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分枝杆菌TA系统基因多态性与致病相关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TA系统基因多态性与致病相关性研究 出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结核分枝杆菌 毒素-抗毒素系统 基因多态性 基因分型 持留 克隆表达
【摘要】: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其感染人体后,能在细胞内外自由存活,并且对所面临机体环境中的不利条件(如营养缺乏、乏氧、酸度、药物等压力因素),表现出一定的无应答性,从而造成潜伏性感染或持续性感染,该现象被称为细菌的持留,目前,全球大约有1/3的人口正受到潜伏期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而大部分新发现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是由潜伏期结核分枝杆菌的活化所引起,虽然结核病的药物治疗方案在结核病的控制中起了很大作用,但其主要对活动性结核病有效,对潜伏期的感染作用不大,这也是结核病治疗周期长,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最近的研究表明,结核分枝杆菌的持留与毒素-抗毒素系统有关。该系统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中,由不稳定的抗毒素蛋白和稳定的毒素蛋白共同组成,在正常条件下,毒素蛋白和抗毒素蛋白共表达,使细菌能稳定生长,但压力条件下,抗毒素蛋白被某些蛋白酶降解,毒素蛋白得以释放,发挥抑制细菌生长的效应。结核分枝杆菌中存在多种毒素-抗毒素系统,主要包括VapBC、MazEF、RelBE、 HigAB、ParDE五大家族。本课题旨在研究毒素-抗毒素系统在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不同亚型菌株中的基因多态性,我们通过选取183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菌株,经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并且进行比例法药敏试验,同时对63对毒素-抗毒素系统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序列分析,利用I-Mutant2.0软件预测异义突变对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选取DDG预测值较大的突变位点所在基因,以大肠杆菌-分枝杆菌穿梭质粒pMV261为载体,构建其野生型和突变型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无毒、操作安全的快速生长型耻垢分枝杆菌mc2155株,检测重组菌在热压力、盐压力和酸压力胁迫下的生存情况,进一步探索该系统基因在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性中的相关作用。基因分型结果表明:在183株菌株中,138株(75.41%)属北京家族,45株(24.59%)属非北京家族。基因测序结果表明:183株菌株中共有127个异义突变、4个移码突变,44个同义突变,其中100个突变仅发生在北京家族。还发现了32个基因间隔区突变位点,其中包括碱基缺失,多数突变发生在北京家族。对毒素-抗毒素系统基因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有6个突变可能与利福平耐药相关,有4个突变可能与链霉素耐药相关,1个突变可能与乙胺丁醇耐药相关,但未发现与异烟肼耐药相关的突变。成功构建了含目的基因vapC2、 vapBC2、vapC38、vapBC38、vapBC18和vapBC47的野生型和突变型重组耻垢分枝杆菌,正常生长条件下,对重组菌的生长曲线测定发现:重组菌间的增殖特性无明显差异,大约在12h进入对数生长期,48 h达平台期。这说明耻垢分枝杆菌在正常生长条件下较少受外源基因的影响:经热压力、酸压力、盐压力试验发现毒素蛋白vapC2和vapC38在环境压力下导致细菌生长减慢,抗毒素蛋白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毒素蛋白的生长抑制作用,异义突变引起的氨基酸变化对蛋白的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综上所述,结核分枝杆菌中的毒素-抗毒素系统具有一定的基因多态性,其中多数突变发生在北京家族,可能与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家族菌株能适应不同的宿主环境有关,某些毒素-抗毒素系统在应对环境变化时能调节细菌的生长。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gene polymorphism of toxin - antitoxin system in the control of tuberculosis , and it is mainly composed of unstable antitoxin protein and stable toxin protein . In the 183 strains , 138 strains ( 75.41 % ) belong to Beijing family , 45 ( 24.59 % ) belong to non - Beijing family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78.9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温仁;廖崇先;;高压氧(3ATA)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摘要)[J];医学研究通讯;1977年11期
2 余霄龙;CⅡTA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2年02期
3 罗书练;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治疗效应监测——有关肿瘤抗原 TA—4[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6年05期
4 李温仁;刘春来;吴依聚;;高压氧(3ATA)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初步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1979年06期
5 刘双信,史伟,黄锋先,姜傥,吕灿群;构建TA载体快速克隆PCR产物[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刘勇军,祝其锋,周新,郑芳;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二核苷酸串联重复序列(TA)_n在正常中国汉族人群的多态性分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0年06期
7 汤国枝;;胰脏性的水解酶TA(动物性的复合酶)[J];脏器生化制药;1980年03期
8 文之;;你最想知道的TA的性高潮真相[J];婚育与健康;2011年14期
9 陈星丞;;肖邦:恋是故土还是Ta[J];东方养生;2013年02期
10 黄杰;李思敏;梁金花;;心肌钙蛋白Ⅰ联合心电图预测乳腺癌TA化疗方案的心脏毒性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3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振荣;杨立;郭亚菊;;TA法研究电介质盐的热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靳智强;张艳霞;方廷;石勇;;两相TA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新方法[A];2007中国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德盛;庄惠如;郑凌凌;;三十烷醇(TA)乳粉对螺旋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孔小岑;吴晓燕;徐涌;;翻译后修饰对CⅡTA转录活性的调节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病理生理学意义[A];第七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马芙蓉;邓志威;张通和;;Ti、Ta和C注入后碳钢抗腐蚀特性研究[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6 王龙权;李慕勤;吴明忠;;镁合金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Ta(N)/Ti-Si多层膜性能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刘艳清;李长生;李俊茂;颜科红;;MS2(M=Nb,Ta)纳米管(束)的合成与摩擦学性能初探[A];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6年
8 闻传花;李玉权;;星间激光通信中使用光学望远镜与望远镜阵(TA)作为光学天线时的性能比较[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袁海波;王正明;;监控UTC(NTSC)的参考原子时TA(NTSC)算法[A];2005年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交流会文集[C];2005年
10 肖娜;杨波;裴文利;任玉平;赵骧;秦高梧;;引导层Ta的沉积条件对磁性层Co_(77)Pt_(23)取向及磁性能的影响[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黄媛艳 通讯员 周加卿;爱TA,就带TA来三亚[N];海南日报;2014年
2 林雨;易趣TA抢滩电子商务“外包”服务[N];民营经济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幼真;纳米Ta基阻挡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廖擎玮;超低损耗AB(Nb,Ta)_2O_8型微波介质陶瓷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玲;玻璃体腔内注射TA和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2 肖彤洋;结核分枝杆菌TA系统基因多态性与致病相关性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
3 吕志刚;TA软件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4 于涛;过渡金属氧化物(Fe_20_3、NiO、ZnO)柱层状HMW0_6(M=Nb,Ta)的制备及其在罗丹明B光降解反应中的催化性能[D];郑州大学;2015年
5 禹琴;对长沙方言中动词后缀TA的初步探讨[D];湖南大学;2003年
6 靳智强;两相TA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新方法[D];天津大学;2007年
7 伍洲;NaMO_3(M=Na,Ta)等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8 张文强;羲和国际表业TA品牌生产运营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D];东北大学 ;2008年
9 卢鑫;羲和国际表业TA品牌营销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研究[D];东北大学 ;2008年
10 曹宏;TA保险公司盈利模式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24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424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