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兔颈总动脉破裂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的建立

发布时间:2019-04-17 20:31
【摘要】:目的建立负压吸引激发兔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建立破裂斑块模型。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n=10)、高脂饲养组(n=10)和球囊损伤+高脂饲养组(n=10)。饲养8周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血流速度等,评估动脉IMT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采用"腔外负压"法诱导斑块破裂并处死动物,观察诱发斑块破裂成功率,在肉眼及光镜下观察颈动脉内膜形态特征。结果球囊损伤+高脂饲养组、高脂饲养组的颈总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IMT显著厚于对照组,颈总动脉内径显著短于对照组;球囊损伤+高脂饲养组的颈总动脉内径显著短于高脂饲养组,IMT显著厚于高脂饲养组,颈总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快于高脂饲养组(P0.05)。球囊损伤+高脂饲养组可见平滑肌细胞增生,脂质、炎症细胞、泡沫细胞浸润,符合不稳定性斑块特征,有8例诱发斑块破裂,1例死亡;高脂饲养组可见内膜下脂质沉积,炎症细胞浸润,但内皮细胞完整,内弹力板排列整齐,1例诱发斑块破裂,无动物死亡;对照组内皮细胞完整,中层平滑肌细胞排列整齐,无一例诱发斑块破裂,无动物死亡。结论本实验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模型成功率高,动物死亡率低,实验操作简便易行,为冠心病的生理、病理及药物学效应方面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平台。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rabbit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rupture model by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Methods Thirty healthy male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control group (n = 10), high fat feeding group (n = 10) and balloon injury group (n = 10). After 8 weeks of feeding, the internal diameter of common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 and blood flow velocity of carotid artery were measured b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T and the degree of atherosclerosis was evaluated. "Extraluminal negative pressure" was used to induce plaque rupture and the animals were killed to observe the successful rate of plaque rupture, and to observe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arotid intima under naked eyes and light microscope. Results the blood flow velocity of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y in the high fat feeding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fas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MT was significantly thick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ternal diameter of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y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ternal diameter of common carotid artery in the high fat feeding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high fat feeding group, and the IMT was significantly thicker than the high fat feeding group. The blood flow velocity of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y was significantly faster than that of the high fat feeding group (P0.05). Smooth muscle cell proliferation, lipid, inflammatory cells and foam cell infiltration were observed in the high fat feeding group with balloon injury,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stable plaques. 8 cases induced plaque rupture and 1 case died. In the high fat feeding group, subintimal lipid deposition and infiltration of inflammatory cells were observed, but endothelial cells were intact, internal elastic plates were arranged neatly, one case induced plaque rupture, and no animal death was found. In the control group, endothelial cells were intact, smooth muscle cells in the middle layer were arranged neatly, and no plaque rupture or animal death was induced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experimental model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 rupture has a high success rate, low animal mortality, simple and easy operation, and provides a reliable experimental platform for the study of physiological, patholog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心内科;
【基金】:河南省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 郑州市博士基金项目资助(2010-010021)
【分类号】:R-33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祥;;纳米医学在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进展[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2 胡健;张明玺;李志丹;王锐;;麝香保心丸预防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50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年15期

3 徐戈;黄琛;李志乐;文伟明;欧婷;王利兵;;烟酸对高脂血症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胆固醇逆转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年10期

4 朱太卿;张莉峰;袁学谦;肖悠美;张存玲;王慧贞;王焕荣;王爱丽;;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Th17水平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年03期

5 赵璐;刘永峰;李建科;库婷;;脂质代谢网通路关键基因调控牛肉品质的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3年06期

6 郭明;高铸烨;王培利;史大卓;;中药防治血脂异常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3年12期

7 杨汀;樊光辉;刁波;;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外周血Treg、IL-17检测及意义[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年08期

8 阮叶兰;韩璐;陈玉岚;刘熠雯;徐新娟;;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与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8期

9 王热华;林锋;陈诗泉;浦晓东;;血栓弹力图评估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的临床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年17期

10 蔡蒙杰;曹明盼;王杰;张新凤;;18种畲药植物的抗氧化能力比较[J];中成药;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Li Tingting;Tian Hongbo;Zhao Yuxia;An Fengshuang;Zhang Lei;Zhang Jianning;Peng Jie;Zhang Yun;Guo Yuan;;Heme oxygenase-1 inhibits progression and destabilization of vulnerable plaques in a rabbit model of atherosclerosis[A];山东省医学会第十一次老年医学分会学术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耘红;睡眠剥夺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2 赵艳峰;eIF-2α磷酸化在E-/B48脂蛋白诱导泡沫细胞形成中的作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贾晓健;以HDL受体SR-BI基因3'UTR为靶点的microRNA和小分子化合物的发现及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王伟;ABCG1基因功能调节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中的作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5 王丽莉;MiR-146a对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炎症的影响及普罗布考/瑞舒伐他汀的干预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6 田国平;MiR-467b靶向调控小鼠巨噬细胞LPL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3年

7 伊男;衣霉素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8 陈镜楼;渐尖毛蕨的生物活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戴菱菱;巨噬细胞的替代激活抑制脂毒性引起的巨噬细胞死亡[D];中南大学;2013年

10 任萍萍;主动脉瘤与夹层病变中ADAMTS-4作用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臻;三联消石法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2 徐洋;吴茱萸总碱和吴茱萸次碱对球囊损伤所致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增生影响的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3年

