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和功能

发布时间:2018-06-06 11:45

  本文选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树突状细胞 ; 参考:《中原医刊》2006年08期


【摘要】: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免疫调节作用以探讨防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可能途径。方法将培养第5天的人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以每孔1×106密度种于24孔培养板,与等体积3~6代MSC上清混合培养48h,加脂多糖(100ng/m 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0ng/m l)促DC成熟,观察试验组与对照组树突状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及其分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IL-12的变化,并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树突状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流式免疫分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树突状细胞成熟表面标志CD83、协同刺激分子CD80表达降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IL-12浓度混合培养组减少41.7%(P0.05),IL-10浓度无变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混合培养组降低(P0.01)。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可抑制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和功能,诱导免疫耐受。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munomodulatory effect of 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approach to prevent and cure GVHD in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dendritic cells derived from human monocytes on the 5th day were seeded on a 24-well culture plate with density of 1 脳 10 ~ 6 per pore, mixed with MSC supernatant of equal volume of 3 ~ 6 passages for 48h. The DC matured with lipopolysaccharide (100ng / ml)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伪 -TNF- 伪 (10ng / ml). The immunophenotypic changes of dendritic cells and the changes of IL-12 secreting cytokines were observ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proliferation of lymphocytes stimulated by dendritic cells was detected by 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CD83, a marker of dendritic cell maturation surface, de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co-stimulator CD80,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IL-10 decreased 41.7% in co-culture group by Elisa. The proliferation ability of lymphocytes was stimulated by mixed culture. Conclusion the supernatant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an inhibit the maturation and function of monocyte derived dendritic cells and induce immune tolerance.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郑州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
【分类号】:R3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胜富,冯刚,步宏,李幼平,张杰,杨宇如,卢一平;成人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及成熟调控[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2年02期

2 朱学军,曹雪涛,于益芝,陈国友,万涛,马施华,唐华,章卫平;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扩增及鉴定[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199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蓉华;王昕;赵树铭;;DC瘤苗激活的T淋巴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效应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0年02期

2 侯治富,郭楠,卜丽莎,高申,郑德明,高嵩,才华;未成熟DCs诱导同种免疫低应答及CD14分子在DCs上的表达[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4期

3 侯治富,郭楠,高申,郑德明,卜丽莎,高嵩,才华;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诱导与鉴定[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5期

4 史蓉华;范娅涵;赵树铭;;人外周血富集白细胞层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培养与鉴定[J];重庆医学;2009年10期

5 王正昕,张明徽,李楠,王元和,付志仁,王强,曹雪涛;人肿瘤细胞培养上清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7期

6 刘书逊,于益芝,张明徽,王闻雅,宋文刚,安华章,徐红梅,郭振红,齐润姿,曹雪涛;TRAIL及其受体在人树突状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调控[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10期

7 吴淼,余佩武,蔡志民,吴军,王自强,周立新;负载胃癌酸洗抗原树突状细胞诱导高效特异的抗胃癌细胞效应[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10期

8 韩少荣,汪森明,张积仁,张健,曹漫明,李晓平;动员人外周造血祖细胞定向诱导树突状细胞[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9 陈君敏;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的免疫治疗[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10 陈强,陈明水,何海新,叶韵斌,张其中,李洁羽,周智峰,陈淑萍,徐莉敏;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和脐血CD_(34)~+细胞来源的树突细胞比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卢实春;赖威;李幼平;严律南;李波;李胜富;刘隽;戴军;赵冀;吕丽娜;;肝移植受体术后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乙肝表面抗原提呈功能检测[A];第一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暨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攻关协作组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璁;刘丽华;单保恩;;IL-27促进DC分化成熟及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环境危害与健康防护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正昕;肿瘤微环境中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和免疫学功能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2 李楠;人树突状细胞来源的新分子Siglec-10和人骨髓基质细胞来源的新分子PHDP的克隆与功能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3 朱波;肿瘤抗原TRAG-3的免疫识别及其免疫效应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4 陈玮;骨髓基质细胞来源的新型凋亡诱导分子LAPF的功能研究:LAPF募集磷酸化p53(ser-15)至溶酶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D];浙江大学;2004年

5 陈贵海;阴虚与动态衰老假说[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6 赵永亮;gp96-多肽复合物树突状细胞疫苗抗胃癌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7 李长菲;一种新型凋亡相关蛋白EAPF的克隆及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王飞;人乳头瘤病毒11型早期蛋白E7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转染树突状细胞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9 蔡永国;肝素酶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对胃癌细胞的免疫效应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10 卓文丽;膀胱移行细胞癌表达环氧化酶-2对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玉红;高强度聚焦超声制备肿瘤抗原致敏DC及其体外诱导T细胞产生IFN-γ的研究[D];泰山医学院;2005年

2 杨雪;高强度聚焦超声制备DC瘤苗及其治疗作用和促肿瘤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D];泰山医学院;2007年

3 远洋;SOCS1沉默增强树突状细胞抗喉癌免疫效应[D];辽宁医学院;2011年

4 曹征;人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诱导CTL对BGC823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D];郑州大学;2011年

5 韩少荣;体外克隆化培养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及相关分子免疫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6 张建芳;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与超抗原联合诱导抗肺癌免疫反应[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7 潘春华;成熟DC培养方法的修饰优化及与肿瘤细胞化疗药物敏感试验相关性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8 谢芳艺;Epstein-Barr病毒潜伏膜蛋白2A重组痘苗病毒转染DCs及特异性CTL的体外诱导[D];南京医科大学;2001年

