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γδT细胞抗原识别机制研究:热休克蛋白的直接识别以及HBV-TCR CDR3δ多肽结合特性和结合多肽的筛选

发布时间:2018-03-23 00:39

  本文选题:细胞 切入点:抗原 出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γδT细胞兼具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双重特征,其在机体免疫应答中所处的进化地位和生物学意义与功能有待于进一步阐明。因此,揭示γδ抗原识别受体(TCR)抗原识别的规律,将有助于对上述理论问题进行澄清,并可为免疫学应用提供新的策略与手段。 本论文旨在研究γδT细胞对热休克蛋白(HSP)的识别机制和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TCR Vδ 2的抗原识别机理,以及以TCR CDR3δ为探针筛选和鉴定γδ TCR识别的表位多肽。 (一)人类γδ T细胞对细胞表面热休克蛋白(membrane HSPs)识别机制的研究 热休克蛋白在免疫应答中主要作用包括:1)与表位肽形成HSPs-peptide复合物,表达在细胞表面,参与抗原提呈过程;2)作为靶分子直接为免疫细胞所识别,诱导产生免疫应答。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重点研究了在γδT细胞识别HSP分子的过程中,HSP分子究竟是作为抗原提呈分子还是作为抗原这一基本问题,继而初步探讨了HSP分子和γδT细胞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意义。为此,首先我们以EB病毒(EBV)转化B淋巴细胞(LCL细胞)作为细胞模型,探讨了细胞转化这一应激事件对细胞膜表面HSP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其次应用siRNA干扰技术,分别敲除HSP60和HSP70分子,观察LCL细胞上述基因表达水平与γδT细胞对LCL细胞毒活性间的相关性;最后,利用体外增殖实验,探讨HSP分子是否对γδT细胞具有直接刺激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在LCL细胞表面,HSP60和HSP70分子均可在转化应激的诱导下表达增高。HSP70分子表达下调后,,γδT细胞对自体和异体来源的LCL细胞毒活性均受到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HSP60分子表达水平对γδT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较小。[~3H]-TdR掺入实验证实了HSP72分子可以直接刺激γδT细胞发生增殖。上述结果不仅在理论上支持了γδT细胞通过直接识别HSP分子参与早期免疫应答,尤其在对肿瘤的免疫监视,同时也为以HSP70分子(尤其是HSP72分子)为
[Abstract]:The evolutionary status,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and function of 纬 未 T cells in immune response need to be further elucidated. Therefore, the rules of recognition of 纬 未 antigen recognition receptor TCRs are revealed. It will be helpful to clarify the above theoretical problems and provide new strategies and means for immunological applic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纬 未 T cell recognit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 (HSPs) and the antigen recognition mechanism of TCR V 未 2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nd to screen and identify the epitope peptides recognized by 纬 未 TCR using TCR CDR3 未 as a probe. (1) study on the recognition mechanism of HSPs by human 纬 未 T cells on cell surface heat shock protein membrane (HSPs). The main roles of heat shock protein in immune response include: 1) forming HSPs-peptide complex with epitope peptide, expressing on cell surface, participating in antigen presentation process, and acting as target molecule directly recognized by immune cells.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basic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HSP molecule is the antigen presenting molecule or the antigen presenting molecule in the recognition of HSP molecule by 纬 未 T cells. The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HSP molecules and 纬 未 T cells was discussed. The effect of the stress event of cell transformation on the expression of HSP molecules on cell membrane surface was studied. Secondly, siRNA interference technique was used to knock out HSP60 and HSP70 molecules, respectively. To observ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these genes in LCL cells and the cytotoxicity of 纬 未 T cells to LCL cells. Finally, to investigate whether HSP molecules can directly stimulate 纬 未 T cells by in vitro proliferation test. On the surface of LCL cells, both HSP60 and HSP70 molecules were increased and down-regulated under the induction of transformation stress, and the cytotoxic activity of 纬 未 T cells to autogenous and allogeneic LCL cells was inhibit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while the expression of HSP60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cytotoxicity of 纬 未 T cells. The results of [3H] -TdR incorporation showed that HSP72 could directly stimulate the proliferation of 纬 未 T cells. It is suggested that 纬 未 T cells take part in early immune response by directly recognizing HSP molecules. Especially in the immune surveillance of tumors, but also in the case of HSP70 molecules (especially HSP72 molecules).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R3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德广;秦银河;王云贵;陈俊国;;医科大学“教学评价常态化”刍议[J];西北医学教育;2011年03期

2 李新录;;热休克蛋白在运动医学中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年07期

3 林川;焦敏;;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HSP-27的表达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1年30期

