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表现与病理诊断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20 15:48

  本文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医学论文发表 >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表现与病理诊断相关性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表现与病理诊断相关性研究

发布日期: 2012-05-23 发布:  

  2010年第24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内镜下的表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以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经胃镜检查及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7例的临床资料,对胃镜下直视诊断CAG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7例患者中,经胃镜诊断为63例中重度CAG,病理诊断证实中重度CAG为42例,诊断符合率为62.69%。胃镜诊断漏诊率为37.31%。结论 临床上应以病理学诊断作为CAG诊断的确诊依据。胃镜下三种黏膜改变与病理诊断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对提高医师对CAG的认识及帮助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表现;病理诊断;相关性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常伴有肠上皮化生为特征的慢性炎症,其发生发展与年龄、幽门螺杆菌(Hp)感染、饮食因素、胆汁反流及家族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CAG的发展变化被认为是重要的癌前病变。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准确诊断、积极治疗和定期随访,对监测胃癌的发生非常重要。本研究通过对胃镜下直视诊断CAG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7例,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经胃镜诊断为胃炎并有病理结果,其中男40例,女27例;年龄24~76岁,平均53.6岁。所有病例均排除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肿瘤及其他胃十二指肠疾病。
  1.2 方法
  1.2.1 胃镜检查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表现主要特点:①黏膜红白相间并以白为主,血管透见;②黏膜变薄,皱襞变平;③黏膜粗糙不平,部分呈颗粒状或结节状改变。分别于上述病灶处取胃黏膜3块进行病理学检查。
  1.2.2 病理学检查 活检胃黏膜用10%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经HE染色后由固定的病理医师进行病理诊断,并采用改良Giemsa染色检查Hp,诊断标准依据1996年修订的新悉尼系统及我国2005年5月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7例患者中,经胃镜诊断为63例中重度CAG,经病理诊断证实中重度CAG为42例,诊断符合率为62.69%。由此可见,胃镜诊断漏诊率为37.31%。
  2.2 CAG胃镜下表现与病理结果比较 CAG胃镜下表现与病理结果比较,胃黏膜变薄,血管显露、红白相间以白为主对黏膜萎缩的阳性预测值达到75%,三者同时存在对CAG阳性预测值高达93.1%,其阳性率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肠化及异型增生的阳性预测值均低于70%,胃黏膜变薄、血管显露,红白相间以白为主对肠化的阳性预测值仅25%。
  表1
  
  CAG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例,%)
  
  胃镜下表现例数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
  A+B86(75.0)2(25.0)5(62.5)
  C3020(66.7)16(53.3)19(63.3)
  A+B+C2927(93.1)16(55.2)15(51.7)
  注:A胃黏膜变薄;B血管显露,红白相间以白为主;C膜粗糙不平
  3 讨论
  胃黏膜异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异型增生是一动态过程,可以由轻度向重度发展,也可以保持不变或逆转,而重度异型增生则不可逆,可发展成为胃癌。CAG与异型增生及胃癌关系密切,故研究CAG镜下表现与病理的相关性,特别是CAG镜下表现与异型增生,肠化生的关系有重要意义。早发现胃黏膜肠化生及异型增生,及时给予积极的生活指导及干预治疗是预防胃癌的关键。
  本研究结果显示,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CAG的符合率为62.69%,二者诊断的一致性较差,临床应以组织学病理诊断作为确认依据,但研究和探讨CAG胃镜下常见的黏膜改变与病理诊断之间的相关性,对提高医师认识及帮助诊断有重要意义。通过本研究观察发现,胃黏膜变薄,血管显露、红白相间以白为主对黏膜萎缩的阳性预测值达到75%,三者同时存在对CAG阳性预测值高达93.1%,对胃镜下CAG的诊断有指导意义;另外,对于肠化和异型增生的观察发现,各种胃镜下表现对肠化及异型增生阳性预测值均在70%以下,胃黏膜变薄、血管显露,红白相间以白为主对肠化生的阳性预测值仅为25%,相比之下胃黏膜粗糙不平对肠化生及异型判断更有意义。黏膜粗糙不平的胃镜下表现在慢性浅表性胃炎也很常见,但中重度CAG程度更加严重,可能是由于腺体上皮萎缩、修复增生合并肠化及异型增生引起黏膜增厚,血管网透视不清。
  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肉眼诊断与黏膜活检的病理诊断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由于医师的视觉限制,主观判断的差异及胃腔充气量的多少等,给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增加了困难。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呈多灶性分布,病理学检查主要依据胃镜下钳取的病变部位组织。钳取的胃黏膜组织过于表浅或太小、太少,或未取到萎缩病灶会造成遗漏。病理切片时,未能切到病变部位或切片数量太少,同样会影响到病理诊断,甚至漏诊。因此,必需熟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类型、病变部位,结合病因学、病理学、临床症状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在胃镜下进行胃黏膜活检时宜在病变部位多点采集(3~5处),尽可能深及黏膜肌层,对可能或肯定存在的病灶另取,才能提高诊断符合率。总之,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应立足于内镜与病理检查的紧密结合分析,以提高正确诊断率。
  参 考 文 献
  [1] 夏玉亭.胃炎临床研究进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6.
  [2] 肖南平,代阳丹,欧阳钦,等.810例次慢性胃炎内镜与病理检查的对照研究.胃肠病学,2007,12(04):76-77.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全国慢性胃炎研究会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00,20:199-201.
  [4] 石磊,李文,赵卫川,等.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研究.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83-85.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7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47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4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