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距对股骨上段应力分布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本文选题:股骨距 + 生物力学 ; 参考:《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摘要】: 目的:股骨距是股骨上段颈干连接处内侧骨皮质向髓腔内部突出的近似三角形的一上宽下窄的纵行密质骨板,具有承受压缩载荷、传递股骨头处的载荷、加强股骨颈基底部的作用。股骨距的存在影响股骨上段应力分布,股骨上段生物力学特点以及骨折类型。股骨距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相关研究不断增多。本试验通过比较去除股骨距前、后电阻应变片所测得应变值的变化,进一步证明股骨距在承载压缩负荷、影响股骨上段应力传导和生物力学特点的作用。重视股骨距的作用对于指导股骨上段骨折的治疗、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取20具成人股骨上段标本,去除软组织,仅留股骨上段1/2。将标本固定于自制夹具上,模拟人体单足站立骨盆中立位时的体位。选取股骨头下、股骨颈中部、股骨颈基底部及股骨干上段等共27个应变片粘贴位点。清洁粘贴位点,用石蜡作隔潮层,将滴有粘贴剂的应变片粘在相应位点,焊接导线与引线,通过桥盒与应变仪联接。将标本置于力学试验机上,自股骨头顶部加载,加载速度为5 N/S,至705N;当负荷达到100N、200N、300N、400N、500N、600N、700N时由应变仪记录各部位的应变变化情况。每个标本重复三次,取平均值。破坏股骨距后重复上述试验步骤,记录数据。试验数据用SAS6.12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股骨距去除前后应变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应用配对t检验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对于不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应用非参数检验中秩和检验程序进行处理。 结果: 1,由大体标本可见股骨上段后内侧皮质厚度明显厚于前外。测量股骨上段冠状面CT后内侧厚度亦明显大于前外侧。2,1)正常股骨上段加压后,应变随着负荷加大而逐渐增大,经统计学处理表明负荷在705N内应变与负荷值呈显著正相关。2)分析去除股骨距前、后各27组数据,位于股骨颈和股骨上段后内侧的应变片测得应变值较大,前外侧位点应变片所测得应变值较小。3)股骨距去除前、后,分别测300N、500N、700N三个负荷下27个位点的电阻应变片的应变值,随着负荷的加大,应变值随之增大,去除股骨距前、后差值增大,81组数据中71组有统计学差异(各组P0.05)。4)去除股骨距后应变值较去除股骨距前增大的位点包括2、3、6、11、16、17、18、21、22、24、26,主要分布在股骨颈与股骨上段的后内侧。去除股骨距后应变值较去除股骨距前减小的位点包括1、4、5、7、8、9、10、12、13、15、19、20、23、25、27;主要分布在股骨颈与股骨上段的前外侧。 结论:1股骨头负荷后,压力自股骨头、股骨颈至股骨干传递。骨盆中立位时,轴线偏于股骨后内侧。股骨颈和股骨干上段后内侧靠近轴线。股骨颈和股骨干上段前外侧部分远离轴线。股骨上段后内侧部分主要受压应力,前外侧部分主要受张应力。2在705N负荷内,去除股骨距前、后,股骨上段皮质均呈弹性变形。3试验结果表明股骨后内侧位点应变值较大,提示股骨后内侧传导负荷较前外侧大。4股骨距去除前负荷自股骨头向下传递,股骨皮质骨、股骨距均承载负荷;去除股骨距后股骨上段衍架结构破坏,负荷传导途径变化,负荷主要由皮质骨承载,其中内后侧承担更大部分负荷,应力分布发生变化。5试验结果表明股骨距能够承受较高的压缩载荷,加强股骨颈基底部;影响负荷传导和分布,减轻后内侧皮质承载负荷,增加前外侧负荷,使股骨上段各部分能够比较均匀地传递负荷,使股骨上段负荷传递、应力分布更加合理。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318.01;R3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医用生物力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J];医用生物力学;2011年04期
2 湛志刚;;手法刮痧针刺拔罐配合可调生物力学药枕治疗颈椎病[J];山西中医;2008年S1期
3 任晓旭;殷学民;;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式研究进展[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1年04期
4 武明鑫;刘志彬;邹菁;;磷酸钙骨水泥强化椎体钉固定的生物力学影响[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8期
5 刘培林;张世杰;刘霄龙;夏仁云;;鸡股骨颈注射骨水泥生物力学的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1年09期
6 王庄林;;万能双手的奥秘[J];科学之友(上旬);2011年06期
7 古恩鹏;刘爱峰;金鸿宾;吴思;;步态分析在临床骨科与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年03期
8 张小雪;李立峰;王喜太;;矫形器在烧伤病例中的应用[J];医用生物力学;2011年04期
9 蔡立忠;张爱平;陈日齐;黄碧玲;张建新;孙永跃;;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三维有限元实验研究[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李俊杰;刘亚;邱玉金;田云虎;李坤;;持久脊柱负荷与椎间盘组织中MMP-2表达关系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毕大卫;孙长乐;祖罡;;人工髋关节置换中的股骨-假体界面应力分析与临床应用[A];2009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张万祥;;AO中空松质骨螺钉在骨股颈骨折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杨金田;;跳远“两跳式”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论证及其实践运用[A];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4 