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stane诱导狼疮模型鼠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变化
本文选题:狼疮鼠 + 共刺激分子 ; 参考:《现代免疫学》2014年04期
【摘要】:探讨共刺激分子在Pristane诱导狼疮鼠体内的表达变化及意义。采用6~8周龄雌性BALB/c鼠单次腹腔注射0.5ml Pristane,对照组注射0.5ml PBS。通过尿蛋白试纸法检测尿蛋白含量;ELISA法检测外周血自身抗体(抗ds-DNA、抗Sm/RNP)含量;HE染色评估病理学损伤;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脾脏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28、CD40L/CD40、CD137/CD137L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组织中共刺激分子CD28、CD40L、CD137的表达。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多种SLE样临床症状和体征;模型组小鼠外周血和脾脏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28,一个月时表达增高,后逐渐下降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0三个月时表达升高,六个月时表达降低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CD40L的表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37/CD137L三个月时表达增高并维持高表达状态至处死(P0.05);狼疮鼠肺组织中共刺激分子CD28、CD40L和CD137呈现高表达状态,其他组织中变化并不明显。以上结果提示,Pristane诱导狼疮鼠体内共刺激分子表达发生异常变化,可能与其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为临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提供了研究基础。
[Abstract]: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changes and significance of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in Pristane-induced lupus mice. 0.5ml pristane was 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in female BALB/c mice aged 6 to 8 weeks, while 0.5ml was injected in control group. Urine protein content was detected by urine protein test paper method and the expression of CD28 CD40L / CD40L / CD40 / CD137 / CD137L in peripheral blood and spleen lymphocytes were detected by Elisa and HE staining in peripheral blood and spleen lymphocytes of mice respectively, and the levels of anti-ds-DNA and anti-Smp / RNPs in peripheral blood were detected by HE staining and 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CD28 / CD40L / CD40L- CD137L / CD137L in peripheral blood and spleen lymphocytes.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costimulatory molecule CD28, CD 40, L, and CD 137 in mouse tissu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model group presented various SLE like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and the expression of CD28 on the surface of peripheral blood and spleen lymphocytes in the mode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P0. 05 and CD40 in the control group increased after 3 months, and then decreased gradually to a lower level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CD137L / CD137L decreased to a lower level than that of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at 6 months, while the expression of CD40L was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d. The expression of CD137 / CD137L increased and maintained a high expression state until the rats were killed at 3 months. The expression of CD28, CD40L and CD137 in the lung tissue of lupus rats showed a high expressi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CD28 CD40L and CD137L in the lung tissue of lupus rat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Changes in other tissues are not apparen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bnormal expression of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induced by Pristane may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ease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作者单位】: 蚌埠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中心;蚌埠医学院医学检验系;
【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2012A195)
【分类号】:R39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雪青,白云,王丰,黎万玲,杨晓亚,王艳艳;人ICOSIg的真核表达及其对MLR反应的影响[J];免疫学杂志;2005年04期
2 董毅;夏瑞祥;;共刺激分子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05年23期
3 宋蓓;吕杨;张锡林;;共刺激分子-B7家族及其在胞内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J];热带医学杂志;2006年08期
4 冯爱平;郑春玲;;小鼠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中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5期
5 谢晓宝;邱国强;盛立霞;;白血病细胞共刺激分子和MHC分子的表达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7年01期
6 柯能文;唐强;庞丽丽;李路路;赵娜;李永胜;李幼平;;乳鼠心肌细胞分离表达CD80/CD86减弱CTL杀伤[J];现代预防医学;2007年03期
7 陈冰;朱一蓓;张学光;;树突状细胞表达的共刺激分子与Th细胞分化[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7年02期
8 肖仁普;周晓扬;;T细胞共刺激信号系统研究进展[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9 刘向红;杨美香;潘文英;郑广娟;张延;杨咏梅;邓碧萍;夏丽英;曲迅;;罗勒多糖对人树突细胞抗原摄取功能及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7年09期
10 张王刚,曹星梅,王香玲,王剑利,马肖蓉,陈银侠,刘捷,何爱丽,赵万鸿,武文漫,王一理,杨渭临;多发性骨髓瘤的EBV、B7-1及主动免疫治疗研究[J];陕西肿瘤医学;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顺子;刘树铮;;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免疫细胞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三次全中国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2 何金婷;王捷;高申;徐忠信;;多发性硬化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及共刺激分子CD28表达变化及意义[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李殿俊;;肿瘤的共刺激分子B7基因疗法研究进展[A];庆祝黑龙江省免疫学会成立十周年(1993—2003)论文集[C];2003年
4 金顺子;刘树铮;;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免疫细胞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三次全国中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5 蔡宝祥;林秉奖;李巍;骆丹;;EGCG对UVB辐射后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陈洪涛;张桂梅;张慧;冯作化;;小鼠荷瘤状态下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及其比例分析[A];湖北省暨武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和第十五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刘霞;卢键;钱关祥;;共刺激分子CD80对T细胞摄取抗原肽-MHCⅠ类分子-GFP复合物影响的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徐方明;修自力;;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T细胞共刺激分子与肝组织炎症程度及中医证型的关系[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盛立霞;谢晓宝;邱国强;;白血病细胞共刺激分子和MHC分子的表达分析[A];第七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暨2008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骆文静;蒲传强;刘洁晓;鲁向辉;;炎性肌病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傅俊英;慢性再障中医分型与共刺激分子有关[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邓構 王运律 胡琦;上海中医医院研究探索CAA辨证分型客观化指标[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王雪飞;阻遏肿瘤细胞“逃逸”有了新策略[N];健康报;2008年
4 记者 刘锋 通讯员 孙宁华;苏大医学生物所8株单抗获国际编号[N];科技日报;2005年
5 衣晓峰 李晓丽;转移基因治疗肿瘤前景看好[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泌尿外科教授 靳风烁邋邹争春 整理;揭秘膀胱肿瘤“免疫黑洞”[N];健康报;2007年
7 记者 杨俊坚;生物制剂领跑风湿病领域[N];医药经济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一蓓;肿瘤特异性DCs体外诱导调节因素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2 胡艳;不同时间接触变应原对大鼠哮喘模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3 骆文静;纤溶系统及共刺激分子在炎性肌病发病机制的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4 杨丹;携带可诱导性共刺激分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5 覃林花;趋化因子与共刺激分子联合基因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6 张鲁平;鼻息肉患者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B7-H1及其受体PD-1表达[D];复旦大学;2009年
7 王权;B7-1基因转染小鼠及人肝癌细胞诱导的抗瘤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王靖宇;基因重组BCG菌苗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9 耿磊;抑制性共刺激分子B7-H1与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机能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沈明;负性共刺激分子B7-H1在A2B5阳性人脑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中的负性调控作用探讨[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芸;树突状细胞在小鼠哮喘发病中的分子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成;CD40信号对小鼠树突状细胞极化Th细胞和上调B7-H3分子表达的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D];苏州大学;2005年
3 郭尔娜;IFN-β1a对多发性硬化树突状细胞共刺激分子表达和成熟状态影响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4 沈华英;慢性肾小球肾炎免疫病理机制的探讨[D];苏州大学;2001年
5 孙静;鼠抗人PD-L1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张国斌;蜈蚣三七提取物抗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机理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7 纪志鹏;共刺激分子B7-1,,B7-2在大鼠热缺血再灌注肝脏表达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李蕊;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共刺激分子B7-1,B7-2表达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姜艳;人外周血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体外扩增、鉴定及抗成熟特性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10 陈晓锋;丁酸钠上调急性白血病细胞CD86分子的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59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859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