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bFGF对前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在体移植和自体脂肪微粒注射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3 16:34
【摘要】: 背景软组织在维持面部和躯体轮廓中起着重要作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目前仍然是整形外科面临的挑战之一,严重的深度烧伤,肿瘤切除术后,半侧颜面萎缩等先天性缺损疾病等都存在软组织缺损的问题。其中脂肪组织缺损是其主要表现之一。自Neuber在1893年完成了第1例用多个自体游离的小脂肪块填充软组织缺损的脂肪移植手术取得满意的疗效后,到20世纪初脂肪移植手术甚为流行。因此项技术操作简单,不需附加切口,不留瘢痕,组织相容性好,所以在整形及美容外科的许多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因为存在着脂肪细胞成活率低,较高的吸收率和纤维化问题,临床效果并不理想.另外脂肪移植后的吸收率的检查缺乏一个客观的标准。 对前脂肪细胞性质的认识为将脂肪视为可移植的组织材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前脂肪细胞不含脂滴,体积小,有促血管生成特性,在细胞的收集与移植过程中比成熟的脂肪细胞更能耐受缺血与创伤,在脂肪移植后的缺血期,使单个细胞比块状脂肪更易通过细胞融合而成活.如果我们利用现有的理论,首先得到患者的前体脂肪细胞,然后在体外促进其增殖分化成成熟的脂肪细胞,就可以随时用它来填充自身的软组织缺损。这就等于建立了一个无限量的脂肪组织库,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取货。目前对人前脂肪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还处于研究阶段。 目的 1、通过临床研究建立一个客观脂肪移植成活率的影象学判断标准,并借此观察临床bFGF对注射脂肪成活率的作用; 2、观察bFGF对体外培养的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3、观察bFGF对移植于裸鼠体内前脂肪细胞成脂的影响。为脂肪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开辟一条新的思路。 方法 (一)1、无菌条件下抽吸的脂肪组织消化、用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Pra,并进行传代扩增;观察细胞形态。 2、将第二代细胞按10~4个/孔(含100μl培养液)接种于96孔板(每板分2组,每组3×8孔,其中1组为对照),实验组加入生长因子(bFGF10 ng/ml),每天以MTT法观测细胞增殖情况,绘制生长曲线。 3、将第二代细胞按104个/孔(含100μl培养液)接种于96孔板(每板分2组,每组3×8孔,其中1组为对照)。培养2天待细胞融合后后加入分化培养基,实验组加入生长因子(bFGF10 ng/ml),对照组为仅含10%小牛血清的人前脂肪细胞分化培养液。测定脂肪细胞甘油三酯的合成量。 4、统计学方法处理。 (二)1、制备前脂肪细胞悬液:第二代前脂肪细胞以3×10~4/ml密度接种培养瓶中,在37℃,5%CO_2培养,第2天,换分化培养基培养2天后,胰酶消化,以普通培养液制成3×10~4/ml细胞悬液,分成两组,A组内含10 ng/ml重组人b FGF;B组不含重组人b FGF。 2、ADM用15%胎牛血清DMEM/F12培养液浸泡24h待用。 3、细胞生物支架复合体的制备:将经15%胎牛血清DMEM/F12培养液浸泡过的片状生物支架置于培养板内,每孔1片,共12孔。实验分为三组,每组4孔,a组加入A组细胞悬液100ul;b组加入B组细胞悬液100ul;c组加入不含细胞的普通培养液100ul.各组液体由移液枪均匀滴在ADM表面,静置10分钟。 4、细胞支架复合体植入裸鼠皮下,8周后取材。 5、组织学检查:将上述标本材料经10%中性甲醛固定后,石蜡包埋并切片,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变化。 6、在200倍光镜下,每张切片选5个视野,记数生成脂肪细胞数目,取平均植(x±s表示)代表脂肪密度,比较三组间差异。 7、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鉴定脂肪组织来源。(三)1、2006年1月-2007年1月,选取女性双侧颞部凹陷要求手术者20例行颗粒脂肪注射填充术。 2、自体脂肪颗粒的制备:采用注射器针式吸脂法(16号针头),于皮下脂肪层放射状吸取足量脂肪混悬液,过滤、冲洗,每20ml脂肪颗粒中注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00U及庆大霉素8000U,混匀备用。 