娟;颜仁龙;彭括;阿萍;周先礼;;藏产鳞腺杜鹃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3 陈进;王国凯;刘劲松;;HPLC法测定炎可宁片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J];安徽医药;2007年09期
4 邓博;贾立群;姚暄;;中医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12年02期
5 虞金宝;聂荣庆;吴东风;李才堂;李晶;;中药田基黄抗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6期
6 赵文健;杨亮;李坚;阳帆;;幽门螺杆菌提取物激活核因子κB促进胃粘膜细胞增殖[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年02期
7 张俐花;周永宁;张志镒;李高忠;张富花;李强;邹绍静;王娟霞;;甘肃省武威市成人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调查[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20期
8 卢洪萍;卢洪敏;杨君平;;幽门螺杆菌检测在腹痛患儿病因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年02期
9 袁昌锦;抗幽门螺杆菌中药复方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年01期
10 陈少芳;彭孝纬;;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分子机制及中医药治疗探讨[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关恺珍;张万金;彭晓青;;9-位引入亲脂性芳基对小檗碱抗菌活性的影响[A];共铸医药学术新文明——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景丽俊;韦宏成;;中西医结合抗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A];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李昊;杨慧萍;鲁小青;洪岩;董秋安;陈百先;;藤莪清瘀方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立立;小檗碱对肠黏膜屏障中上皮紧密连接作用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朱培一;李乾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理气汤治疗上腹疼痛综合征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刘祥;乳酸杆菌膜表达幽门螺杆菌黏附素HpaA的活菌载体疫苗株的构建及保护效果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杨红兵;湖北恩施产厚朴的品质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5 杨勇;8-烷基小檗碱同系物的合成与药理活性[D];西南大学;2008年
6 崔娜娟;HP相关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HSP70及NF-κB表达的关系[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张润顺;肝脾不调证候结构、分层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8 柏芸芸;温病燥湿法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胥波;益气清热护膜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屠大伟;黄连副产物综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淑香;中医虚实辨证治疗危重病患者腹胀早期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2 赵昕;产小檗碱内生真菌S-NU-41的代谢调节及深层液体发酵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杨宏静;五味消毒饮抗感染作用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李兴明;清胃祛湿方治疗肝郁脾虚兼湿热型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陈骏;幽门螺杆菌口腔定植与胃肠疾病的关联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梁晓萍;幽门螺杆菌L型体外诱导;河西走廊中段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D];兰州大学;2011年
7 吴婧;幽门螺杆菌毒素分型与胃肠疾病的关系及对根除率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8 赵钦;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吕林懋;从络病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理论探讨与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杨璐;健脾益气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及抗肿瘤免疫机制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州,周德端,段国勋,王瑛,梁凤凌,汪俊林,杨晓华;中药对幽门螺杆菌抑杀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93年05期
2 虞金宝;聂荣庆;吴东风;李才堂;李晶;;中药田基黄抗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6期
3 王化冰,董秀云;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的鉴定方法[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4 佟书娟;刘亚平;杨丹丹;;幽门螺杆菌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24期
5 阳兴国;郑学刚;;中药胃痛宁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疗效观察[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年01期
6 姜成,鄢春锦,刘蔚雯,张学敏;15味中药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体外实验[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7 邹全明,郭刚;人幽门螺杆菌基因组研究概述[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2年02期
8 徐顺福;幽门螺杆菌的分子生物学[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0年03期
9 王菲;陈峥宏;赵亮;;用PCR扩增16Sr RNA基因鉴定幽门螺杆菌的细胞壁缺陷型[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林辉;莫新民;;疏肝和胃丸体内外对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J];中医药导报;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群奋;CHENG JF;车海斌;陈勇华;马海峰;虞朝辉;厉有名;;幽门螺杆菌的毒力基因、vacA基因亚型与上消化道疾病关系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年12期
2 黄衍强;黄赞松;何勇强;韦红玉;黄小凤;;桂西地区壮族人与汉族人幽门螺杆菌的REP-PCR分析[J];山东医药;2008年27期
3 彭颖,吕建新,叶嗣颖,黄庆华;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的REPPCR分析[J];遗传;2002年06期
4 姚永莉,徐波,张万岱;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4年02期
5 马立新;尹春英;王春青;李炳庆;;幽门螺杆菌耐药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滕小春;;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返流病的关系研究进展[J];西南军医;2008年02期
7 叶宝宏;;幽门螺杆菌毒蛋白——空泡毒素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8 解莹;谢晨;;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9 张万岱;;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1996年01期
10 邓江红,杨永弘;B组链球菌的分子生物学诊断和基因分型研究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春亮;廖亚玲;任莉;郭鹰;邹全明;郭刚;;MLVA分型技术对120株幽门螺杆菌基因分型的初步研究[A];重庆微生物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贺东生;余小利;;猪链球菌2型基因分型技术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刘颖;白杨;王继德;张亚历;;口腔内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4 张万岱;徐智民;;幽门螺杆菌免疫分型研究进展[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三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5 管忠震;李志铭;;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教育集[C];2006年
6 黄赞松;黄衍强;秦静英;周喜汉;;桂西地区对克拉霉素耐药的幽门螺杆菌基因分型研究[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7 陈洪;;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致慢性荨麻疹4例[A];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第二次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许青田;郝红梅;孔雯;;HCV非结构基因5b区基因分型及其与干扰素治疗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田雨;高文;王蔚虹;张孝平;胡伏莲;;阿司匹林对幽门螺杆菌外膜蛋白表达变化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10 李淑德;李兆申;纪徐淮;许国铭;;幽门螺杆菌胃上皮细胞IL-8转录信号传导机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敬松;缓释及控释注射剂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张鹏;中德专家共商肝癌生物信号转导研究进展[N];科技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张九陆;进军网络核心[N];中国财经报;2002年
4 李丹 苏玉君 郭战峰;《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第一届编辑委员会会议召开[N];中国气象报;2005年
5 莫伟;糖尿病证型客观化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4年
6 张骁束;梅英;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杨传华 陆峰;中西医结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庄愉;AD治疗药物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9 中国作物学会;作物学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N];大众科技报;2008年
10 马培奇;避孕药械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爽;幽门螺杆菌σ~(54)调节稳定期细菌存活及硫代蒜素抗菌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建红;沙眼衣原体高分辨率溶解曲线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男男性行为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3 张瑞;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参考物质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赵英会;IFN-γ对幽门螺杆菌和胃黏膜细胞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D];山东大学;2011年
5 姜晓颖;北京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及与耐药性关系的研究[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12年
6 王广;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60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袁文臻;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纠正H.pylori阳性患者缺铁性贫血的系统评价[D];兰州大学;2010年
8 宋春芳;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疾病凋亡特性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9 冯一民;1、FoxM1在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2、miR-146a在吗啡诱导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张新;幽门螺杆菌干扰胃黏膜上皮核转录因子SOX2/Hath1表达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群奋;幽门螺杆菌的培养鉴定及其基因分型方法学的建立[D];浙江大学;2007年
2 程丹颖;胃病患者口腔幽门螺杆菌和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许庆党;河南地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携带的幽门螺杆菌基因分型[D];郑州大学;2007年
4 江月萍;PCR-RFLP方法鉴定慢性胃炎、胃癌幽门螺杆菌基因分型[D];青岛大学;2001年
5 丁力;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克隆及表达[D];郑州大学;2005年
6 姚雪华;幽门螺杆菌CagA真核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D];郑州大学;2007年
7 李惠影;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邵春红;幽门螺杆菌适应性蛋白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万荣;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及其临床意义[D];江西医学院;2000年
10 马然;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804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380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