9 张怡;致敏DC诱导CTL特异性杀伤HL60细胞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10 李t$;肺癌细胞总RNA转染DC体外诱导肺癌患者抗瘤免疫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幼平;树突状细胞与移植免疫耐受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7年04期

2 陈蕴颖,步宏;树突状细胞的表面标志及其免疫学意义[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8年04期

3 章卫平,曹雪涛,黄欣,王建莉,张明徽,叶天星;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融合后的瘤苗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1997年01期

4 章卫平,曹雪涛,张明徽,黄欣,朱学军,叶天星;GM-CSF重组腺病毒扩增的骨髓树突状细胞体外经肿瘤抗原刺激后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启;舒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排斥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年09期

2 杨靖;曾秋棠;毛晓波;梁从俊;郭和平;;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7年10期

3 韩德恩,张新晨;肝移植免疫耐受细胞迁移学说及研究进展[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赵鸿,王翔,张元芳,丁强,瞿连喜,吴忠,陈波,古涛;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联合骨髓移植诱导肾移植大鼠免疫耐受及其机制[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5年01期

5 朱学军;曹雪涛;;树突状细胞与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8年06期

6 张文颖;;IDO、树突状细胞与免疫耐受[J];国际免疫学杂志;2006年06期

7 姚茹冰;高佩芳;蔡辉;;树突状细胞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年09期

8 刘金鹏;邓春艳;齐晖;李富荣;;体外DCs在抗CD45RB抗体诱导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0年02期

9 孙鲲,林科雄,吴奎,夏俊波,王长征;Serrate1基因转染对小鼠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7期

10 陈希炜,郑峻松;树突状细胞在移植免疫耐受诱导中的作用[J];免疫学杂志;2001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毛毛;吴健;张奇;侯静波;于波;;中药苏木单体PrA衍生物通过抑制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状态诱导移植物免疫耐受[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杨月;;树突状细胞与HBV免疫耐受[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王翔;赵鸿;张元芳;丁强;瞿连喜;;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低反应保护大鼠移植肾脏的研究[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方敏;于光;龚敏;刘莉;龚非力;;输注表达IDO供者来源树突状细胞上调CD4+CD25+Treg诱导皮肤移植免疫耐受[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吴晓燕;施秉银;;共刺激分子CD40基因沉默的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Graves病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A];2008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列研讨会暨中青年英文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6 夏圣;许熊飞;郭振红;易海;岳思标;厉倩;曹雪涛;;肝脏基质微环境诱导造血前体细胞分化成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的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7 张伟;葛薇;李长虹;韩钦;邓为民;尤胜国;赵春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和功能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徐述雄;孙兆林;李敛;刘军;何坚;宋大龙;单刚;刘宏;吴雄飞;;VSIG4重组腺病毒转染的树突状细胞抑制T细胞生物学功能[A];第十七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刘茜;陆江阳;王晓红;曲冰杰;李韶然;康佳蕊;;酵母多糖致伤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PD-1、PD-L1的表达及意义[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刘光泽;熊一力;贾彦征;王洪敏;;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树突状细胞提呈功能的初步研究(摘要)[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雪飞;树突状细胞“面目”更清晰[N];健康报;2004年

2 章静波;干细胞研究新动向[N];健康报;2009年

3 崔振宇;乙肝疫苗有助于打破免疫耐受[N];健康报;2002年

4 记者 白毅;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成熟树突状细胞增殖分化[N];中国医药报;2009年

5 赵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减轻排异反应[N];健康报;2004年

6 张献怀;树突状细胞疗法治疗恶性黑色素瘤[N];中国医药报;2004年

7 方彤;树突状细胞瘤苗新进展[N];健康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沈湫莎;这一次,诺奖会不会颁给逝者[N];文汇报;2011年

9 董家鸿;免疫耐受:梦寐以求“上上之策”[N];健康报;2003年

10 记者 毛黎;美发现一种“超级”形态酶[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鸿;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联合骨髓移植诱导大鼠异体肾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张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3 李秀东;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异基因肝移植模型大鼠免疫耐受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徐东亮;核因子-κB寡聚脱氧核苷酸诱骗剂处理的供受者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王宏伟;肺间质树突状细胞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免疫激活与免疫耐受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6 王全兴;非成熟型树突状细胞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7 韩从辉;霉酚酸酯处理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同种移植耐受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8 韩澍;吲哚胺2,3-过氧化酶基因修饰的骨髓树突状细胞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及其机理[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9 单骄宇;细粒棘球蚴致树突状细胞免疫耐受的机制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10 赵毅;青藤碱对RA患者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伟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和功能[D];郑州大学;2006年

2 米克科;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原性及诱导免疫耐受作用的临床应用[D];吉林大学;2009年

3 贾哲;不同刺激因子对树突状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4 吴卫疆;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对哮喘小鼠气道变应性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D];浙江大学;2006年

5 翟光地;在异种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中MSCs修饰胸腺的可行性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朱震;MSCs修饰受体胸腺对异种心脏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宋宁霞;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8 姜艳;人外周血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体外扩增、鉴定及抗成熟特性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9 顾春瑜;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免疫学功能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10 骆志清;zVAD-fmk对imDC诱导初始性CD4~+T细胞分化为Treg影响的体外研究[D];南华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86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986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2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