3、脂肪颗粒的注射:注射总量约为预测脂肪量×150%+局部浸润麻药量。 4、注射手术结束后第二天、三月分别照相,CT成像。 5、3月后技算脂肪吸收率,判断疗效。 结果 (一)1、重组人bFGF对前脂肪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与对照组比较第1,2天差异不明显,随时间的推移,第6-7天到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bFGF刺激前脂肪细胞倍增时间提前12小时。 2、加入bFGF(10 ng/ml)的前脂肪细胞分化提前,细胞内合成的脂肪小滴更多;诱导分化第3天时,前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总量轻度升高,到分化6天和9天时,甘油三酯总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二)1、8周后取材的细胞支架复合体HE染色显示 (1)c组,在裸鼠皮下,脱细胞异体真皮支架表面和真皮内都没有观察到脂肪细胞: (2)b组,在裸鼠皮下,脱细胞异体真皮支架表面和真皮内有脂肪细胞存活,但脂肪细胞散在,密度较a组低: (3)a组,成活的脂肪细胞较多,在真皮表面有成团的脂肪细胞,脂肪细胞可深入真皮内。在放大200倍镜下a组脂肪细胞的数目(77±56/视野)较b组(66±44/视野)增加明显。支架内有新生血管形成。 2、免疫组化显示a、b组组都有阳性细胞染色,证明存活的脂肪细胞是人源性的。a组阳性细胞较b组阳性细胞多,c组无阳性细胞染色。 (三)1、本组20例40个凹陷部位,每部位每次脂肪颗粒注射量10ml~16ml,平均11ml术,后无感染、血肿、脂肪液化、脂肪栓塞发生,1-3月内均可见移植物部分吸收体积变小,3个月后外形基本稳定。一次注射后优16个部位(40%),良20个部位(50%),差4个部位(10%)。 2、CT检测3月后注射脂肪吸收率27%±5.6% 结论 1、b FGF对体外培养的前脂肪细胞的有明显的促增殖分化作用。 2、b FGF对移植于裸鼠体内的人前脂肪细胞有明显的促成脂作用。其可能原因为bFGF促进了脂肪细胞的在体内的增殖和分化;bFGF缩短了移植组织内形成血管的时间,使移植的脂肪细胞缩短了体内缺血缺氧的时间,有更多的脂肪细胞存活。 3、脱细胞异体真皮是一种良好的脂肪组织化工程的支架材料 4、bFGF能够提高临床脂肪移植的成活率。 5、计算机辅助CT成像技术检测注射脂肪后吸收率这一无创方法客观、准确,值得在临床研究中推广。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329;R6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华;脱细胞真皮应用的研究现状[J];安徽医学;2004年03期

2 张立海,胡敏;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5年04期

3 李青峰;自体脂肪颗粒移植临床应用回顾与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05年01期

4 马越波,戴峥,林君飞;自体颗粒脂肪移植乳房隆起术[J];宁波医学;1999年05期

5 程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用于颗粒脂肪移植术的临床体会[J];四川医学;2005年12期

6 张崇本;脂肪细胞的分化及调控[J];生理科学进展;2004年01期

7 张新合,高建华;脂肪颗粒注射移植[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1999年03期

8 梅媚,张力新,万柏坤;基于CT图像的势函数聚类分割人体脂肪检测[J];天津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9 杜俊杰,罗卓荆,胡蕴玉,曹艳杰,袁志,吕荣,李丹;骨形态发生蛋白-2、β转化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体内诱导成骨中的协同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14期

10 赵焕童,李湘洲,王歧刚,刘海鹰,周晓力,邓诗琳;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愈合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23期



本文编号:23520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3520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3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