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Vγ1和Vγ4γδT细胞亚群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初探

发布时间:2018-03-28 04:06

  本文选题:肿瘤 切入点:Vγ1γδT细胞 出处:《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摘要】: γδT细胞在抗肿瘤保护性免疫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缺乏γδT细胞小鼠(TCRδ~(-/-)小鼠)比野生型小鼠更容易被MCA诱导形成肿瘤。此外,通过对一些动物致癌模型的研究,发现γδT细胞在早期抗肿瘤免疫反应中起着比αβT细胞还重要的作用。Vγ1和Vγ4是两类主要的外周γδT细胞亚群,并且这两类γδT细胞亚群近来已经在许多感染模型中被阐明具有明确不同的功能。然而,Vγ1和Vγ4γδT细胞亚群各自在肿瘤免疫反应中所起的作用,以及相应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还尚未阐明。 与αβT细胞不同,有相当比例的外周γδT细胞都表现出自发性激活型的细胞表型(CD44h~(high)。我们以前的研究表明小鼠体内自然存在大量的自发性激活型CD44~(high)γδT细胞,这些细胞自发性表达低水平的IFN-γ和T-bet,并且一旦经TCR触发后迅速大量表达IFN-γ。这进一步支持他们的确是处于活化状态的。此外,CD44分子能介导γδT细胞与内皮细胞、基质细胞和ECM的黏附,使CD44~(high)γδT细胞穿出血管壁到达肿瘤发生部位。因此,CD44~(high)γδT细胞在γδT细胞早期抗肿瘤免疫反应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自发性激活型CD44~(high)γδT细胞各亚群在肿瘤免疫反应中究竟起什么作用?与激活后产生的效应CD44~(high)γδT细胞究竟有什么不同?这些目前都尚不清楚。 IFN-7和perforin是免疫监视中清除肿瘤细胞机制中十分关键的两个分子。IFN-γ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发挥多重效应功能。内源性产生的IFN-γ能够抑制移植肿瘤的生长,此外还能终止化学诱导肿瘤和自发性肿瘤的形成。我们以前的研究也阐明了γδT细胞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提供早期IFN-γ的来源,以调节αβT细胞抗肿瘤效应功能。perforin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主要作为关键的肿瘤细胞杀伤分子。如果perforin产生缺陷,小鼠更容易被化学致癌物甲基胆葸(MCA)诱导成瘤。因此,十分有必要阐明IFN-γ和perforin在Vγ1或Vγ4γδT细胞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在分化为Th1型的CD4~+T细胞中,能通过抗原特异性(获得性)和非抗原特异性(天然)方式诱导IFN-γ产生。现已明确.αβT细胞主要通过抗原特异性方式,即TCR-依赖性通路,激活产生IFN-γ,而NK细胞则主要通过非特异性方式,即细胞因子受体通路,激活而产生IFN-γ。作为链接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反应桥梁,γδT细胞是否能够通过非特异性的细胞因子受体通路激活产生IFN-γ以及perfofin尚未见报道。另外,这两种方式中,哪一种方式在γδT细胞抗肿瘤作用中发挥更重要作用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阐明这些问题不仅能使我们更好的理解γδT细胞在肿瘤免疫监视的作用以及所涉及的分子机制,而且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发展新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方案。我们将本项目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归纳如下: 一、Vγ4γδT细胞有强烈的抑制肿瘤形成和生长作用,但在野生型小鼠体内该细胞抗肿瘤作用可能被其他细胞调节,处于抑制状态;而VγlγδT细胞并不直接影响肿瘤的形成和生长,但能通过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抗肿瘤功能来发挥其负调功能。 ①抗体清除试验为了确定Vγ1和Vγ4γδT细胞各自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性别和年龄匹配的B6小鼠分别用Vγ1-清除性抗体(2.11)或Vy4-清除性抗体(UC3)或PBS对照(n=15每组)在-5天和-1天进行静脉注射,然后在第0天,在小鼠皮下种植B16 FO肿瘤细胞(2×105/每只小鼠)。注射Vγ1或Vγ4抗体后能完全清除Vγ1或Vγ4γδT细胞并能保持这种清除状态至少3周。对比野生型小鼠,Vy1细胞清除小鼠肿瘤形成明显延后以及肿瘤生长明显减缓(p<0.05)。