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小鼠急性衰老模型的建立及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2 10:31

  本文选题:衰老 切入点:动物模型 出处:《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目的: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其发生发展是一个难解的谜团。在衰老的研究中,合适的衰老动物模型对于深入研究衰老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发展过程非常重要,也是抗衰老药物的筛选、研制所必需的前提。目前,最常见的衰老模型是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和γ射线致衰老模型,其理论依据分别是衰老的代谢学说和自由基学说,但是由于每个衰老学说侧重点不同,所以这两个衰老模型都存在自身的不足。因此,本课题首先对γ射线致衰老模型进行了探讨,其次在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的过程加入γ射线照射,试图建立良好的衰老模型。 方法:1.建立辐射致小鼠急性衰老模型 二级雄性昆明小鼠45只,体质量为(20±2)g,随机分成3组,每组15只。A组为对照组,正常饲养;B组给予3 Gy全身照射(照射面积为25cm×25cm,照射源距动物的高度为100cm,每次照射1分22秒),每10 d一次,共8次,总计24 Gy; C组给予6 Gy全身照射(照射面积为25cm×25cm,照射源距动物的高度为70.5cm,每次照射1 min 22 s),每20 d一次,共4次,总计24 Gy;所有动物给予常规饲料、自由摄食、饮水,并观察体重变化趋势。80天后并观察血常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脂褐素含量、β-半乳糖苷酶染色结果,对改进的γ射线致衰老模型进行评价并选择更好的照射方式进行下一步实验; 2.小鼠急性衰老模型的改进 二级雄性昆明小鼠50只,体质量为(20±2)g,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D-半乳糖组给予腹腔注射D-半乳糖(0.3 mg/g体重,1次/日,共80次);射线组给予3 Gy全身照射(照射面积为25cm×25cm,照射源距动物的高度为100cm,每次照射1分22秒),每10 d一次,共8次,总计24 Gy;复合组在腹腔注射D-半乳糖(0.3 mg/g体重,1次/日,共80次)的同时给予射线照射(处理方式与射线组相同);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80天后取新生小鼠10只(11±2)g作为幼鼠组。所有动物给予常规饲料,自由摄食、饮水。观察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脂褐素含量、β-半乳糖苷酶染色、p16基因的变化。 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2个模型组的血常规相关指标、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降低(P0.05),SOD活性降低(P0.05),MDA含量和脂褐素含量升高(P0.05),β-半乳糖苷酶染色呈阳性改变;两个模型组作比较,C组(6 Gy×4 times)的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低于B组(3 Gy×8 times)(P0.05),而且有3只动物死亡。 2.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半乳糖组的SOD活性降低(P0.05),MDA含量、血清AGEs水平和脂褐素含量升高(P0.05),肝脏β-半乳糖苷酶染色呈阳性改变,肝脏p16基因mRNA表达增强(P0.05),但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没有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射线组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SOD活性降低(P0.05),MDA含量、脂褐素含量升高(P0.05),肝脏β-半乳糖苷酶染色呈阳性改变,肝脏p16基因mRNA表达增强(P0.05),但血清AGEs水平没有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复合组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SOD活性降低(P0.05),MDA含量、血清AGEs水平和脂褐素含量升高(P0.05),肝脏β-半乳糖苷酶染色呈阳性改变,肝脏P16基因mRNA表达增强(P0.05);与对照组相比,幼鼠组的脑SOD活性、脂褐素含量降低(P0.05),MDA含量、血清AGEs水平、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升高(P0.05),肝脏β-半乳糖苷酶染色呈阳性改变,肝脏p16基因没有表达;复合组与D-半乳糖组相比,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降低(P0.05),MDA含量、血清AGEs水平和脂褐素含量升高(P0.05),SOD活性降低(P0.05),肝脏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率增强,肝脏p16基因mRNA表达增强(P0.05)。 结论:基于以上结果,初步得出以下结论:①利用γ射线全身照射建立衰老模型是可行的;在总照射剂量不变的条件下,降低单次照射剂量可以得到更理想的结果。②新型的衰老模型(D-半乳糖+射线)要优于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和射线致衰老模型。③射线照射能够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加重氧化损伤,进而促进衰老样改变。④氧化损伤虽然可以加速衰老,但是氧化损伤指标却不能严格的反应衰老状况。⑤国际上公认的β-半乳糖苷酶等衰老指标的变化与年龄变化并不完全一致,衰老的评价应该基于多个指标的检测,从不同角度去衡量。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3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徐智,吴国明,钱桂生,王士雯,薛桥;大鼠衰老模型的初步建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幸浩洋,胡新珉,刘鸿莲,李宜贵,陈友琴;O_3衰老小鼠模型的DNA损伤研究[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石根勇,吕中明,陈新霞,凌宝银;建立衰老模型的实验研究[J];江苏预防医学;2003年02期

4 欧芹,朴金花,张鹏霞,王跃新;红细胞免疫功能的随龄变化及D-半乳糖的作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3年06期

5 赵湘媛,张石宁,陈明;β-淀粉样蛋白致大鼠衰老模型及单胺类递质改变[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年06期

6 李云,杨素青,张军;急性致衰老动物模型的探讨[J];卫生研究;2002年04期

7 赵彩红,王钦富;小鼠自然衰老模型的评价[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年05期



本文编号:1648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648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0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