4 姚玉珍;周红梅;钱进;张小进;程蕴琳;丁正年;刘莉;;热休克蛋白A12B对内毒素血症所致心功能不全的保护作用[J];实用老年医学;2011年03期

5 于智勇;陈月云;;热休克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年14期

6 王权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黏膜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工程;2011年07期

7 ;锐意进取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年13期

8 郭威;陈谦;李淑群;喻亚群;;肝细胞癌组织中HSP27、VEGF的表达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1年30期

9 龙启忠;杜娟;罗蓉蓉;;谷氨酰胺诱导热休克蛋白的表达及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J];贵州医药;2011年06期

10 徐飞;马国东;;热应激蛋白用于诊断和评价过度训练的研究进展[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兴;戴朝六;淮明生;田大治;张旭;徐峰;;热休克蛋白70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张荣莉;姜尔烈;周征;王玫;翟文静;翟卫华;王华;王志永;包宇实;杜宏;韩明哲;;热休克处理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低血清培养的耐受性[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李晓宇;郭冬平;潘超;何龙;李跃华;季勇;范乐明;陈琪;;热休克蛋白70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相关性[A];第八次全国动脉硬化性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王昕;史斌;崔建英;王申五;董建强;;热应激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热休克蛋白gp96表达的研究及意义[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雷小文;汤承;岳华;杨发龙;;新城疫弱毒La sota诱导肉鸡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静;杨守京;刘彦仿;;热休克蛋白70与野生型P53相互作用并抑制P53进入细胞核[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余璐;段春光;杨守京;;汉滩病毒体外感染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多种热休克蛋白表达[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张德林;祝胜美;;地塞米松预处理对热休克蛋白70诱导的THP-1细胞TLR2和TLR4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A];2006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刘庆淮;高娟玉;王珍;蔡建园;;新的TPR蛋白TPR99和热休克蛋白70在ARPE-19细胞中的相互作用[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苑金香;刘以训;;热休克蛋白在大鼠胚胎着床中的作用研究[A];第十届全国生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中奇 赵修娟;首都医科大学:立足使命科学发展[N];科技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赵予歆;新疆医科大学不断提升综合实力[N];中国改革报;2009年

3 通讯员龚宣;大力推进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N];天津教育报;2009年

4 记者 邢琰;天津医科大学148名留学生学成毕业[N];科技日报;2009年

5 记者 李林霞;山西医科大学喜庆九十华诞[N];山西日报;2009年

6 记者 刘霞;英校长成首都医科大学国际顾问[N];科技日报;2010年

7 记者 何建昆;韩启德高度评价首都医科大学50周年辉煌成就[N];科技日报;2010年

8 记者 辛向东 通讯员 何建国;首都医科大学及北京宣武医院专家到我州考察[N];大理日报(汉);2011年

9 张永胜 邓旭林 宁习源;南方医科大学开辟新“战场”[N];健康报;2005年

10 蒋巧莲;广西医科大学庆建校75年[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太宇;Hsp90在热诱导Jurkat细胞凋亡中功能的初探[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2 蒋欣欣;γδT细胞对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的免疫识别[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3 孙蕾民;胃癌前期病变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及热休克蛋白表达意义探讨[D];浙江大学;2006年

4 郭振宇;中国对虾免疫相关分子抗菌肽和热休克蛋白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5 黄煌;热休克蛋白90基因的诱导表达及其α基因上游片段转录活性的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6 莫显明;人热休克蛋白90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调控功能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7 张士猛;HBx相互作用蛋白及HBV受体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8 张惠媛;γδT细胞抗原识别机制研究:热休克蛋白的直接识别以及HBV-TCR CDR3δ多肽结合特性和结合多肽的筛选[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9 佟万成;热休克蛋白70、90α、90β mRNA在支气管哮喘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10 张书岭;人热休克蛋白HSP90α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宴青;慢性房颤患者血清及心肌HSP(热休克蛋白)27/60/70表达及其意义[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2 钱波;心肌特异性高表达热休克蛋白27诱导小鼠心肌肥厚[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3 郭爱疆;猪囊尾蚴小热休克蛋白的免疫原性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04年

4 曹峻华;失血性休克大鼠海马中HSP70的表达及死后稳定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5 胡沛臻;HSP70在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基因转染对肝癌细胞系HepG2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6 侯君艺;姜黄素防治细菌脓毒症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7 张静;家蚕热休克蛋白Bmhsp21.4基因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静;热休克蛋白70与P53相互作用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检测及其对P53在细胞内定位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9 陈光耀;他克莫司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徐静;热休克预处理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511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6511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5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