然而Vy4细胞清除小鼠却与野生型小鼠肿瘤形成时间及肿瘤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异。 ②重建试验为了进一步确定Vγ4γδT细胞抗肿瘤作用以及Vγ1γδT细胞无促进肿瘤生长作用,性别和年龄匹配的B6 TCRδ链缺陷小鼠分别通过静脉输入流式细胞仪分选的Vγ1或Vγ4γδT细胞(1×10~5/每只小鼠)(n=6),第二天在皮下种植B16 FO黑色素瘤细胞(2×10~5/每只小鼠),并观察肿瘤的形成时间。与上面的清除试验结果相契合,对比TCRδ链缺陷小鼠,Vγ4γδT细胞的重建小鼠肿瘤形成时间明显延后(p<0.05)。然而Vγ1γδT细胞重建小鼠同样与TCRδ链缺陷小鼠肿瘤形成时间没有明显不同。 二、自发性激活型Vγ1γδT细胞在体外培养激活后产生低水平的IFN-γ,并且在体内重建试验中表现出不直接影响肿瘤形成和生长;而初始型Vγ1γδT细胞在体外培养激活后产生高水平的IFN-γ,并且在体内重建试验中表现出一定的抗肿瘤保护作用;因而表明不同于效应Vγ1γδT细胞,自发性激活型VγlγδT细胞是一类具有独特功能的yδT细胞亚群。提示可能是自发性激活型Vγ1γδT细胞,而非所有Vγ1γδT细胞都参与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负调。 ①体外功能试验为证实自发性激活型Vγ1γδT细胞不同于激活后的效应型Vγ1γδT细胞(两者都高表达CD44分子),是一类具有独特功能的细胞亚群,我们在体外通过固相培养法扩增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出的自发性激活型Vγ1、初始型Vγ1、白发性激活型Vγ4、初始型Vγ4γδT细胞,然后将这些扩增好的γδT细胞亚群用抗小鼠CD3抗体再刺激,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IFN-y表达情况。结果发现,仅有18.94%的自发性激活型Vγ1γδT细胞表达IFN-γ阳性,而有42.54%的初始型Vγ1、45.84%自发性激活型Vγ4和57.95%的初始型Vγ4γδT细胞表达IFN-γ阳性,几乎是表达IFN-γ阳性自发性激活型Vγ1γδT细胞的2.5-3倍。表明自发性激活型Vγ1γδT细胞是一类具有独特功能的γδT细胞亚群。 ②重建试验为了进一步确定自发性激活型(CD44~(high))和初始型(CD44~(low)Vγ1及Vγ4γδT细胞各自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性别和年龄匹配的B6 TCRδ链缺陷小鼠分别过继静脉输入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的自发性激活型(CD44~(high))或初始型(CD44~(low)Vγl或Vγ4γδT细胞(1×10~5/每只小鼠)后,皮下种植B16 FO黑色素瘤细胞系(2×10~5/每只小鼠)。从第二天开始每天观察和记录肿瘤形成时间和生长速度。对比TCR 6链缺陷小鼠,重建自发激活型Vγ1、初始型Vγ4和Vγ1γδT细胞组小鼠肿瘤形成时间明显延后(p<0.05),并且在三组之间并无明显差异。然而重建自发性激活型(CD44~(high))Vγ1γδT细胞小鼠与TCRδ链缺陷小鼠肿瘤形成时间和肿瘤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异。表明除自发性激活型Vγ1γδT细胞亚群外,其他γδT细胞亚群都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 三、IFN-γ和perforin是自发性激活型CD44~(high) Vγ4γδT细胞在体内直接杀伤肿瘤作用所必须的;而自发性激活型CD44~(high) Vγ1γδT细胞在体内缺乏IFN-γ和perforin介导的抗肿瘤作用。 ①为证实自发性激活型Vγ1和Vγ4γδT细胞在直接杀伤肿瘤反应中的不同功能,我们在体外通过固相培养法扩增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出的自发性激活型Vγ1和Vγ4γδT细胞,然后将这些扩增好的CD44~(high) Vγ1和Vγ4γδT细胞分别与B16黑色素瘤细胞(2×10~5/每侧)以1:4的比率混合后,分别接种到B6 TCRδ链缺陷小鼠背部皮下的左、右侧(n=5)。接种后每天观察并记录肿瘤的形成情况。结果发现,对比TCRδ链缺陷小鼠,CD44~(high) Vγ4γδT细胞共接种小鼠肿瘤形成时间明显延后(P<0.05)并且肿瘤发生率明显降低(100%vs.40%),然而CD44~(high) Vγ1γδT细胞共接种小鼠却都没有明显差异。表明CD44~(high) Vγ4γδT细胞在体内有强烈直接杀伤肿瘤作用,而CD44~(high) Vγ1γδT细胞在体内缺乏直接杀伤肿瘤作用。 ②为了评估IFN-γ和perforin在CD44~(high)Vγ4γδT细胞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如上所述方法在体外扩增好野生型、IFN-γ缺陷型或perforin缺陷型的自发性激活型CD44~(high)Vγ4γδT细胞,并分别与B16黑色素瘤细胞(2×10~5/每侧)以1:4的比率混合后,分别接种到B6 TCRδ缺陷小鼠背部两侧皮下(每组n=5)。每天观察和记录肿瘤形成情况。