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介导金葡菌侵袭细胞的FnBPA蛋白功能肽段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4 02:25

  本文选题:金黄色葡萄球菌 切入点:FnBPA 出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硕士论文


【摘要】: 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是革兰染色阳性病原菌,,能引起多种疾病。过去研究认为金葡菌属于胞外寄生菌。但近来的研究表明,金葡菌可以侵袭多种非专职吞噬细胞,FnBP蛋白是介导金葡菌侵袭宿主细胞的关键表面蛋白。 研究认为FnBP蛋白通过与纤连蛋白结合从而介导细菌与细胞的结合,其中FnBPA与纤连蛋白结合的关键位点位于蛋白D结构域,以重复序列为单位,包括3个连续的完整的重复序列D1、D2、D3和一个截短的D_4序列。由于空间位阻的关系,如果FnBP仅仅以重复序列为单位结合Fn分子,势必造成实际结合位点的减少和D4截短序列功能的冗余。为保证最大限度的生物利用和结合,我们推测FnBPA D domain中的Fn结合位点可能并不是以重复序列为单位的,某些截短的重复序列或具有结合功能,或和下一个重复序列的一部分组合产生新的结合位点。本实验的目的是对以上推测进行初步验证。 根据文献报道,我们建立了细菌侵袭293细胞的实验模型,并通过此模型找到了金葡菌有效侵袭株04018作为实验用菌株。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克隆了04018菌株的FnBPA蛋白D_1区C端和D_2区N端肽段的基因片段,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GST与该肽(FnBPA-D1c/D2n)的融合蛋白。ELISA实验证实融合蛋白中的目的肽能够结合Fn,细菌侵袭细胞的实验证实融合蛋白的目的肽能够抑制金葡菌侵袭293细胞,蛋白的50%抑制剂量约为20μg/ml,相当于2.5μg/ml肽。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找到了金葡菌FnBPA蛋白中与纤连蛋白结合的新的位点,提示FnBPA蛋白的D结构域中或者具有更小的结合单位,或者存在更多的Fn结合位点,而不是预测的3-4个,并为抑制金葡菌侵袭细胞的应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Abstract]:Staphylococcus aureus (S. aureus) is a Gram-positive pathogen, can cause a variety of diseases. The past research that Staphylococcus aureus belongs to extracellular bacteria. But recent research showed that Staphylococcus aureus can invade a variety of non professional phagocytic cells, FnBP protein is a key surface protein mediated Staphylococcus aureus the invasion of the host cell.
Studies suggest that FnBP protein by binding protein and fiber combination and even mediated by bacteria and cells, one of the key sites of FnBPA and fibronectin binding protein in the D domain, to repeat units, including 3 consecutive complete repeat sequences of D1, D2, D_4 sequence D3 and a truncated. Becau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eric, if only to FnBP repeat units with Fn molecules, will inevitably result in redundant actual binding sites decreased and D4 truncated sequence func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maximum bioavailability and the combination of FnBPA D domain, we speculate that Fn binding sites may not repeat units, repeat some sequence truncated or binding function, and a repeat or part of a combination of new binding sites. The purpose of this experiment is to verify the above spec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s, we established the experimental model of bacterial invasion of 293 cells, and through this model to find the effective strain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vasion 04018 as experimental strains. Using the method of genetic engineering, cloning gene fragment of FnBPA protein D_1 C 04018 strain and D_2 N end peptide in Escherichia coli. The expression of GST and the peptide (FnBPA-D1c/D2n) fusion protein.ELISA fusion protein in the experiment confirmed that the target peptide is capable of binding to Fn cells, bacterial invasion experiments confirmed that the target peptide fusion protein can inhibit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vasion of 293 cells, 50% protein inhibitor was about 20 g/ml, equivalent to 2.5 g/ml peptide.
Through this study, we found FnBPA protein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fibronectin binding new sites, suggesting that FnBPA protein D domain or in combination with smaller units, or there are more Fn binding sites, 3-4 rather than forecast,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inhibition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vasion.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3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赫娜;王长法;杨宏军;何洪彬;杨少华;王立群;高运东;仲跻峰;;Zfb株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学特性[J];微生物学通报;2009年08期

