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新型佐剂CpG ODN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8-18 15:53
【摘要】:目的:对CpG ODN对免疫系统的作用、作为疫苗佐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CpG ODN作为新型佐剂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与CpG ODN免疫刺激活性、疫苗佐剂作用和安全性研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CpG ODN具有强免疫刺激作用,能促进DC、B细胞、NK、巨噬细胞等的增殖或活化,具有促进Th1型免疫应答的特点,CpG ODN的免疫刺激作用与激活TLR9有关。CpG ODN,尤其是B型CpG ODN,可作为佐剂增强针对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性疫苗和针对感染性疾病或肿瘤的治疗性疫苗的免疫效应。现有资料显示CpG ODN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在引起注射部位反应和过敏反应等方面,CpG ODN的安全性优于传统佐剂,但较高剂量下会引起一些其他方面的毒性作用。对CpG ODN结构及其传递系统的研究和改进是提高其临床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结论:CpG ODN具有强大的促进免疫应答的作用,是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一种新型疫苗佐剂,目前CpG ODN的安全性尚未被完全阐明,有待于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Abstract]:Objective: to review the effects of CpG ODN on the immune system,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pG ODN as a vaccine adjuvant,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CpG ODN as a new adjuvant. Methods: recent literatures about CpG ODN immunostimulatory activity, vaccine adjuvant and safety were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Results: CpG ODN had a strong immunostimulatory effect and could promote the proliferation or activation of NK and macrophages in DCB cells. The immunostimulatory effect of CpG ODN is related to the activation of TLR9. CpG ODNs, especially type B CpG ODNs, can be used as adjuvants to enhance the preventive vaccine against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r tumors. Immune effects of therapeutic vaccines. The available data show that CpG ODN has better safety in a certain dose range, the safety of CpG ODN is superior to that of traditional adjuvant in causing injection site reaction and allergic reaction, but higher dose can cause some other toxic effects. The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of CpG ODN structure and its delivery system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Conclusion: CpG ODN is a novel vaccine adjuvant with potential application prospects, and the safety of CpG ODN has not been fully elucidated, which needs further study.
【作者单位】: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 药物非临床安全评价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基金】: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302001,2012ZX09505001-004)
【分类号】:R3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洋;耿兴超;汪巨峰;李波;;疫苗佐剂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广蕊;孟民杰;;CpG-ODN抗肿瘤增敏作用的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郭丽娜;张瑞鑫;程俐芬;曹宁贤;任有蛇;;附睾中脂质运载蛋白家族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3年10期

3 史巧芸;荣辉;郭莳雨;贾晓晓;张珈宁;朱华培;杜丽;成鹰;焦寒伟;王凤阳;;羊布鲁菌外膜蛋白Bp-26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J];动物医学进展;2013年09期

4 秦艳;吴玉玉;白瑞珍;浦勇;周心一;齐晓薇;;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中TLR7 TLR9及MyD88的表达[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5 郑源强;刘超;张明;韩新荣;;羊布鲁氏菌M5株P39基因的克隆与分析鉴定[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邓丽芳;黄亚宁;罗雯;;布鲁菌病疫苗研制进展[J];陕西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7 石艳春;韩X;毛颖佳;郑源强;;共表达羊布氏菌P39基因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逆转录病毒质粒的构建[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1年07期

8 孙梯业;颜伟;周宁新;;CpG ODN免疫活性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实用癌症杂志;2009年06期

9 蒋宫平;骆翔;程晓波;佘振南;宋艳志;邓意辉;;挤出法制备乳剂的工艺优化[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3年08期

10 邱春红;陈开廷;王永堂;鲁秀敏;;核酸疫苗的安全性及其优化策略研究[J];生命科学;2013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艳玲;羊布鲁氏菌蛋白质组学分析及免疫候选抗原的筛选与鉴定[D];吉林大学;2011年

2 陈欢;阳离子聚合物介导的基因输送在复合组织再生修复中的应用及免疫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司丽慧;CSR-CTL对卵巢癌细胞杀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曹涤非;流产布鲁氏菌Omp25与L7/L12促巨噬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5 张蕾;几种布鲁菌抗原的免疫学特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6 李雯;猴免疫缺陷病毒P27基因的克隆、表达、单克隆抗体制备和鉴定[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朱玮;β-葡聚糖增强大鼠乳腺上皮细胞的自主防御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李丽杰;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作为免疫佐剂的免疫效果的研究和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9 郑志坤;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在一氧化氮预处理对小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过程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罗双灵;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9mRNA的表达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杰;布鲁氏菌蛋白芯片的研制及抗体谱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2 胡剑飞;布鲁菌的分离鉴定及omp31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璞;产气荚膜梭菌与化脓隐秘杆菌二联灭活疫苗的制备及体液免疫效果评价[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4 刘朕哲;阳离子明胶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孙瑞;CpG ODNs在水产养殖甲壳类动物中免疫增强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6 刘敏;miR-23a,miR-24-2和miR-27a在炎症反应中的表达及其在LPS诱导的巨噬细胞活化中的调节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7 邵杰;不同EV71灭活疫苗诱导小鼠TLRs应答的比较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杨宝宏;乳腺癌患者髓系来源抑制细胞的临床观察及相关免疫耐受机制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9 陈铭;CpG-c41对TLRs信号通路的交互影响及其抗类风湿关节炎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10 邱平;雌激素受体α和β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瑶;李云珠;俞善昌;邵洁;;Poly(I:C)模拟RNA病毒在气道炎症研究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09年08期

