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窦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5 10:14
本文选题:海绵窦 切入点:滑车神经 出处:《汕头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背景海绵窦(cavernous sinus,CS)位于蝶鞍(sella turcica,ST)和垂体两侧,解剖结构复杂。硬脑膜的脑膜层、垂体自身的包膜、蝶骨体骨膜以及神经鞘膜等均参与了围成。CS引流范围大,回流途径多,联系颅内外静脉,交通广泛,经海绵间窦及基底窦(basilar sinus,BS)两侧彼此连通。复杂的静脉引流使得这一区域手止血难、出血量大,危险性极高。CS外侧壁又有密集的神经穿行,穿行神经功能重要移动性小,CS手术只能经神经之间固有间隙来进行,局限了CS手术的显露范围,增加了手术难度。CS内有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及展神经经过,颈内动脉海绵窦段(Intracavernous 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ICA)与CS内、外侧壁及展神经关系变化较多,这使得术者必须加倍小心来保护与避免伤及。复杂的解剖、重要的穿经结构、深在的解剖位置使CS以前一直被视为手术禁区,自1965年Parkinson首次直视下修补颈内动脉海绵窦漏获得成功以后,神经外科医生倍受鼓舞,这一区域的解剖结构也倍受关注。随着神经外科设备更新,手术技术提高,手术入路不断改良,手术操作经验不断积累,以及应用解剖方面取得的大量显著成果,使得CS手术开展越来越多。当肿瘤发生在CS内及临近区域肿瘤侵犯CS时,手术治疗几乎是唯一的选择。但是此区域的手术仍是神经外科医生的巨大挑战。而对于CS解剖结构的认识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目的为CS区病变的神经外科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同时,也为CS区病变的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参考。 方法15例(30侧)成人头部标本其中6例(12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经体积分数为10%的福尔马林固定。沿颅底与颅盖分界线锯开颅骨,自中脑上端切断脑干,完整取出大脑和间脑,对CS上壁脑膜及有关结构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对CS外侧壁以硬膜内及硬膜外两种方式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解剖观测前床突(ACP)的位置及毗邻;解剖观测ICICA的位置、行径及与垂体的关系。观测展神经脑池段位置毗邻,之后解剖观测岩斜段及CS部展神经的位置、行径及毗邻。对CS常用解剖三角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测量使用游标卡尺(精确到0.02mm)。所得数据用SPSS11.0软件统计,结果以(x±s)(min~max)表示。 结果 1.经硬膜内途径沿前岩床皱襞分离CS外侧壁时,可将CS外侧壁明确的分为三层。 2.依据神经间隙可在CS外侧壁上分出4个解剖三角:旁内侧三角、Parkinson三角、前外侧三角、外侧三角,在36.7%(11侧)旁内侧三角消失,在13.3%(4侧)Parkinson三角消失。 3.动眼神经鞘膜袋前深(4.69±1.31)mm,后深(6.50±1.58)mm。 4.滑车神经CS段可分为4型:近眼神经型30%(9侧)、近动眼神经型33.3%(10侧)、“S”型10%(3侧)、直型26.7%(8侧)。 5.CS上壁为不规则的四边形,可分出3个解剖三角:颈动脉三角、动眼三角及前内侧三角。 6.CS上壁的脑膜结构有镰状韧带、前岩床皱襞、后岩床皱襞、床突间韧带,颈动脉床突韧带、颈动脉穴及颈动脉领、动眼神经鞘膜袋、远环及近环等,膜结构在ACP尖形成复杂的膜复合体。 7.ICICA分为3型:Ⅰ型,‘Z’形,占42.9%;Ⅱ型,‘S’形,占35.7%;Ⅲ型,斜‘L’形,占21.4%。 8.ICICA与垂体外侧壁相贴43.3%(13侧),不相贴56.7%(17侧)。 9.CS下间隙出现率93.3%(28侧),上间隙出现率73.3%(22侧),内侧间隙出现率56.7%(17侧)。 10.垂体外侧壁在轴位上可等分为上、中、下3个层面:①36.7%(11侧)ICA行经垂体外侧壁各部,②16.7%(7侧)ICA行经垂体外侧壁中和下1/3,③33.3%(10侧)ICA行经垂体外侧壁下~1/3,④6.7%(2侧)ICA低于垂体行在ICA沟。 11.ACP的全长(9.90±1.27)mm;半长(5.29±1.24)mm;基底宽(12.19±3.44)mm;中宽(6.74±1.71)mm;基底厚(5.36±1.27)mm;中厚(4.75±1.07)mm。ACP有4侧(13.3%)气化。 12.视柱在断面上呈三角形或椭圆形,其长为(5.94±1.70)mm;厚为(2.29±0.80)mm。 13.ACP在内侧隔颈动脉领与ICA床突段相贴,下与动眼神经及滑车神经相贴,前内侧有视神经及眼动脉。 14.展神经颅内段可分为5段:脑池段(15.01±2.56)mm,岩斜段(6.38±1.78)mm,动脉后段(2.81±1.32)mm,跨动脉段(5.76±0.84)mm,动脉前下段(15.63±2.03)mm。 15.展神经颅内段在行程中形成3个转角,分别位于脑膜入口处、岩尖及颈内动脉(ICA)的外侧面。 16.斜坡内动脉、斜坡外动脉、小脑幕动脉、垂体下动脉及下外侧干的前外侧支与展神经关系密切。 17.展神经三角:由岩蝶韧带、三叉神经囊内侧面及ICA后外侧面围成,展神经动脉后段经过此三角。 18.在ICA外侧面,交感神经以锐角加入展神经。 结论 1.动眼神经鞘膜袋可作为一个显露动眼神经海绵窦段的安全区域。同时,动眼神经鞘膜袋也是手术进入中颅窝底、鞍上区、脚间池、CS上壁等区域的一个重要解剖标志。 2.在动眼神经后4mm,自动眼神经门平行动眼神经延伸切口时,保持在9.42mm以内较为安全,否则可能会伤及滑车神经。 3.旁内侧三角及Parkinson三角变异虽多。但连合两个三角后具有稳定的显露范围。 4.ICA床突段及床突静脉丛间隙均属于CS,床突间隙于CS以颈动脉领相隔,颈动脉领为薄层骨膜,因此ACP磨除是在CS外进行,磨除中的出血为导静脉出血所致。 5.ICICA间距与垂体左右径没有相关性,ICICA与垂体的位置上的解剖学特征可以作为影像学中判断垂体瘤是否侵犯CS的依据。 6.ACP尖膜复合体的膜结构以ACP为支点,构建起一个纤维骨架,使静脉回流较少受额、颞叶的影响,从而为CS这一鞍侧腔隙的出现提供了解剖基础,并使得其功能得以维持。 7.展神经行程中的3个转角,以及与血管、神经、韧带、骨等复杂的解剖关系,使其脆弱而易于损伤的解剖基础。 8.展神经入CS后恒定地走行在由岩蝶韧带、三叉神经囊内侧面及ICA后外侧面围成展神经三角内,在影像诊断及手术中可以通过该三角来寻找与识别展神经。同时MHT的分支也较固定地出现在此三角。因此在CS手术中向后填塞可伤及展神经及邻近血管,,应尽量避免。
[Abstract]:鑳屾櫙娴风坏绐
本文编号:1569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56981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