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恶性疟原虫基因clag9黏附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13 18:36
【摘要】: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脑型疟疾(CM)是恶性疟疾的症状之一,也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CM的病理基础是红内期晚期滋养体和裂殖体感染的红细胞与宿主内皮细胞之间的黏附。CM所涉及到的多因素和不同机制迄今尚未阐明。 前期文献检索发现,Clag9蛋白是感染红细胞与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VEC)发生黏附的关键蛋白。本实验室前期实验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Clag9进行抗原性和表面可能性分析,选取了Clag9的三个片段Cg1,Cg2,和Cg3,利用原核表达三种多肽片段的GST融合蛋白,检测三种蛋白影响HBMVEC关键的黏附相关受体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情况,以蛋白中检测的对应内毒素剂量做为对照,结果表明,Cg3能够上调宿主细胞受体ICAM-1的表达。但Cg1和Cg2没有类似作用。 由于内毒素具有很强的诱导ICAM-1表达的作用,为了更加明确Clag三个片段对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必须去除蛋白中的内毒素。本实验的实验策略是:通过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利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上述三种Clag9片段或用去除原核表达蛋白中内毒素的方法获得内毒素含量不影响血管内皮细胞表面ICAM-1表达的Clag9片段;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做为检测蛋白黏附功能的前期实验的静态模型,在体外将蛋白与HUVEC共同孵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宿主细胞表面ICAM-1表达的情况。 实验结果:去除内毒素后的Cg3与对照组同等剂量的GST对HUVEC的作用结果无显著差异,表明Cg3无明显上调宿主细胞受体ICAM-1表达的作用,结合近期Clag9功能研究的相关文献,Clag9在参与疟原虫感染红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方面的功能可能并非通过直接作用于宿主黏附受体而实现,而是通过参与恶性疟感染红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转运,其功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Abstract]:Malaria is a disease that seriously endangers human health. Cerebral malaria (CM) is one of the symptoms of falciparum malaria and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 of death. The pathological basis of CM is the adhesion between erythrocytes and host endothelial cells infected with trophozoites and merozoites in the late erythrocytic phase. The multiple factors and different mechanisms involved in CM have not yet been clarified. It was found that Clag9 protein was the key protein for the adhesion of infected red blood cells to huma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HBMVEC). In our laboratory, the antigenicity and surface possibility of Clag9 were analyzed by bioinformatics software. Three fragments of Clag9, Cg1,Cg2, and Cg3, were selected to express three polypeptide fragments in prokaryotic GST fusion proteins. The effects of three proteins on the expression of HBMVEC key adhesion related recepto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 were dete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responding endotoxin dose detected in the protein was used as control. Cg3 can up-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host cell receptor ICAM-1. But Cg1 and Cg2 have no similar effect. Because endotoxin can induce the expression of ICAM-1,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effect of three fragments of Clag on the adhesion func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it is necessary to remove endotoxin from the protein. The strategy of this experiment is to construct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to express the above three Clag9 fragments by mammal cells or to obtain Clag9 fragments whose endotoxin content does not affect the expression of ICAM-1 on the surface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by removing endotoxin from prokaryotic expression proteins.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 (HUVEC) was used as a static model to detect protein adhesion function. The protein was incubated with HUVEC in vitro, and the expression of ICAM-1 on the surface of host cells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Cg3 on HUVEC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indicating that Cg3 did not up-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host cell receptor ICAM-1. Combined with the recent research on Clag9 function, the function of Clag9 in the adhesion of red blood cells to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infected with Plasmodium falciparum may not be realized by directly acting on the host adhesion receptor. However, by participating in the transport of erythrocyte adhesion molecules in falciparum malaria infection, its function needs to be further studied.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3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德广;秦银河;王云贵;陈俊国;;医科大学“教学评价常态化”刍议[J];西北医学教育;2011年03期

