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型钙通道在蛋白质非酶性糖化氧化修饰损伤神经元中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L-型钙通道在蛋白质非酶性糖化氧化修饰损伤神经元中的作用 出处:《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钙通 道在 蛋白质 非酶 糖化 氧化 修饰 损伤 神经元 中的 作用
【摘要】:蛋白质非酶性糖化氧化是许多老年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共同病理改变之一。但迄今为止,关于蛋白质非酶性糖化氧化修饰损伤神经元的机理不清楚。我们认为,蛋白质非酶性糖化氧化修饰导致神经细胞内钙紊乱可能是其启动神经元损伤的重要机理。为此,本实验以培养海马神经元为研究对象,观察了蛋白质非酶性糖化氧化修饰本身及其中间产物和终产物对神经元存活率、细胞内钙浓度及L型钙通道电流的影响,并探讨了L型钙通道在蛋白质非酶性糖化氧化修饰损伤神经元中的作用。 一、蛋白质非酶性糖化氧化修饰损伤神经元模型的建立 (一) 高浓度葡萄糖对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作用 用高浓度(33.3mmol/L)的D-GLU(右旋葡萄糖)、3-O-M-GLU(3-羟基甲基葡萄糖,一种非代谢性的能糖基化蛋白质的葡萄糖类似物)处理72小时后,神经元存活率分别为55.9%±10.2%、60.1%±12%(N=48,P0.01),且镜下记数的结果与这基本一致。而33.3mmol/L的甘露醇(排除渗透压的影响)组为91.3%±5.9%,差异不显著。这表明高浓度D-GLU损伤神经元既不是葡萄糖代谢的结果,也不是高渗透压所致。那么是否因为它们糖化氧化蛋白质所致?我们用两种蛋白质非酶性糖化氧化抑制剂氨基胍(AMG)和吡多胺(Pyridoxamine dihydrochloride,PY)与D-GLU和3-O-M-GLU共同处理神经元,发现:AMG本身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的比无显著性差异;0.1、1、10mM AMG均明显减少D-GLU对神经元
[Abstract]:Non - enzymatic saccharification and oxidation of proteins is one of the common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many senile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 So far , the mechanism of non - enzymatic saccharification and oxidative modification of protein is not clear . In this experiment , the effect of non - enzymatic saccharification oxidation modification on neuron survival rate , intracellular calcium concentration and L - type calcium channel current is observed . Establishment of neuron model for non - enzymatic saccharification and oxidative modification of protein ( 1 ) Damage of high - concentration glucose to cultured hippocampal neurons The survival rate of neurons was 55.9 % 卤 10.2 % , 60.1 % 卤 12 % ( N = 48 , P0.01 ) .
【学位授予单位】:第一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R3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绍纲;;吃肉的学问[J];食品与健康;2002年12期
2 吴发明;李敏;王道清;;火麻仁中脂肪油和蛋白质成分含量比较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1年03期
3 斯塔;;吃出健康来[J];农家参谋;2011年07期
4 戈儒乾;;合理膳食话黄豆[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5年04期
5 于康;;健康人不需要蛋白粉[J];健康管理;2011年07期
6 ;科学家成功操控蛋白质制造中信号阅读[J];科技传播;2011年13期
7 方立铭;程桂平;;激光拉曼光谱在白内障研究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11年10期
8 ;主妇生活[J];时尚育儿;2011年09期
9 兰政文;;科学饮食葆青春[J];食品与健康;2001年08期
10 ;新蛋白质电路使微电子学产生质变[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颖;杨艺敏;胡林森;;氧化修饰蛋白质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周筠梅;;蛋白质的错误折叠与疾病[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孔德权;向小聪;徐世昌;潘映红;;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小麦低丰度蛋白质和复合体蛋白的分离富集[A];第三届全国植物蛋白质组学大会摘要集[C];2010年
4 李春华;陈慰祖;王存新;;蛋白质与蛋白质软对接的方法研究[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张颖;杨艺敏;胡林森;;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中线粒体乙醛脱氢酶前体氧化修饰水平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傅强;刘秉文;;抗氧化剂对HDL氧化修饰的影响[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唐朝枢;;蛋白质种类的多样性及功能复杂性[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五届一次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陈正隆;;蛋白质CTXn的电脑计算[A];第十三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卞正云;胡家庆;陈德明;黄宗枝;;獐宝的蛋白质。氨基酸和无机元素分析[A];中国营养学会第八届微量元素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丛建波;王长振;先宏;郭林超;董国福;吴可;;蛋白质特定位点运动性、易趋性的电子顺磁共振检测方法[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钱伟;蛋白质并非多多益善[N];大众卫生报;2005年
2 张晔;蛋白质的十大生理功能[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3 记者 李天舒;我国基因与蛋白质研究取得阶段进展[N];健康报;2008年
4 记者 杨念明;国家蛋白质研究项目在汉启动[N];湖北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伍平;饶子和:蛋白质世界仪态万方[N];云南科技报;2009年
6 记者付东红;蛋白质标记新法研究启动[N];健康报;2009年
7 记者 李大庆;中科院加强蛋白质研究平台建设[N];科技日报;2010年
8 通讯员 孙国根 记者 姜澎;蛋白质参与制造“恐惧记忆”[N];文汇报;2010年
9 白毅;我国蛋白质科学研究又一新平台投入使用[N];中国医药报;2010年
10 记者 杜华斌;大脑具有修改蛋白质的功能[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德辉;L-型钙通道在蛋白质非酶性糖化氧化修饰损伤神经元中的作用[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2 李春华;蛋白质—蛋白质对接方法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3 杨茂君;三类蛋白质的结晶、结构及功能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4 杜海宁;蛋白质构象转换和积聚的分子机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3年
5 杨国锋;老龄脑及额颞叶痴呆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6 李树聪;不同精粗比日粮泌乳奶牛氮素代谢及限制性氨基酸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7 杨春;以毛细管电泳为基础的蛋白组分离技术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年
8 张伟;铬对肉仔鸡能量、蛋白质与脂肪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9 王楠;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在纳米尺度上研究蛋白质的力电效应[D];重庆大学;2004年
10 秦艺e,
本文编号:1420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420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