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E2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E2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出处:《病毒学报》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诱发宫颈癌,肛门癌,外阴癌及部分头颈癌等多种肿瘤的主要原因。在病毒生命周期过程中,HPV E2蛋白通过与病毒自身及宿主基因组DNA及蛋白相作用,在病毒基因转录调控、病毒DNA的复制和维持中起到关键作用,其还对宿主细胞转录、RNA加工、凋亡、泛素化及胞内转运等多种活动产生影响,为病毒增殖创造有利的宿主细胞环境,并在HPV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E2蛋白的各种功能及其与病毒和宿主DNA和蛋白作用情况、HPV病毒生活史、HPV病毒致病和致癌机制的研究均有着重要的意义。细致描述E2蛋白的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寻找病毒相关疾病治疗的新方法。本文以HPV16为重点,对高危型HPV E2蛋白结构、功能和活性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Abstract]: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is induced by cervical cancer, anal cancer, the main reason of vulva cancer and head and neck cancer and other tumors. In the viral life cycle process, HPV E2 protein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the virus and the host genome DNA and protein in viral gene transcription regulation, DNA virus the replication and maintenance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host cell, transcription, RNA processing, apoptosis, affect ubiquitination and intracellular transport and other activities, to create a favorable environment for the proliferation of virus host cells,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PV. In order to function with the E2 protein and its solution the virus and the host of DNA and protein of the HPV virus, life history, research showed that HPV virus pathogenicity and carcinogenic mechanis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function of E2 protein can help us find the virus related disease A new method of treatmen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function and activity of high risk HPV E2 protein, focusing on HPV16.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基金】:国家民委科研项目(12ZYZ018)
【分类号】:R373
【正文快照】: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能特异性地感染人类皮肤及粘膜组织,引起良性病变或恶性肿瘤的双链环状DNA病毒。到目前已发现有200个型以上的HPV型别。根据其与癌症发生的联系程度,HPV可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HPV16是与宫颈癌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高危型HPV型别,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钱文艳;张稼闻;董煜;刘源;石灿;张箴波;杨永彬;丰有吉;邬素芳;;HPV16 E2对宫颈癌SiHa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8期
2 钱文艳;邬素芳;;人乳头瘤病毒E2参与病毒癌基因转录调控机制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红霞;张泽松;廖庆梅;林春晓;;MGMT和HPV与CIN及宫颈癌关系的研究[A];2012深圳市预防医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木义(Mohammed Amjed Alsaegh);人类乳头瘤病毒在含牙囊肿、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及成釉细胞瘤中的检出率,,及其检出率同Ki-67和COX-2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马艳红;鼻咽癌紫杉醇耐药中FOLR1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及机制的初步探索[D];中南大学;2013年
3 唐又周;IgA肾病人腭扁桃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超氧阴离子型活性氧调控及凋亡影响[D];中南大学;2012年
4 冯洁;FAF1高表达对胃癌细胞的影响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关系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5 柴红霞;MACC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MACC1 siRNA对HeLa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4年
6 宋德志;NDV 7793株刺激小鼠NK细胞TRAIL表达及杀伤肝癌细胞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肃霞;甘肃省武都区宫颈癌危险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2 马学玲;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CIN及宫颈癌术后随访中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3 杨克石;Survivin在腰椎间盘中的表达及意义[D];青岛大学;2013年
4 林泳秀;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5 王菲;Fas/caspase8通路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肝复康对其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6 朱琳;某地区农村妇女子宫颈癌与妇科疾病筛查现状及意愿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7 李耀林;Daxx-C抗体的制备及其在HPV16阳性宫颈癌细胞中的初步应用[D];南华大学;2013年
8 刘越;人乳头瘤病毒16型E2蛋白与Daxx相互作用及作用的结构域[D];南华大学;2013年
9 刘锦红;过表达Daxx对Chol:MβCD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D];南华大学;2013年
10 王远财;CK7、CK8、CK14、E-cadherin、α-SMA、S100、Vimentin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良;唐双阳;万艳平;;人乳头瘤病毒E2蛋白生物学活性及疫苗研究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年05期
2 李丹莉;张昌菊;;人乳头瘤病毒E2蛋白及其相关疫苗[J];生命的化学;2007年05期
3 许雪梅;;人乳头瘤病毒及宫颈癌疫苗的研究——解读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8年10期