2 霍宁波;;人用免疫佐剂的前景展望[J];齐鲁药事;2010年02期

3 罗清琼;陈万涛;胡水清;陈福祥;;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TLR3表达及其配体poly(I:C)的诱导凋亡作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1期

4 王磊;覃少华;愈吉杰;荣俊;江善祥;;聚肌胞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蓄积毒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1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艳琴,李光富,朱鸿飞,邵国青,张兆松,张映,聂向庭;体外筛选对猪具有免疫刺激活性的CpG ODN[J];现代免疫学;2003年04期

2 徐文;程尧;温建新;王金宝;;CpG-ODN免疫增强序列的筛选[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3 修方明;DNA激活天然免疫应答必需DNA-PKcs[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1年05期

4 毛群颖;两种新型佐剂的免疫学研究及应用[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2年04期

5 周康凤,毛子安,钱汶;含CpG基序的寡聚脱氧核苷酸佐剂对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4年02期

6 龙行华;白细胞介素1及其合成肽163-171用作疫苗佐剂[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4年01期

7 王u&;陈群;王兴;张燕;马丽;汪中强;;乙肝疫苗联合含CpG基序寡脱氧核苷酸和卡介苗对小鼠的免疫应答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年17期

8 TaylorCE,谢建云;细胞因子用作疫苗佐剂:抗原特异性应答不同于多克隆应答[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6年04期

9 于小泳;聚丙烯酸烷酯用作疫苗佐剂[英][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9年02期

10 王立亚;;免疫前抗体水平对有关多糖抗原免疫应答特异性的影响[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自平;;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椎间孔外口松解术的解剖学基础及安全性研究[A];全国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郑学礼;;蚊的自然免疫应答[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何家禄;张志芳;;家蚕生物反应器的安全性研究[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严琳;陈焕春;;猪白细胞介素2(IL-2)与白细胞介素6(IL-6)作为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A];猪的重要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防检疫专业委员会第7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5 韦先超;;转基因鱼安全性评价[A];2009(威海)中国现代渔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靳彦文;钟辉;马清钧;;恶性疟原虫DNA疫苗的安全性研究[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窦永喜;景志忠;候俊琳;骆学农;才学鹏;;细胞因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窦永喜;景志忠;候俊琳;骆学农;才学鹏;;细胞因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窦永喜;景志忠;候俊琳;骆学农;才学鹏;;细胞因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石卓;舒强;方向明;;β-防御素在机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A];浙江省免疫学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金元;动物爱听音乐成未解谜团[N];北京科技报;2006年

2 胡景杰;我国完成禽流感关键基础科学问题研究[N];中国医药报;2010年

3 记者 王丹;禽流感基础研究获多项原创性成果[N];健康报;2010年

4 记者  毛黎;飞扬在空气中的威胁[N];科技日报;2006年

5 前进;艾滋病病毒入侵破坏免疫系统机理已查明[N];中国社会报;2006年

6 白毅;UXT蛋白可增强转录因子NF—κB活性[N];中国医药报;2007年

7 海文;基因疫苗临床研究新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1年

8 记者  毛黎;艾滋病病毒破坏免疫系统机理查明[N];科技日报;2006年

9 记者 李海英;沈阳协合四菌种搭神七问天[N];沈阳日报;2008年

10 杨淑娟;病原体塑造人类基因多样性[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明发;NOD1/NOD2介导的天然免疫应答对HBV持续复制的影响及其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温建新;含有CpG基序的PRRSV ORF5基因的真核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免疫反应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3 钟石根;血吸虫病抗独特型抗体疫苗佐剂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4 刘志华;用腺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研究HBV/C区热点变异对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5 韩双艳;单纯疱疹病毒Ⅱ型DNA疫苗的构建及免疫学性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

6 刘蓓;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CD100表达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疾病的关系[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7 陈丽珊;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抗原基因pcx3的构建、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陈泽宇;以肺炎球菌溶血素为载体的中耳炎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制备及免疫原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张炜;基因佐剂促进不同乙肝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的动态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李光富;日本血吸虫复合表位及其在CpG ODN协同下诱导的Th1应答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D];南京医科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玲;CpG ODN增效重组口蹄疫病毒疫苗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靳艳;CpG基序重组质粒增强小鼠免疫和抗病力的效应[D];四川大学;2007年

3 郭晓宇;含CpG基序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遗传稳定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4 杨婧婧;锦灯笼茎碱提水溶性多糖的结构及免疫增强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方强;家禽Toll样受体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不同品种鸡抗沙门菌感染天然免疫应答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6 孙英军;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致免疫应答差异的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7 唐秋琳;一株产黄色素红黄霉Monascus HB-5的发酵条件及色素稳定性、安全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陈茂林;甲醛气道刺激作用生物靶分子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刚;志贺毒素B亚单位与柯萨奇病毒B组3型VP1融合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的观察[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10 袁太宁;HPV外壳蛋白L1的B细胞共同表位短肽免疫学特性的研究[D];三峡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89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189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0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