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和成骨诱导
本文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成骨诱导 出处:《山东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本实验从骨髓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扩增培养,观察MSCs的形态,检测不同因素对MSCs生长的影响,测定生长曲线。并体外诱导MSCs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检测成骨特有的骨钙素及Ⅰ型胶原的表达,从而了解MSCs的生物学形状,探索MSCs的生长条件。 方法:抽取兔髂骨骨髓,利用Percoll分离液(1.073g/ml)进行密度梯度离心法从骨髓中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观察其形态学变化,测定MSC的生长动力学及对MSC生长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了解MSCs的生物学性状,研究MSCs的体外生长规律。 同时体外分离诱导培养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培养液中加入地塞米松终浓度为10~(-8)mol/L-、β—甘油磷酸钠为10mmol/L、维生素C为50μg/mL),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表达,Ⅰ型胶原分泌,骨钙素生成对其体外诱导成骨能力进行定性检测和观察,研究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体外成骨能力。 结果:1、分离获取了较高纯度的MSCs,保持了细胞的活性。Percoll分离液(1.073g/ml)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24小时后贴壁,细胞呈圆形,48—72小时后呈纺锤形,梭形,增值迅速,原代培养月10—14天左右可以达到80—90%融合,传代细胞24小时完全贴壁,5—7天达到80—90%融合,可传代至10代以上,经传代后细胞增值能力有所下降,MSCs细胞逐渐出现衰老现象。细胞老化的表现为:细胞生长速度缓慢。细胞胞浆中出现多量空泡及颗粒样物质,细胞碎片的增多。在该培养条件下,原代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the growth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in vitro, to observe the morphology of MSC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the growth of MSCs. The growth curve was measured and MSCs was induced to differentiate into osteoblasts in vitro. The expression of osteocalcin and type I collagen was detect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biological shape of MSCs. To explore the growth conditions of MSCs. Methods: rabbit iliac bone marrow was extracted.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ere isolated from bone marrow by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with Percoll (1.073 g / ml) and cultured in vitro.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the growth kinetics of MSC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growth of MSC were analyzed,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s of MSCs were understood, and the rule of MSCs growth in vitro was studied. At the same tim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MSCs into osteoblasts was induced in vitro (the final concentration of dexamethasone was 10 ~ 8mol / L ~ (-)). 尾 -glycerophosphate was 10 mmol / L, vitamin C was 50 渭 g / mL. Type I collagen was secreted by detecting the expression of alkaline phosphatase. Osteocalcin production was used to detect and observe the osteogenic ability of osteoblasts in vitro and to study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steogenic ability of osteoblasts in vitro. Results: 1, high purity MSCs was obtained. The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were adherent to the wall after 24 hours, and the cells were fusiform and fusiform after 48-72 hours. The primary culture could reach 80-90% fusion in 10-14 days, and 80-90% fusion could be achieved on 5-7 days after 24 hours of passage, and it could be subcultured to more than 10 generations. After passage, the proliferation ability of MSCs cells decreased gradually. The aging of MSCs cell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rate of cells was slow, and a lot of vacuoles and granular-like substances appeared in the cytoplasm of MSCs cells. The increase of cell fragments. In this culture condition, the primary culture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R32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智霞;郑启新;郭晓东;袁泉;陈顺广;;骨形成蛋白2活性多肽体外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的剂量依赖性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年10期
2 颜滨;余铮;李振宇;闫洪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03期
3 高刚,卫小春,杨自权,向川,焦强,陆向东,李鹏翠,丁娟;不同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海藻酸钠复合物体外软骨形成能力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年11期
4 张蕾;陈沅;田杰;朱静;吕铁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样分化的微环境因素[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6年11期
5 刘斌钰;李宁毅;樊功为;金晓明;陈立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鉴定及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研究[J];齐鲁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6 高昆;陆燕蓉;李胜富;丛聪;袁宇;张杰;程惊秋;李宏霞;王莉;;恒河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其生长特性[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7年06期
7 郑彤;孟繁凯;李光民;陈玉丙;孙静;;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年12期
8 于美娟;张雅妮;冯善伟;熊符;张成;;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建立[J];解剖学研究;2009年06期
9 陈嘉;孙京臣;邹移海;张进;黄冰;;丹酚酸B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23期
10 王爽;姜凌云;李艳萍;牛玉梅;;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J];解剖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永祥;韩德民;蔡贞;杨凌;刘小超;羡慕;张晓斌;;嗅感觉神经细胞的分离与培养[A];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3年
2 胡秀华;;细胞培养与real-time RT-PCR相结合的方法检测水体中感染性轮状病毒[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石旭东;甘志华;;细胞培养用聚乳酸多孔微载体的制备及改性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4 周海文;周曾同;商庆新;曹谊林;;正常人口腔粘膜角化细胞体外培养研究[A];第一届全国口腔颌面部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5 韦天彬;王嘉;王利;蔡访潺;林桂梅;李康生;;应用细胞培养血凝抑制法对汕头地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病毒的监测[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王慧娟;杨文华;;急性白血病细胞的培养[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易龙;陈春烨;金鑫;于斌;舒芙蓉;麋漫天;;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改进[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汪洪姣;陈均亚;林海龙;许烂漫;黄瑜;陈永平;;微囊化肝细胞移植治疗暴发性肝衰竭大鼠的疗效观察[A];2008年浙江省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赵怡芳;贾俊;张文峰;何三刚;;脐血中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A];2004年口腔颌面肿瘤基础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日程及论文集[C];2004年
10 官杰;罗晓庆;钱丽丽;李殿俊;;壳寡糖抑制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减轻排异反应[N];健康报;2004年
2 刘霞;英利用细胞切除技术降低制药成本[N];科技日报;2008年
3 葛秋芳;美科学家培育出修理心脏的“导线”[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4 ;用人类自体细胞培养心脏[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5 钱铮;日本用鼠肝和胃细胞培养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6 吉恩;FDA颁布指南加速流感疫苗开发[N];中国医药报;2007年
7 本报特约撰稿人 郭文;新疫苗力撼市场老格局[N];医药经济报;2007年
8 记者 刘道安;天津医生建立细胞培养模型[N];健康报;2001年
9 齐智杰 记者 何秀丽;三个自主创新项目获科技进步一等奖[N];哈尔滨日报;2006年
10 厉锋;薄利时代的“重金”之忧[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秀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2 王琪;雌激素受体-α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及对成骨分化影响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3 汤元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4 刘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异种骨在兔体内的再血管化和成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彭浩;兔BMSCs和纳米仿生支架构建功能性管状组织工程骨[D];中南大学;2009年
6 鲁继增;聚己内酯囊管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李海生;低氧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8 史达;木豆叶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实验与相关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顾绍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的体外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10 张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鹏;Ⅰ型胶原蛋白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作用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2 李玲巧;细胞培养芯片的研制及芯片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控制的前期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3 胡亮;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4 刘剑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自体肌肉内移植成骨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5 谢小波;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髓核细胞共同培养后对髓核细胞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7年
6 李伟;造血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7 崔俊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李雅娜;兔BMSCs体外培养及定向诱导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5年
9 王广欣;变性I型胶原对晚代骨髓间充质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10 杨芬;体外分离培养MSCs定向诱导为胰岛素分泌细胞[D];青岛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501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450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