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比较嵌段共聚物微泡与脂质微泡造影剂的体外稳定性及体内超声造影效果

发布时间:2018-04-11 17:28

  本文选题:造影剂 + 嵌段共聚物 ; 参考:《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4年04期


【摘要】:目的比较嵌段共聚物微泡造影剂与脂质微泡造影剂的体外稳定性及体内CEUS效果。方法采用单乳化法制备以mPEG-PLLA为外壳、包裹液态氟碳全氟戊烷的嵌段共聚物微泡造影剂,以机械振荡法制备脂质微泡造影剂,比较两种造影剂在体外随时间延长微泡数量的变化情况;经静脉团注造影剂进行新西兰大白兔肝脏造影,比较两种造影剂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廓清时间等参数的差异。结果嵌段共聚物微泡造影剂稳定性明显高于脂质微泡造影剂,静置24h后微泡数量明显高于脂质微泡。兔肝CEUS结果显示,嵌段共聚物微泡造影与脂质微泡造影剂在低机械指数CEUS模式下均可明显增强,二者各项CEUS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嵌段共聚物微泡造影剂稳定性高于脂质微泡造影剂,用于兔体内CEUS可明显增强,可视为一种新型高分子微泡造影剂。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in vitro stability and in vivo CEUS effect of block copolymer microbubble contrast agent and lipid microbubble contrast agent.Methods the block copolymer microbubble contrast agent coated with liquid fluorocarbon perfluoropentane was prepared by single emulsification method, and lipid microbubble contrast agent was prepared by mechanical oscillation method.The difference of clearance time and other parameters.Results the stability of block copolymer microbubble contrast ag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lipid microbubble contrast agent.CEUS results of rabbit liver showed that both block copolymer microbubble angiography and lipid microbubble contrast agent we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in low mechanical index (CEUS) mod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EUS paramet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 the stability of block copolymer microbubble contrast agent is higher than that of lipid microbubble contrast agent. CEUS in rabbit body can be enhanced obviously and can be regarded as a new polymer microbubble contrast agent.
【作者单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超声科;福建医科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影像系;
【基金】:福建省卫生厅医学创新课题(2012-CXB-15) 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0392022)
【分类号】:R-332;R4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方少明;孙彦钊;周立明;高丽君;周春苗;户敏;刘春森;;TDI/HEMA/PEG大单体及其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10年06期

2 胡小洋;张燕霞;张_";于谦;陈红;;以PEG为间隔基固定赖氨酸制备血液相容的聚氨酯材料[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年03期

3 宾建国;吴爵非;黄瑞珠;肖云彬;李美瑜;陈冬冬;杨莉;蒋刚彪;宾建平;;以N-软酯酰基壳聚糖为壳膜的新型超声微泡造影剂的对比成像[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年07期

4 肖云彬;李美瑜;宾建国;廖旺军;刘伊丽;蒋刚彪;宾建平;;N-软脂酰基壳聚糖叶酸靶向微泡的体内外特性和靶向效果[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年07期

5 张群霞;骆杰;冉海涛;王志刚;郑元义;张辉;钟世根;李巧;;比较脂质微泡与聚合物超声造影剂的微循环流变学[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立贵;王忠;付蕾;王铎;;PEG/活性炭颗粒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J];工程塑料应用;2011年02期

2 王扬;郝红;王君莲;管晓玉;赵涛;王凯;;生物高分子材料血液相容性研究[J];材料导报;2010年15期

3 徐东;周宁琳;沈健;;羧基化氧化石墨烯的血液相容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年12期

4 乔璐;高文宏;张莉;梁红敏;李露;朱梅;李佩P;刘政;;亚微米级荧光脂质微泡的制备及其肝脏成像的实验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09期

5 林盛;饶明月;吴敬波;;超声对鼻咽癌拓扑替康热化疗的增效作用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6 唐启恒;艾青松;杨荣杰;何吉宇;;主链含酰亚胺环和炔基的聚酰亚胺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及阻燃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4年01期

7 江红果;方岩雄;杨祖金;纪红兵;;TDI交联β-环糊精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催化氧化肉桂醛[J];精细化工;2011年06期

8 杨明璨;朱楚洪;;不同分子量的PEG改性聚氨酯以及表面的血液相容性研究[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年03期

9 何子朋;王志刚;李攀;柯青兰;岳媛媛;康娟;曾燕;;叶酸受体靶向高分子相变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寻靶实验研究[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3年09期

10 王敏;冉海涛;;液态氟碳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田清青;壳聚糖固定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制备及其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孙阳;载Fe_3O_4高分子造影剂多模态显像及增效HIFU治疗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3 张利;基于双亲缩肽嵌段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在药物缓控释研究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3年

4 邢志华;叶酸—壳聚糖纳米载体的制备及其靶向作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5 程欣;超声激发相转变纳米乳及其多模式成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6 李茂萍;叶酸靶向相变载金高分子超声及光声造影剂的基础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红果;交联制备β-环糊精聚合物及其催化氧化合成苯甲醛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2 鄢芸;丝素粉体/医用聚氨酯溶胶热压共混膜的结构及性能[D];武汉纺织大学;2011年