4 余波;黄爱龙;;乙型肝炎病毒转录调控的研究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年02期
5 郑学星;夏咸柱;杨松涛;王化磊;孙培录;;反向遗传学技术及其在狂犬病病毒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年08期
6 史卫峰;顿爱社;刘帅;张彦周;朱朝东;;生物信息学在禽流感病毒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9年03期
7 袁增强;脑细胞间隙及脑组织液的流动[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8 张宁川,梁开龙;利用雷达图像探测浅海地形技术综述[J];测绘通报;2003年05期
9 贺冰,尤昭玲;浅谈补肾要药—覆盆子的应用[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年05期
10 袁立军;李晓眠;李梅;;仙台病毒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晓飞;欧阳喈;高木实;;成釉细胞瘤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和HPV18感染的检测[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口腔病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胡越;凌志强;刘洋;朱雪琼;;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态原发性宫颈癌细胞染色体DNA拷贝数变化特征[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张慧敏;章晓鹰;潘祥龙;徐平;;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方法在检测广谱人乳头瘤病毒中的应用[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张慧敏;章晓鹰;潘祥龙;徐平;;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方法在检测广谱人乳头瘤病毒中的应用[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杨建林;柳长柏;李丹莉;;人乳头瘤病毒16型E2融合钙网蛋白抗肿瘤的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建捷;靳家玉;冯玲;郝薇;张玲;;人乳头瘤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邹媛;郭兴中;方国伟;;1184例男性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结果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8 朱明昭;;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性疫苗研究进展[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9 沈云岳;刘华;王蕾;高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方法的评估[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10 刘方;王家璧;刘跃华;左亚刚;王惠珍;蔓小红;;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尖锐湿疣中的人乳头瘤病毒[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副主任医师 刘彦春;人乳头瘤病毒防治新篇[N];健康报;2010年
2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谭先杰;人乳头瘤病毒的自述[N];健康时报;2010年
3 黄冰;人乳头瘤病毒毒在哪里?[N];大众卫生报;2004年
4 张中桥;肺鳞癌与人乳头瘤病毒有关[N];健康报;2006年
5 香港麦迪信医学出版有限公司供稿;DnaE2蛋白:结核杆菌耐药的罪魁祸首[N];医药经济报;2003年
6 张中桥;肺鳞癌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N];中国医药报;2006年
7 陈顺坤;夯实依法治国的基础[N];云南日报;2000年
8 记者 郑莉丽;实时分子检测人乳头瘤病毒在欧洲推出[N];健康报;2009年
9 衣晓峰;宫颈癌年轻化人乳头瘤病毒是祸首[N];大众卫生报;2004年
10 新华社记者 孙杰 董峻;让“菜篮子”更绿些[N];人民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思;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皮肤病发病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李靖;人乳头瘤病毒58型(HPV58)酿酒酵母复制系统的建立及病毒早期基因E2功能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程通;利用优化后的杆状病毒转导方法构建人乳头瘤病毒假病毒体外感染模型[D];厦门大学;2006年
4 赵兰娟;丙型肝炎病毒E2蛋白引发细胞跨膜信号转导异常与致病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5 任艳;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囊膜蛋白E2与牛胚胎滋养层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6 米霞;尖锐湿疣患者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及人乳头瘤病毒临床和亚临床感染治疗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7 王淼;人乳头瘤病毒6型衣壳蛋白L1和L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病毒样颗粒的装配与免疫学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8 李淑英;人乳头瘤病毒和EB病毒感染与上消化道肿瘤相关性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9 赵蔚明;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优化密码E7基因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10 缪若羽;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为荣;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对宫颈糜烂治疗的相关病毒学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卢五迅;人乳头瘤病毒假病毒中和模型的建立和应用[D];厦门大学;2006年
3 逯克娜;北京地区妇女对HPV病毒与宫颈病变认知程度的调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李博;人乳头瘤病毒16 E6蛋白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高玉华;高危型HPV检测在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阳性率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6 李公祥;荧光定量PCR检测HPVDNA与宫颈癌的相关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7 毛静月;焦磷酸测序技术在高危型HPV分型中应用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8 王彤;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9 李菁菁;人乳头瘤病毒16型E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鉴定[D];新疆大学;2008年
10 郑舟;人乳头瘤病毒假病毒制备方法的优化以及高通量中和实验检测系统的建立[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81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381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