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学相干层析技术的葡萄糖浓度测量研究
本文选题: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 + 葡萄糖溶液浓度 ; 参考:《光电子·激光》2014年11期
【摘要】: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针对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非侵入性成像的特点,设计并建立了一种OCT系统。使用建立的OCT系统测量生理水平上葡萄糖溶液的浓度,研究干涉图像波面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和样品浓度的相关情况。在实验室条件下,使用5%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得到生理水平的测量样品,测量结果的线性系数达到0.999 8,方差为0.003 9。实验结果表明,使用OCT系统,利用干涉图像波面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和样品浓度的相关性能精确快速测出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无损监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 OCT system is designed and established by using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The concentration of glucose solution at physiological level was measured by using the established OCT system to study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highest and lowest points of the wave surface of the interference image and the correl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sample.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the physiological level of the samples was obtained by using 5% glucose solution and physiological saline. The linear coefficient and variance of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were 0.999 8 and 0.003 9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glucose solution can be measured accurately and quickly by using the OCT system, us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highest and lowest points of the interference image wave surface and the correlation of the sample concentration. It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nondestructive 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in diabetic patient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西安石油大学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民航局联合资助(U1233116)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2020111032) 西安石油大学博士科研基金(2014BS42)资助项目
【分类号】:R3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昌;;应用于石油测井的新型光纤干涉流量计的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2年06期
2 林凌;张泰石;郑羽;李刚;任钊;;基于子谱分析的白光频域OCT[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年09期
3 Afshan Shirklvand;Saeed Sarlcar;Marjaneh Hejazi;Leila Ataie-Fashtami;Mohammad Reza Alinaghizadeh;;A new Monte Carlo code for absorption simulation of laser-skin tissue interaction[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07年04期
4 卢毅权,李正佳;光在多层生物组织中传输的蒙特卡罗模拟[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5 秦余欣;梁静秋;梁中翥;田超;吕金光;王维彪;;Desig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a visible-near infrared spatial modulating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meter based on micro multi-step mirrors[J];Optoelectronics Letters;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翔;何冀军;裴香涛;邵鹏;褚家如;黄文浩;;Research on the resolution of micro stereo lithography[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09年08期
2 李韪韬;钱志余;李婷;;Metho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reflectance diffuse optical imaging based on polygonal optical fibers arrangement[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09年09期
3 潘洪亮;董惠娟;何俊;张广玉;;井下油套环空级联式光纤光栅压力传感器的研制[J];光电子.激光;2012年10期
4 孙巍;刘铁根;王强;刘琨;江俊峰;丁振扬;陈沁楠;;用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混合算法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3年02期
5 杨阳;董凤忠;倪志波;庞涛;吴边;张志荣;;基于光闪烁法的烟气流速及流量的测量[J];光电子.激光;2014年01期
6 黄新;乔清理;王秀宏;;视网膜上假体电刺激脉冲参数的优化[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4年04期
7 吕金光;梁静秋;梁中翥;;窄带傅里叶变换光谱仪中平稳高斯噪声的理论分析[J];物理学报;2012年07期
8 阮军;王爽;郝磊;贺庆丽;;Monte Carlo方法研究光子在有界肿瘤组织中的分布[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9 王旭;李迎新;;以蒙特卡洛方法建立组织中光剂量数学模型:分析激光对肝组织的损伤[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蒋景英;人体内成分无创光谱检测中测量条件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 陈晓冬;自体荧光法诊断早期胃肠癌的方法和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1年
3 李晓霞;人体血液成分无创检测的动态光谱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阮军;光动力疗法的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2 任晓楠;生物组织中光能量传输与分布的蒙特卡罗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高迪;光在生物组织中传播的蒙特卡罗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徐朝辉;光动力疗法中光动力剂量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王旭;激光治疗肝癌的治疗计划系统基础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6 吕依洋;光学相关断层扫描对白内障患者黄斑病变的诊断应用[D];暨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玉瑞;唐源宏;李川;;光纤Bragg光栅流量传感器[J];传感技术学报;2010年04期
2 刘纯龙;王红理;方湘怡;程向明;;基于迈克尔逊干涉仪的SPR传感器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0年05期
3 张向林;陶果;刘新茹;;光纤传感器在油田开发测井中的应用[J];测井技术;2006年03期
4 康崇;刘佳杰;黄宗军;张晓峻;张杨;王大伟;;F-P型同振式光纤矢量水听器相位产生载波解调算法[J];光电子.激光;2011年01期
5 郭澎;常胜江;;干涉型光相位传感系统信号频率特性的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1年06期
6 张倩;乔学光;傅海威;;光纤流量传感器的进展[J];光通信研究;2007年03期
7 石磊;刘佳;郑信文;曾立波;吴琼水;;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干涉仪系统的设计[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年06期
8 刘敏敏;周峰;杜志顺;;光纤传感器在石油测井中的应用[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8年03期
9 林雪松;王淑荣;李福田;;空间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用全柔性机构的设计及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2005年06期
10 董瑛,相里斌,赵葆常;大孔径静态干涉成像光谱仪的干涉系统分析[J];光学学报;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杰;张海涛;;相移点衍射干涉仪重复性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杨俊麒;邹晖;胡毅;;延迟干涉仪原理及控制方法[A];2009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舒桦;;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的研制及在激光状态方程中的首次应用[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9年版)[C];2010年
4 方智恒;王伟;王琛;孙今人;傅思祖;顾援;王世绩;;马赫-贞德尔干涉仪的调节[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5 别业广;熊俊松;;德布罗意波及原子波干涉仪[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鸣;郭冬梅;;基于修正相移技术的激光自混合干涉仪[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耿生群;吴嗣亮;;载波相位误差对干涉仪的影响及纠正方法[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刘景峰;李艳秋;刘克;;移相式点衍射干涉仪的几个关键技术[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一)[C];2007年
9 王青;;干涉原理与干涉仪标准的思考[A];2008年江苏省计量测试学术论文集[C];2008年
10 唐远河;郜海阳;段晓东;贾奇杰;屈欧阳;曹显刚;;地基气辉成像干涉仪的研制[A];第十四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王小龙;可在室温下工作的量子干涉仪问世[N];科技日报;2010年
2 通讯员 胡胜友 记者 李凝;华裔科学家发现一颗绕幼年恒星转的行星[N];科技日报;2006年
3 胡胜友;华裔科学家发现新行星[N];大众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封皓;基于双Mach-Zehnder干涉仪结构的光纤管道安全预警系统建模及定位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施宇锋;星载红外光谱仪干涉分系统的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汪丽;干涉法大气风场探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7年
4 李振华;实现涡旋光束及光强图样调制的多孔干涉仪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陈华;高精度面形检测中环境扰动因素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金泉;毫米波干涉仪信号处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2 许静静;多普勒光纤速度干涉仪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刘玉圣;高精度线性衍射光栅干涉仪系统的研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4 吴仁安;移相式红外泰曼干涉仪的研究与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5 张城;点衍射干涉仪关键器件设计与基准波前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6 盖宇龙;基于耦合谐振腔干涉仪的相位调制技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庄严;ф600mm干涉仪系统传递函数的检测与分析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8 朱晓亮;利用光纤马赫曾德干涉仪实现的光学双稳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杨亚良;光纤插针三维形貌与几何参数检测干涉仪的研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杨珂;基于共光路干涉技术的光纤传感系统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65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865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