3 苏俊;温阳振衰颗粒对阿霉素诱导性慢性心衰模型兔的作用及其对心肌JNK表达的影响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梁家红;甘草查尔酮A对Ox-LDL诱导RPAECs炎症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5 金冬霞;免疫球蛋白及共刺激分子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6 刘方兰;白藜芦醇诱导线粒体自噬修复巨噬细胞氧化损伤[D];暨南大学;2013年

7 林辉煌;慢性间歇性缺氧对孕鼠子代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Caveolin-1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8 黄江伟;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及斑块中的表达及意义[D];南华大学;2013年

9 闫浩;胰岛素对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10 呼延婕;白藜芦醇通过抑制STAT3和AKT信号通路干预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存贤;吴永琴;;异常应力负荷及椎间失稳建立实验性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3期

2 戎冬文;杨晓峰;米振国;王东文;;尿道下裂兔动物模型的建立[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年S2期

3 沈长银;石蓓;赵然尊;许官学;王冬梅;;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学评价[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邢达勇;郝晶;;间接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的研制及其形态学改变[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年06期

5 胡晓峰;刘斌;张敏;张家文;孙一兵;;家兔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及肝功能指标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年03期

6 王威岩;周振坤;李静华;刘军;;电针对实验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VCAM-1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年02期

7 黄乾亮;李美华;李平根;李义云;;弹性蛋白酶诱导兔囊性动脉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学研究[J];广东医学;2010年S1期

8 李丽帆;顾国龙;吴芳;彭义;李金平;;同型半胱氨酸致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J];广西医学;2007年05期

9 蔡国锋;段洪;闵捷;胡大春;赵云秋;邵标;张克强;余林薪;耿承奎;李建军;陈戈;;免疫增强疗法用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治疗的动物实验研究[J];现代医学;2009年01期

10 张祖列;林菁艳;闵苏;董蒲江;;兔两种体外循环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J];重庆医学;2009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铭;陈淑萍;安肖霞;温小红;;改良兔肺原位保存缺血再灌注模型[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8年

2 武晓玲;罗春霞;迟路湘;;高脂饮食加空气干燥术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实验模型[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徐铭;陈淑萍;温小红;安肖霞;徐鹤云;;改良兔肺原位保存缺血再灌注模型[A];2007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陈益丹;邱华平;金肖青;俞迈红;诸剑芳;;针刺对兔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血清IL-1β、TNF-α的影响[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集)[C];2009年

5 贺玮;李志敏;;维拉帕米、中性蛋白酶联合防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五届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李昌煜;郭建友;;抑郁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第二部分)[C];2002年

7 蒋灿华;叶冬霞;陈万涛;林国础;张志愿;邱蔚六;;舌鳞癌SD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A];2004年口腔颌面肿瘤基础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日程及论文集[C];2004年

8 谢瑶;卢昕;王国春;郭健;陈旺;王泰玲;;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治疗的研究[A];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李丽霞;汤永民;沈红强;钱柏芹;罗春芳;张海忠;;急性B淋巴细胞系白血病靶向治疗动物模型的建立[A];中国抗癌协会第七届全国小儿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闫慧博;鲁凯伍;金大地;江建明;;建立稳定的大鼠脊髓全横断模型的实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晓罡;夏季家兔管理要点[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2 杲罡;夏季养兔应抓啥[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3 ;夏季养兔应抓啥[N];通辽日报;2005年

4 张中立 刘黎丽 陈建华;“懒汉”獭兔协会[N];农民日报;2005年

5 吕纪增;幼兔急性腹泻病的防治[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6 孔令文;养兔喂料 三要三不要[N];农民日报;2005年

7 ;养兔巧喂料三要三不要[N];通辽日报;2005年

8 ;秋季养兔六件事[N];山西科技报;2004年

9 刘茹馥;獭兔五种情况下产不出优质皮[N];中国特产报;2004年

10 唐文斌 朱峰;“双兔”:没有终点的品牌之旅[N];江苏经济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宫毅;血流动力学在兔腹主动脉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D];中南大学;2007年

2 冯书章;A/E大肠杆菌疫苗动物模型的研究:兔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疫苗[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2001年

3 石文静;吸氧和血管生长因子在新生小鼠视网膜病发病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4年

4 Oa剑非;Aβ-AD动物模型建立及NGF治疗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5 张慧博;兔脑血流动力学与缺血半暗带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6 胡萍;透镜诱导豚鼠眼屈光状态的改变及豚鼠近视眼巩膜中MMP-2、TIMP-2和生长因子变化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7 许亦权;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犬颞颌关节、下颌骨缺损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8 刘庆华;老年人呼吸机相关肺炎综合干预和发病机制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王小元;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及其免疫重建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邵世坤;创伤性骨关节炎发病机理和初步防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宏宇;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简捷模型建立[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2 吴少帅;脊髓静脉高压动物模型的构建和评价[D];同济大学;2007年

3 车建伟;重组合异种骨复合bFGF治疗兔股骨头坏死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4 林鸿宽;建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5 黄乾亮;弹性蛋白酶诱导兔囊性动脉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学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6 王玉梅;低分子肝素对四环素诱导兔胸膜粘连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7 贾惊宇;兔脊神经后支切断脊柱侧弯动物模型建立[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8 杨克雅;大承气汤证家兔动物模型的研制[D];福建中医学院;2008年

9 李东亮;肺减容术对肺气肿兔膈肌生物力学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10 张闻力;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59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459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b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