结果发现,对比野生型CD44~(high) Vγ4细胞共接种小鼠,IFN-γ缺陷型(P<0.05)和perforin缺陷型(P<0.01)CD44~(high) Vγ4细胞共接种小鼠肿瘤形成时间明显提前,发生率明显增高(40%vs 100%),表明IFN-γ和perforin是自发性激活型CD44~(high) Vγ4γδT细胞直接杀伤肿瘤作用所必须的;值得注意的是,共接种IFN-γ缺陷型Vγ4γδT细胞小鼠比共接种perforin缺陷型Vγ4γδT细胞小鼠肿瘤形成时间明显延后(P<0.05),表明perforin在Vγ4细胞直接杀伤肿瘤作用中发挥比IFN-γ更为重要的作用。 ③为了评估IFN-γ和perforin在CD44~(high) Vγ1γδT细胞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如上所述方法在体外扩增好野生型、IFN-γ缺陷型或perforin缺陷型的自发性激活型CD44~(high) Vγ1γδT细胞,并分别与B16黑色素瘤细胞(2×10~5/每侧)以1:4的比率混合后,分别接种到B6 TCRδ缺陷小鼠背部两侧皮下(每组n=5)。每天观察和记录肿瘤发生情况。结果发现,野生型、IFN-γ缺陷型和perforin缺陷型CD44~(high) Vγ1细胞共接种小鼠肿瘤形成时间没有明显差异,提示自发性激活型CD44~(high) Vγ1γδT细胞可能在体内缺乏由IFN-γ和perforin介导的抗肿瘤作用。 四、自发性激活型(CD44~(high))Vγ4γδT细胞比自发性激活型(CD44~(high))Vγ1γδT细胞在激活后产生更高水平的IFN-γ ①CD3刺激ex vivo为了评估自发性激活型(CD44~(high))Vγ1或Vγ4γδT细胞经TCR通路激活后IFN-γ产生情况,我们从初始B6小鼠脾脏细胞中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出自发性激活型(CD44~(high))Vγ1和Vγ4γδT细胞,立即用抗小鼠CD3抗体体外刺激6小时。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因子产生细胞,结果发现表达IFN-γ阳性Vγ4γδT细胞比例(4.27%)几乎是表达IFN-γ阳性Vγ1γδT细胞比例(2.78%)的2倍。 ②CD3刺激in vitro其次,我们在体外扩增CD44~(high) Vγ1和Vγ4γδT细胞后,再用抗小鼠CD3抗体体外重新刺激6小时。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因子产生细胞,结果发现表达IFN-γ阳性Vγ4γδT细胞比例(45.84%)明显高于表达IFN-γ阳性Vγ1γδT细胞比例(18.94%),约为2倍;但非常少比例的Vγ1γδT细胞(0.47%)和Vγ4γδT细胞(0.10%)表达IL-4,<0.5%。 ③IL12+IL18刺激ex viro为了进一步评估了自发性激活型(CD44~(high))Vγ1或Vγ4γδT细胞通过细胞因子受体通路激活后产生IFN-γ情况,通过流式细胞仪分别分选出CD44~(high) vγ1和Vγ4γδT细胞,体外在含有IL12和IL18的培养液中孵育6小时后进行细胞因子分析。结果发现,表达IFN-γ阳性的Vγ4γδT细胞比例(20.24%)明显高于表达IFN-γ阳性的Vγ1γδT细胞比例(12.5%),几乎是其两倍。 ④IL12+IL18刺激in vitro体外扩增的CD44high Vγ1和Vy4γδT细胞进一步用IL12和IL18重新刺激后作细胞因子分析。结果发现,表达IFN-γ阳性的Vγ4γδT细胞比例(60.24%)明显高于表达IFN-γ阳性的Vγ1γδT细胞比例(29.16%),几乎是其两倍。 ⑤自发性激活型CD44~(high) vγ1和Vγ4γδT细胞中T-bet和Eomes基因转录水平T-bet和Eomes都是调控CD8~+T细胞产生IFN-γ的重要转录因子。为了评估CD44~(high)Vγ1γδT细胞和CD44~(high) Vγ4γδT细胞中T-bet和Eomes的表达情况,通过流式细胞仪从B6小鼠脾脏细胞中分别分选出CD44~(high) VγlγδT细胞和CD44~(high) Vy4γδT细胞,直接用实施定量RT-PCR分析T-bet和Eomes基因的转录情况。结果显示出CD44~(high) Vγ1γδT细胞中T-bet的mRNA丰度大约是CD44~(high) Vγ4γδT细胞中的两倍(图15);而CD44~(high) Vγ4γδT细胞中Eomes的mRNA丰度大约是CD44~(high) Vγ1γδT细胞中的20倍(图15),表明Eomes对CD44~(high) Vy4γδT细胞的功能起更重要的作用。 五、自发性激活型(CD44~(high)) Vγ4γδT细胞比自发性激活型(CD44~(high))Vγ1γδT细胞在激活后产生更高水平的perforin ①CTL试验为了评估Vγ4γδT细胞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我们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出CD44~(high) Vγ4和Vy1γδT细胞在体外进行扩增,扩增后通过JAM试验来分析这些扩增细胞的CTL能力。使用YAC-1细胞作为靶细胞。