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损伤的机制探讨
[Abstract]:Vascular endothelial inju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rteriosclerosis (AS). It is the initiation factor and key link of A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damag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S.
【作者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分类号】:R3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少丹,王颜刚,苗志敏,闫胜利;高尿酸血症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刘晓军;蔡东联;曲丹;何芳;陆琪红;王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和抗氧化系统的损伤作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9年01期
3 郭延松,吴宗贵,杨军柯,黄高忠;大鼠动脉粥样硬化不同阶段的血管紧张素变化[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4 潘德茂;梅卫义;谢文锋;;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J];广东医学;2008年02期
5 王桂霞;刘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制及其药物保护的研究进展[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单海燕;白小涓;刘强;陈香美;;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的形态学研究[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7年03期
7 高玲;陈琴;康丽娜;王涟;宋杰;江时森;徐标;;糖尿病和球囊损伤对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7年08期
8 陈瑶;常培叶;刘志跃;陈明;;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二尖瓣环Em/Am与内皮素相关性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年09期
9 赵平;杨思进;白雪;江云东;晏新;潘红;;动脉粥样硬化兔血浆内皮素和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8年06期
10 陈瑶;刘志跃;;动脉粥样硬化家兔内皮素与血管重构相关性实验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兆通;田凯华;;病程对1型糖尿病血脂、血尿酸水平及并发MS的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张文曦;奚肇庆;;血管内皮细胞在慢阻肺并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3 姚光辉;余新;朱红梅;;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J];中国医药导刊;2008年03期
4 唐春仕;谭利辉;韦利元;唐秀革;周卓东;谭宏儒;;长期应用别嘌醇对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探讨[J];华夏医学;2006年06期
5 章飞飞;韦义萍;高文;关颖;廖海涛;;不同穿刺方向对兔血管损伤的实验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6 徐婧姿;王颜刚;吕婧;;不同浓度尿酸盐对胰岛β细胞炎症及氧化应激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7 刘泽;邹美圣;刘凌;王鲁妮;吴军;王伟;封菊香;;血管紧张素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衰老的诱导作用及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年18期
8 徐晓庆;刘莹;吴宁;杨日芳;胡刚;李锦;;α-氨基苄基磷酸酯类化合物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或高糖损伤的离体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3年05期
9 姜迎;蔺新英;边建朝;姜艳艳;赵莎莎;;硒对砷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2年03期
10 李丽清;任志秋;纪伟东;;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小米中微量元素硒的含量[J];黑龙江粮食;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力;高脂血症对大鼠主动脉壁连接蛋白37、40、43和45 mRNA表达及内皮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2 罗容;枳实降血脂药效组分生物效应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李军;NNMR对动脉粥样硬化独立危险因素所致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调控及其分子途径[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4 金明昌;幼鲤硒缺乏症及其机制和硒需要量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5 贾振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量化辨证标准及络气虚滞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病理生理学基础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6 贾乙;持续性炎症诱发脂代谢紊乱与三七总皂苷及其活性代谢单体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7 王志军;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分析及高脂大鼠血小板活化指标评价与药物干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8 魏述建;PARP和血小板IKKβ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许耘红;睡眠剥夺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10 方靖琴;P2X_7受体调控对EPCs靶向示踪胶质瘤及胶质瘤生长影响的实验影像学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红;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对雏鸭致病性观察[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米清仙;牛磺酸对果糖诱导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苏美;三皮降压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和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王于轩;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IV型胶原表达与肝纤维化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王雪妮;枸杞多糖对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肖恒;不同频率听力损失突发性聋患者的血脂、血小板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7 王琦;尿酸对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细胞模型建立和相关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8 程旭峰;常山县人民医院体检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9 陈敏;RNA干扰沉默Cx43基因表达抑制血管再狭窄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李继东;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兔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实验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兆家,陈作元,金延春;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左室整体舒张功能的研究[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贾乙,李晓辉;炎症因素在泡沫细胞形成中的作用及三七皂苷对其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3 程娉,周玫,杨仕林;电泳纯的LDL的快速提取及Cu~(++)对其氧化修饰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4 徐军霞,陈玲,苏津自,林金秀;高血压患者急性糖负荷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5 郑文洁,赵岩,唐福林;系统性血管炎中抗内皮细胞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年11期
6 张红旗,孙爱军,王克强,葛均波;兔不同血管段内皮细胞的扫描电镜观察[J];解剖学杂志;2004年03期
7 任国庆,黄从新,孙广辉,侯建民;睾酮对雄性家兔腹主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的作用[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1年05期
8 郭延松,吴宗贵,杨军柯,黄高忠;三种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复制方法的比较[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3年05期
9 陈文强,张运,季晓平,张梅,朱永锋,殷乐,姚桂华;球囊拉伤致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4年02期
10 李黎;李凌;刘慧萍;;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与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P选择素、内皮素-1的关系[J];临床荟萃;2007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建忠,来超,谢召宏,李玉亮,隋树建,许顺良;小型猪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模型的建立[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6期
2 刘奕蓉,赵国志,刘学钧;人外侧膝状体的血液供应及其临床意义[J];解剖学杂志;2005年04期
3 郭文昀;宋耀明;黄岚;苏华科;董红梅;边巍;;脂联素对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黏附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19期
4 戴成祥;荆忱;;动脉钙化的分子遗传机制[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0年03期
5 张俊峰;葛恒;郭炳诗;王长谦;;PPARs配体对巨噬细胞、泡沫细胞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6年08期
6 刘金波;邓华聪;葛倩;李丙蓉;郑宏庭;兰丽珍;;脂联素对TNF-α介导的血管炎症反应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8期
7 邢影;徐忠信;王捷;;糖基化终产物在缺血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08年20期
8 ;人体生物化学[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9年02期
9 ;蛋白质[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9年11期
10 余其振;成蓓;白智峰;柯丽;狄鸣;;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4的表达效应[J];中国全科医学;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s,
本文编号:24602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460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