2 ;锐意进取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年13期

3 李增烈;;教你几招辨黄疸[J];家庭医学;2011年05期

4 ;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江苏省红十字眼科医院 南京市眼科医学重点专科[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年04期

5 胡敬;;青春为理想闪光——南方医科大学丁振华教授的人生之旅[J];科学中国人;2011年12期

6 刘少东;;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高级工程师 杨舒 用信息化建设现代化医院[J];信息方略;2010年22期

7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J];医学综述;2011年11期

8 ;关于举办SCI论文写作和科研设计培训班的通知[J];北京医学;2011年09期

9 ;首都医科大学皮肤病与性病学系[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简介[J];中国卫生经济;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国祥;;创建医科大学研究型医院的理论思考[A];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2 ;宁夏医科大学简介[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南京医科大学简介[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南京医科大学张振声校长讲话[A];江苏省首届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5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介[A];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第五届全国危重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张立娟;;中国生理学会在首都医科大学举行PBL讲习班[A];中国生理学会论文汇编2005年第五期[C];2005年

7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简介[A];江苏省性学会第五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喻林升;韩军鸽;;温州医学院法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开始[A];2006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金镇;章丽;尚涛;王德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4~2006年孕产妇死亡状况分析[A];2007年中华医学会—强生西部学术讲座全国产科危重症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薛扬;郭成钢;;通过尿液三杯试验初步鉴别血尿来源[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一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中奇 赵修娟;首都医科大学:立足使命科学发展[N];科技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赵予歆;新疆医科大学不断提升综合实力[N];中国改革报;2009年

3 通讯员龚宣;大力推进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N];天津教育报;2009年

4 记者 邢琰;天津医科大学148名留学生学成毕业[N];科技日报;2009年

5 记者 李林霞;山西医科大学喜庆九十华诞[N];山西日报;2009年

6 记者 刘霞;英校长成首都医科大学国际顾问[N];科技日报;2010年

7 记者 何建昆;韩启德高度评价首都医科大学50周年辉煌成就[N];科技日报;2010年

8 记者 辛向东 通讯员 何建国;首都医科大学及北京宣武医院专家到我州考察[N];大理日报(汉);2011年

9 张永胜 邓旭林 宁习源;南方医科大学开辟新“战场”[N];健康报;2005年

10 蒋巧莲;广西医科大学庆建校75年[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鼠疟红内期动力素蛋白亚单位、核酸疫苗与细胞颗粒疫苗免疫效果的比较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2 韩志富;恶性疟原虫动力素蛋白Pfdyn功能研究及感染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膜蛋白质组检测数据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3 Salum Seif Salum Mchenga;rIL-25在急性溃疡性结肠炎中的抗炎症效应[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4 吴剑卿;新型高效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肺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5 王守林;人致癌物代谢酶及其自然变异体的功能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6 李璇;Urocortin对抗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7 史娟;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TRAIL及DR5单链抗体表达治疗肺癌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8 高玲娟;Sublytic C5b-9诱导GMCs增殖和ECM分泌分子机制及其信号通路[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9 丁岩;MEKK1分子水平和高表达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应用非那吲哚里西丁类生物碱CAT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10 葛明建;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法检测外周循环肺癌细胞(CTCs)的临床应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伊静;恶性疟原虫基因clag9黏附功能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2 BITEGHE-BI-NZENG Alain-Pascal(阿兰-比得戈);颅脑创伤后的胃肠道出血与应激激素变化关系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3 邓柳丽;福建医科大学2000-2009年科研项目绩效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4 熊平;SD医科大学两关联制药企业经营管理成败比较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5 哈曼德;蛇毒神经生长因子对体外无血清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长度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6 顾蔚莉;新疆医科大学1994~2004年科技论文评价[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7 李涛;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对医科大学新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8 李纪慧;塑型性支气管炎[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9 赵鲁汀;增殖诱导配体(APRIL)与人类γδT细胞的功能相关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10 王建伟;肥厚型心肌左室流出道梗阻及心肌肥厚有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987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4987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f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