结果显示,对比Vγ1γδT细胞,Vy4γδT细胞在高效靶比率(10:1,20:1 and 40:1)时有明显增加的CTL活性(P<0.05),表明CD44~(high) Vγ4γδT细胞比CD44~(high) Vγ1γδT细胞在体外对肿瘤细胞有更强的细胞毒性作用。 ②CD3刺激ex vivo由于CD44~(high) Vγ4γδT细胞被证实产生更高水平的IFN-γ,我们希望确定是否CD44~(high)h Vγ4γδT细胞和CD44~(high) vγ1γδT细胞也产生不同水平的perforin。因此我们首先通过流式细胞仪从B6小鼠脾脏细胞中分选出自发性激活型CD44~(high) Vγ1和Vγ4γδT细胞,直接用抗小鼠CD3抗体刺激6小时后进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分析结果表明表达perforin阳性Vγ4γδT细胞比例(8.47%)明显少于表达perforin阳性Vγ1γδT细胞比例(2.67%),几乎是其3倍。 ③IL12+IL18刺激ex vivo我们用IL12和IL18直接刺激通过流式细胞仪从B6小鼠脾脏细胞中分选出自发性激活型(CD44~(high))Vγ1和Vγ4γδT细胞6小时,同样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表达perforin阳性Vγ4γδT细胞比例(20.27%)几乎是表达perforin阳性Vγ1γδT细胞比例(2.56%)的8倍。 ④原位检测ex vivo为了体内原位检测浸润到肿瘤区域的Vγ1和Vγ4γδT细胞表达perforin情况,B6小鼠皮下接种B16黑色素瘤细胞(2×10~5/每只小鼠),取下接种肿瘤部位的皮肤组织并消化为单细胞状态,直接标记anti-Vγ1或anti-Vγ4表面荧光抗体后固定并通过细胞内染色标记perforin荧光抗体。流式细胞分析结果阐明仅有0.07%的浸润Vγ1γδT细胞表达perforin,远远少于表达perforin的浸润Vγ4γδT细胞(1.09%)。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392;R730.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金文;万勇;余为一;;CD14分子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4期

2 王静;余为一;李林;舒文祥;周丽莎;;小鼠CD19基因部分片段的克隆及其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3 朱静文;余为一;;1株抗鸡CD8α链单克隆抗体的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4 韦明宇;陆建明;赵武;何颖;陈忠伟;梁保忠;苏乾莲;梁家幸;金锋;胡旭;孙志勇;赖胜基;胡庭俊;;NS复合乳酸菌制剂对母猪生产性能和免疫水平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5 史艳侠;张晓实;夏建川;李永强;徐瑞华;韩文杰;张景航;管忠震;姜文奇;;B-NHL患者NK细胞中CD16ζ表达及利妥昔单抗与LAK细胞的联合抗瘤作用[J];癌症;2007年08期

6 谢国化;鲍鸣;仲大莲;余为一;李槿年;;编码鸡CD8α链无信号肽基因片段的克隆与表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赵成国;许文龙;;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sIL-2R、IL-5、IL-10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施弦;;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疗效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9 李旭奎;周昌龙;饶国州;张引成;;腺样囊性癌细胞凋亡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肿瘤效应的体外研究[J];北京口腔医学;2007年05期

10 马玉春,宋瀚涛;基于基因算法的信息免疫模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祁振强;胡广大;杨照华;张福恩;;一种基于免疫反馈原理的新型控制算法[A];200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马雪云;牛钟相;;不同动物血清补体对大肠杆菌的杀灭效果[A];山东农业微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田刚;陈代文;;免疫调节肽研究进展[A];饲料营养研究进展——第五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孔庆波;;两种转移因子对犬免疫应答相关细胞因子IL-2和IL-12分泌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犬学分会第十二次全国养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黄春玲;黄瑞华;孙钦伟;李延森;吴宝江;邢军;杨晓静;陈军;赵茹茜;;梅山猪母体极端低蛋白对后代猪脾脏生长发育及免疫相关基因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回盛生物”杯全国养猪技术论文大赛论文集[C];2009年