2 刘文富;阎桂华;邝启荫;唐冀雪;;抗菌药物实验治疗模型——II.小白鼠实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探讨[J];微生物学报;1964年01期

3 陈小英;冯瑞山;陈知本;;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生素耐药质粒DNA的抽提及检测[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5年02期

4 张杏怡,何礼贤,胡必杰,李锡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6年02期

5 裴建武;甘孟侯;;鸡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转移的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1996年04期

6 李菁华,王东辉,关显智,周密;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R)质粒的鉴定[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7 温建新;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清型的分离鉴定[J];中国奶牛;2000年02期

8 ;科学发现[J];国外科技动态;2006年05期

9 刘庆涛;李颖;杨正涛;张乃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清5型生长曲线的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9期

10 赖奇;刁易;刘国钦;李玉峰;蒋志强;;石墨材料对黑曲霉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不同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奇才;杨滨;;合并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危险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2 刘敏;于志红;富晶;王彦;吕鹏;冯仲珉;孙卫兵;;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肠毒素联合对白细胞水平恢复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杨云江;;一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食物中毒报告[A];四川省营养学会2003年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余雁;易智彪;梁逸曾;;代谢组学中细胞破碎方法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5 邓津菊;魏莲花;邹凤梅;刘刚;司小强;高育新;;烧伤病房感染细菌716株分布及耐药性分析[A];第八届全国烧伤外科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魏军;贾伟;赵志军;杨晓燕;;05~08年350株葡萄球菌属细菌耐药性变迁的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7 丁晓飞;郝莉;李冰燕;张增利;;1,25(OH)_2D_3对巨噬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过程的影响[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届微量元素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8 周平;沈默;黄学忠;林佩佩;黄绍光;;烧伤患者静脉留置针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及耐药性分析[A];200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杨广宇;吕火祥;胡庆丰;林月;;溶血葡萄球菌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表型检测及耐药性分析[A];200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马琳;刘盈;张霞;邢环;孔繁荣;杨永弘;;儿童皮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成吉;阻击耐药菌的七大后卫[N];医药经济报;2006年

2 张小社 刘国信;兔葡萄球菌病的防治[N];农民日报;2005年

3 记者 蔡岩红;湛江海关销毁60吨带菌走私冻品[N];法制日报;2010年

4 孔令文;别让硬物扎鸭脚[N];河南科技报;2009年

5 实习生 孙晓翠 记者 郑野军;“问题水饺”我市有售[N];烟台日报;2007年

6 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 王进;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蔓延[N];健康报;2008年

7 上海光明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 刘振华;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腺炎研究进展[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8 王小龙;夏秋两季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N];科技日报;2011年

9 侯震;金黄色葡萄球菌致中毒[N];大众卫生报;2000年

10 孔令文;别让硬物扎鸭脚[N];农民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2 吴晓倩;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选择性σ因子σ~H调控原噬菌体的整合与切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崔俊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突变选择窗的体内外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4 向华;厚朴酚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冯百岁;肥大细胞在细菌性腹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6 甄宇红;抗奶牛乳腺炎特异性卵黄抗体的制备及活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刘苏俊;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Toll样受体的表达以及Toll样受体2功能的初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8 吴旧生;基于纸片保存奶样的奶牛隐性乳腺炎诊断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周彦娇;松鼠葡萄球菌mec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在松鼠葡萄球菌耐药机制及细胞壁合成中的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10 尹荣兰;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工程疫苗构建及实验免疫[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晨红;介导金葡菌侵袭细胞的FnBPA蛋白功能肽段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2 周全;IL-6在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3 徐磊;脱镁叶绿酸α的制备及抑菌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4 孙凤军;金黄色葡萄球菌sigB同源重组质粒的构建[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5 林树乾;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新型疫苗的研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6 马菊;干腌牛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规律及其抑菌因素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7 纪冰;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表型特征及耐药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8 索玉娟;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及其肠毒素基因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9 丛府;新疆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学特性及基因分型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10 黄丹;乳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及产肠毒素特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563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6563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e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