3 王晓丹;聚乙烯醇/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宾建国;两亲性壳聚糖高分子胶束制备超声造影剂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5 李涛;新型免缝合人工血管的血液相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乔璐;超声联合荧光微泡对乳腺癌转移淋巴结的释放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7 黄渝然;磁性纳米夹心结构用于磁共振成像制导癌症光热治疗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8 韩峰;绿色工艺制备基于丝素蛋白/聚环氧乙烷复合纳米纤维膜的经皮给药系统及其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9 麦丽谊;一种新型纳米泡造影剂的制备和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颜华英;超声波辐照联合造影微泡和盐酸阿霉素诱导不同类型卵巢癌细胞凋亡的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来友;蒋刚彪;方羽生;巫玮;臧林泉;曾明华;;N-软脂酰基壳聚糖的制备及其改善靛玉红水溶性的药动学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刘春艳;金兆国;章文贡;;纳米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材料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6年02期

3 方少明,周立明,张留城,高丽君,赵清香,刘东亮;IPDI/HEMA/PEG大单体的合成及其聚合物的制备[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年05期

4 罗华,莫健华,张玲玲;浇注型耐热聚氨酯树脂材料的合成及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3期

5 莫健华,罗华;浇注型耐热聚氨酯树脂材料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J];化工学报;2005年07期

6 刘学兵;王志刚;许川山;;载药脂质超声微泡造影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8年02期

7 敖梦;王志刚;冉海涛;;高分子材料超声造影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9年03期

8 江琼超;智慧;;脂质微泡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0年05期

9 王星;冉海涛;;超声微泡造影剂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进展[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1年02期

10 李佩P;左松;刘政;李秋颖;王雅婕;谭开彬;高云华;;间歇式发射对微泡超声空化损伤小血管的增强作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7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元义,王志刚,冉海涛,张群霞,李晓东,凌智瑜,卢岷,任红;诊断超声加微泡造影剂对新生血管的作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年03期

2 刘佳;张萍;刘政;赵洋;高顺记;皋月娟;高云华;;不同参数的超声辐射力对微泡造影剂的作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年02期

3 江琼超;智慧;;脂质微泡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0年05期

4 张吉臻;申锷;胡兵;;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辅助分子胞内输送的生物学及物理学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1年03期

5 聂刚;梅浙川;;微泡造影剂在肝脏疾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6 靳巧锋;钟跃;罗祥林;罗燕;彭玉兰;;共聚物微泡造影剂的制备与体外二次谐波特性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7 黄丹凤;陈琬萍;陈志奎;林礼务;薛恩生;张秀娟;林鹏;林艺凯;苏婕;;比较嵌段共聚物微泡与脂质微泡造影剂的体外稳定性及体内超声造影效果[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4年04期

8 凌智瑜,王志刚;超声波、微泡造影剂与基因治疗[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1年S1期

9 凌智瑜,王志刚;超声波、微泡造影剂与基因治疗[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1年08期

10 童林艳;微泡造影剂在中枢系统的研究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元义;王志刚;冉海涛;张群霞;李晓东;凌智瑜;卢岷;任红;;诊断超声加微泡造影剂对新生血管的作用[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郑元义;王志刚;冉海涛;张群霞;李晓东;凌智瑜;卢岷;任红;;诊断超声加微泡造影剂对新生血管的作用[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3 刘芳;李殿城;朱家安;;两种自制微泡造影剂的制备及携基因特性的对比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4 陈茜;郭瑞强;周青;;微泡造影剂介导人血管生成素-1基因转染细胞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车小花;林伟军;张海澜;崔文瑾;王身国;;一种基于聚合物的新型微泡造影剂的声学基础测试[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6 李巧;王志刚;冉海涛;任建丽;李兴升;钟世根;;低频超声辐照微泡造影剂对大鼠内皮祖细胞生物学效应的研究[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茹翱;田新桥;;超声靶向微泡造影剂及其主要研究进展[A];2012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刘佳;;不同参数的超声辐射力对微泡造影剂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孙寅光;施仲伟;沈卫峰;陈云江;李小龙;李健豪;郑爱芳;;国产八氟丙烷微泡造影剂声学显像效果研究[A];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陈冉;任卫东;;诊断超声介导自制微泡造影剂助溶血栓的实验研究[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冉;诊断超声结合自制微泡造影剂助溶血栓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2 王兴华;超声及微泡造影剂介导质粒GFP转染小鼠骨骼肌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3 胡敏;超声微泡介导基因转染防治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逯敏飞;多聚体微泡造影剂的合成与制备[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2 王仁奎;磁靶向微泡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3 黄莺;微泡造影剂增强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效果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4 朱斌;脂质体营养物与微泡造影剂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7年

5 胡良军;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介导基因转染的体内外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劲宜;靶向卵巢癌的纳米脂质微泡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寻靶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7 聂刚;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生物学效应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8 童林艳;微泡造影剂开放血脑屏障和转基因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9 杨帆;P-选择素靶向微泡造影剂评价小鼠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实验用动物血栓模型的制备[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10 杜芳;超声微泡破裂法促进骨形成蛋白-2基因在小鼠骨骼肌表达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36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736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a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