余嘉;张明;;高跟鞋对足部的生物力学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张晓菁;黄品同;寇红菊;李世岩;;立普妥对颈动脉斑块生物力学影响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王斌;汤锦波;谭军;倪锋;司逸;;缝合端张力对修复后屈肌腱抗张强度的影响[A];2005'中国修复重建外科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7 黄继锋;徐永年;赵卫东;樊继宏;钟世镇;;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水平部分不同程度的切除对尺骨载荷功能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骨科新进展、新技术学习班讲义汇编[C];2005年
8 范宗禄;王楚怀;;肌肉能量技术在下腰痛治疗中的应用[A];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社会学会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苏佳灿;张春才;王家林;许硕贵;禹宝庆;纪方;;肱骨三维有限元分析及其记忆生物力学意义[A];2008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董萼良;迟佳囡;武子靖;付广龙;蔡浩;;肱骨髁间骨折双钢板固定方法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甘勃;樊瑜波:科学“交叉”[N];大众科技报;2011年
2 冯海波;“中国数字人男1号”在此诞生[N];广东科技报;2007年
3 任效良;科大科研成果填补国际空白[N];北方经济时报;2007年
4 戴丽昕;人生如棋 落子无悔[N];上海科技报;2008年
5 韩李云;银刀飞舞寄深情[N];科技日报;2009年
6 王美宽;运动品牌重视核心竞争力塑造[N];中国服饰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刘垠;解决医学难题需搭建学科交叉“互联网”[N];大众科技报;2009年
8 航院;清华教师在干细胞世系分化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N];新清华;2011年
9 周丹;临床离不开医学工程学[N];健康报;2006年
10 周立武;颈椎病久治不愈原因探析[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维波;中医经络的生物力学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1998年
2 姚啸生;动力性内固定DPF的研制及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陈强;挥鞭样损伤的生物力学和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4 陈秉智;计算骨力学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5 陆晴友;人工髋关节优选专家系统的初步研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6 赵德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与重建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7 梁秋发;颈椎病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生物力学和临床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8 王瑞;椎体成形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9 展磊;股骨头坏死三维有限元分析及其与治疗方法选择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庞智晖;股骨头前外侧柱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预后和保髋疗效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奇;股骨距对股骨上段应力分布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2 尹毅;新型双向加压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梁伟;神经组织工程修复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相关基础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4 石勰;摇椅弓矫治机理的三维有限元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4年
5 阮建伟;寰枢椎融合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D];浙江大学;2005年
6 王立;近排腕骨切除术和部分腕骨融合术对腕关节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7 梁磊;桁架结构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生物力学初步探讨[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8 李朝顶;脊柱椎弓根内固定器械(TSF)治疗胸腰段骨折及腰椎滑脱的生物力学研究和临床应用[D];苏州大学;2004年
9 金福德;兔眶距增宽症矫正术对眶周皮肤软组织影响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4年
10 刘勇;腓骨短缩对胫距关节生物力学接触特性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67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767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