6 孙娟;王键;胡建鹏;李姿慧;叶铭钢;徐伟;;健脾化湿法对脾虚湿困证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干扰素-γ和白介素-4含量的影响[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3年

7 罗淑芬;张琼;胡效亚;杨占军;;高灵敏的禽类细胞因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新方法研究[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栋;畜禽补体C3d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和重组鸡C3d免疫佐剂效果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先伟;定喘穴埋针对哮喘大鼠STAT6 EOTAXIN C-FOS蛋白mRNA表达及相关因子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张皓;针刺镇痛机制中内源性SS与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吴达;甘肃棘豆生物碱抗肝癌活性及其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黄桂锋;培土生金法治疗脾气虚变应性鼻炎大鼠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白轶;口腔癌脉管浸润及eNOS、ICAM-1、E-selectin基因多态性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王茂叶;递增负荷运动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焦泽龙;重组Sap2蛋白接种对免疫抑制小鼠系统感染白念珠菌的保护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9 黄慧;结节病患者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干预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10 陆晔斌;低氧诱导胰腺癌免疫逃逸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付伟;猪Ⅲ型干扰素IFN-λ1的克隆、表达和抗病毒活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艳伟;PRRSV感染激活RANTES产生的信号通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白家媛;樱桃谷鸭CD8α胞外区多肽的原核表达、抗体制备及初步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余莹;溃结宁膏穴位敷贴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IL-4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陈昌飞;溃结宁膏穴位敷贴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IFN-r 含量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王建立;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对猪肺泡巨噬细胞模式识别受体转录水平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7 倪金龙;外阴硬化性苔藓与HLA-DQ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李艳丽;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IL-4相关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杨宁;野黄芩苷对人牙周膜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承德医学院;2010年

10 蓝竹梅;针刺调节疼痛与免疫的共同作用机制与内源性TRH的关系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74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674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6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