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向神经元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6 23:25

  本文关键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向神经元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出处:《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电镜 超微结构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元 诱导 分化 免疫细胞化学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BrdU


【摘要】: 一、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适宜其在体外大量快速增殖的方法;进一步了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各种生物学特性。 方法: 1无菌条件下取大鼠双侧股骨、胫骨和胸骨,并用吸取D-Hank’s液的注射器冲出骨髓细胞,置于含10%FBS、100U/ml双抗的L-DMEM培养基中,37℃、5%CO2环境下进行培养,应用全骨髓培养法结合贴壁分离的方法进行纯化。待细胞达95%融合时,用0.125%的胰酶-0.02%的EDTA消化2-3min后进行传代。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及传代后的细胞生长特点。2扫描电镜(SEM)下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的超微结构特征。3 HE染色光镜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特征。4用MTT法测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从而进一步了解其生长特性。 结果:原代培养的骨髓细胞成分复杂,1-2天开始有少量细胞贴壁,形状不规则,有长梭形、多角形等。半量换液后,克隆生长的细胞团块开始迅速增殖,以集落形式生长为主。7-9天左右细胞可长满培养瓶底,达95%以上融合,主要呈纺锤形,其中散在少量折光性强的小圆形细胞。细胞整体排列更趋于规律性,呈漩涡状,辐射状或鱼群样排列。传代后的细胞贴壁及生长更加迅速,2h后部分细胞即开始贴壁,24h内即可完全贴壁,6-7天可铺满培养瓶底。细胞形态更均一,纺锤形生长,整体呈现漩涡状,辐射状或鱼群样排列。传代10代以上,各代之间细胞生长均一,稳定。HE染色示胞体以纺锤形居多,有突起。细胞核大、居中深染,嗜碱性,核仁明显;胞质着色浅,呈弱嗜酸性。P2、P4、P6细胞生长曲线基本相同,分为潜伏期(第1-2天)、对数生长期(第3-5天)和平台期(第6-7天),且几代细胞间生长状况稳定。扫描电镜下可见到三种形态的细胞:以宽大扁平形的细胞为主,长梭形和圆球形细胞占少数。胞体周围的突起类似树枝状,并互相重叠,相互交织。细胞核大,圆形或椭圆形,核仁1-5个不等。表面可见大量短而粗的微绒毛样突起。 结论:1本部分应用全骨髓培养法结合贴壁分离法成功建立了一种体外简单、快速的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使其在体外迅速得到了增殖,而且性状稳定。2细胞呈均一的纺锤形;P2、P4、P6细胞生长曲线基本相同,细胞增殖快,且几代细胞间生长状况稳定。3扫描电镜下可见到三种形态的细胞:以宽大扁平形的细胞为主,长梭形和圆球形细胞占少数。细胞表面可见大量短而粗的微绒毛样突起,推测这样的结构特征可能更有利于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二、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神经元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 方法:1按照第一部分的方法收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纯化、培养、传代。2分别取不同代数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应用二甲基亚砜(DMSO)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进行不同方式的诱导。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的方法鉴定诱导后的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表达。 结果:对照组:细胞在预诱导和正式诱导过程中细胞形态均无明显变化,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NSE为阴性表达。实验组:细胞在24h的预诱导中形态无明显变化,正式诱导后1h细胞胞体开始向胞核收缩,呈圆形;3h后胞体圆形呈典型的核质体形态,并开始长出1-3个细胞突起;5h后突起不断延长,出现2-3级突起并相互交错;7h后胞体圆形,伸出的2-3级突起相互交织成网状。其中含血清诱导组中细胞诱导5h开始有部分细胞漂浮死亡现象,而无血清诱导组则无此现象。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未行预诱导的两组中,培养基中有血清组与无血清组的诱导率分别为:71.857±7.08249%、72.597±6.98511%。应用1%DMSO+10ng/ml bFGF+无血清L-DMEM预诱导24h,10ng/mlbFGF+10%DMSO+无血清L-DMEM正式诱导7 h的细胞NSE的表达率为86.67±5.5148%。GFAP和MAP-2在各时间点均表达阴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诱导后细胞NSE在0h、3h、5h、7h的表达(与β-actin的比值)分别为0.232±0.00364、0.3141±0.00414、0.321±0.00186、0.4683±0.00447。 结论:1应用1%DMSO+10ng/ml bFGF+无血清L-DMEM预诱导24h,10ng/mlbFGF+10%DMSO+无血清L-DMEM正式诱导7h可以诱导MSC分化成为神经元样细胞,并达到最大的诱导率86.67%。2应用1%DMSO+10ng/ml bFGF+无血清L-DMEM预诱导24h,可显著提高MSC向神经元样细胞的诱导率。3诱导液中无血清可延长诱导后细胞的生存时间。 三、BrdU体外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连续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BrdU标记的稳定性、最佳阶段、时间和剂量,从而达到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研究最好的示踪目的。 方法:1按照第一部分的方法收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纯化、培养、传代。2取不同代数的细胞进行细胞爬片,在细胞生长的不同时期、应用不同浓度的BrdU标记不同时间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进行鉴定。 结果:1对P2、P4、P6的MSC进行BrdU标记,其标记率分别为94.868±3.739%、95.696±3.952%、94.774±3.565%。2对生长至第2、4、6天的细胞进行标记,标记率分别为60.286±6.197%、96.175±3.689%、65.017±5.982%。3对细胞标记24h、48h、72h时,标记率分别为58.895±10.025%、95.375±4.136%、94.835±2.970%。4分别应用BrdU浓度为5μmol/L、10μmol/L、20μmol/L标记时,标记率分别为47.192±5.459%、95.382±4.363%、95.993±3.344%。 结论:1应用BrdU对不同代MSC进行标记效果稳定。2选择浓度为10μmol/L,对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SC标记48h,可以达到最大的标记率。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3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金保,董晓先,董燕湘,何慧华,董伟华,梁仲培,肖庆忠;当归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J];广东医学;2003年05期

2 撒亚莲,李海标;川芎嗪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J];解剖学报;2003年05期

3 陈东风,杜少辉,李伊为,黎辉;龟板含药血清体外诱导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张斌;赵春华;;神经干细胞分化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6年02期

5 陈广平,郭慕依,陈琦,张锦生,张秀荣,,张月娥;应用BrdU单抗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系膜细胞生长情况[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6 赵汉宁,董晓先,董伟华,刘金保;黄芩甙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实验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年05期

7 项鹏,夏文杰,张丽蓉,陈振光,张秀明,李艳,李树浓;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定向诱导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1年05期

8 肖庆忠,李浩威,温冠媚,黄少华,张秀明,李艳,李树浓;麝香多肽体外诱导成年大鼠和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2年10期

9 项平,李海标;黄连素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4年01期

10 项鹏,夏文杰,王连荣,陈振光,张丽蓉,张秀明,李艳,李树浓;丹参注射液诱导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本文编号:14353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4353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9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