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DC-SIGN介导HCV入胞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25 08:38
【摘要】: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引起的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已成为困扰全球人口健康的一大问题。目前,全球HCV感染者超过1.7亿,是引起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HCV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极高的慢性化比例,尽管在HCV急性感染的过程中机体有可能清除病毒并获得终身免疫,但是80%以上的丙肝急性感染患者将发展成慢性丙型肝炎。目前为止丙肝尚无切实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丙型肝炎病毒(HCV)属黄病毒科,为单股、正链、RNA包膜病毒,含大约9600个核苷酸。HCV基因组由位于5′端和3′端的两个非编码区和一个大的开放读码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组成。ORF编码一个约含有3000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在病毒和宿主细胞的水解酶作用下,形成10个病毒蛋白,5′端为结构蛋白,依次为核心蛋白(C)、包膜蛋白(E1及E2),3′端为非结构蛋白,,依次为P7、NS2、NS3、NS4A、NS4B、NS5A、NS5B。 目前,有效的体外实验模型的缺乏限制了对HCV发病机理的研究。对HCV感染的早期过程,如病毒如何结合靶细胞上的受体最终进入细胞,病毒如何逃避机体的免疫攻击等,仍不很清楚。充分地了解HCV的受体及辅受体,对控制HCV的感染和传播至关重要。HCV的包膜糖蛋白E1/E2
[Abstract]:Viral hepatitis C (hepatitis C) is an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hepatitis C virus (hepatitis C virus,HCV). It is generally susceptible to the population and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that puzzles the health of the global population. At present, more than 170 million people with HCV infection in the world are the main causes of chronic hepatitis and liver cirrhos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HCV is its very high proportion of slowness. Although it is possible for the body to clear the virus and obtain lifelong immun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HCV acute infection, more than 80% of patients with acute hepatitis C infection will develop chronic hepatitis C. So far, there is no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epatitis C. Hepatitis C virus (HCV), a single strand, positive chain and RNA envelope virus, contains about 9600 nucleotides. HCV genome consists of two non-coding regions at 5 'and 3' ends and a large open reading frame (Open reading frame,ORF. ORF encodes a precursor protein containing about 3000 amino acids, which forms 10 viral proteins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virus and the hydrolase of the host cell, and the 5 'end of the virus is a structural protein. The HCV genome is composed of two non-coding regions at the 5' end and a large open reading frame HCV. ORF encodes a precursor protein containing about 3000 amino acids and forms 10 viral proteins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virus and the host cell hydrolase. The core protein (C), envelope protein (E1 and E2) was in turn, and the 3 'terminal was non-structural protein, followed by P7, NS2, NS3, NS4A, NS5A, NS5B, NS5B. At present, the lack of effective in vitro experimental model limits the study of the pathogenesis of HCV. The early process of HCV infection, such as how the virus binds the receptor on the target cell to enter the cell, how the virus evades the immune attack of the body, is still unclear.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receptors and coreceptors of HCV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infec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HCV. E1/E2, an envelope glycoprotein of HCV, is very important to control the infec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HCV.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3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阚全程;余祖江;雷延昌;杨东亮;郝连杰;;人工构建含丙型肝炎病毒核糖体插入位点的双顺反子表达载体[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3年10期

2 张健,刘妍,成军,王琳,邵清,梁耀东,刘敏;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5A反式激活基因NS5ATP7的克隆[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年01期

3 陈秋莉,戚中田;DC-SIGN和L-SIGN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J];生命的化学;2005年04期

4 许小亮,李君武;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3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年10期

5 陈青锋;郭振华;杨彦麟;肖萍;朱红梅;;HCV基因分型与血清分型相关性的研究[J];甘肃科技;2005年12期

6 吕琪;郑义;宋林立;李忠新;李瑜珍;周小梅;;DNA微点阵分析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4B对信号传导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6年02期

7 杨振;;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结构与功能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年01期

8 吴永胜,白洁玉,杨春梅,翟琦,孙惠敏,张跃新;乌鲁木齐地区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基因分型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1997年05期

9 张健,成军;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对ERK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年01期

10 郑义,高博,景维,孔令保,杨晓俊,吴正辉,叶林柏;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4B诱导细胞非折叠蛋白反应[J];中国病毒学;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春;张婧;常乐;刘家云;程晓东;苏明权;师长宏;贾战生;;一种模拟丙型肝炎病毒急性职业暴露感染模型的建立[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计丹英;崔文英;丁嘉祥;张月;郭王;刘文虎;;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和护理预防措施[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9届全国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9届全国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龚作炯;;丙型肝炎病毒的病毒学及抗病毒靶位[A];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2届委员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汪年松;盛晓华;张晓光;严艳;俞岗;崔勇平;唐令诠;;隔离丙型肝炎病毒标志阳性患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李婷婷;陈姿喧;曾劲峰;章金刚;王文敬;边奕鑫;黎诚耀;;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自然康复与慢性感染的分子特征[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6 戚中田;赵平;;丙型肝炎病毒研究进展与丙肝疫苗研制[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贺秋;王国华;陈坤;徐元基;夏芳;凌世淦;陈德惠;;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体外培养细胞模型的初步探讨[A];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生物医学体视学和军事病理学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8 张贺秋;王国华;陈坤;徐元基;夏芳;凌世淦;陈德蕙;;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体外培养细胞模型的初步探讨[A];中国动物学会全国显微与亚显微形态科学分会第十次形态科学与显微注射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9 苑宇哲;季阳;杨秀华;高蕾;黄毅;汪学纯;潘志红;;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疾病进程相关性分析[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10 朱研;谭朝霞;范焱;张长江;王小红;;丙型肝炎病毒动态准种优势株的确定[A];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2届委员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贾晓惠 通讯员黄显斌 唐明山;我国首次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新基因[N];科技日报;2002年

2 记者 王江;俄罗斯科学家发现丙肝病毒会伤害中枢神经[N];科技日报;2000年

3 记者 张新生;巴拟推广自主研发新型验血方法[N];科技日报;2008年

4 李向;癌症的危险因素[N];卫生与生活报;2009年

5 编译 姚雨;新抗体可预防丙肝病毒感染[N];医药经济报;2009年

6 张加;FDA 批准HCV抗体快速血液检测试剂[N];中国医药报;2010年

7 梓桦;新型干扰素有望抑制非典病毒[N];医药经济报;2003年

8 张汝金 肖鑫 本报记者 黄华敏;拼搏在医学科技前沿[N];解放军报;2002年

9 庄愉;丙肝用药:一个需求远未满足的大市场[N];医药经济报;2010年

10 刘浦泉;提前30天确认丙肝[N];科技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卫华;表达HCV-NS3抗原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洪沙;缺失突变HCV核蛋白DNA免疫效果的初步评价[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3 胡巍;丙型肝炎病毒NS3蛋白酶及抑制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4 郑义;丙型肝炎病毒NS4B蛋白的功能[D];武汉大学;2005年

5 耿文清;外周血DC在控制和传播HIV感染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6 靳昌忠;HIV-1性传播的关键分子DC-SIGN特异性表达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邹小静;HBV去甘露聚糖修饰逃逸树突状细胞DC-SIGN免疫识别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立新;丙型肝炎病毒5’非编码区及非结构蛋白5A的基因变异及其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11年

9 许信刚;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囊膜蛋白基因的表达及抗HCV中和抗体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10 刘晓红;甘露寡糖/DC-SIGN及小肽/DNA相互作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军;DC-SIGN介导HCV入胞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2 吉瑾;体外干扰素-α诱导的抗病毒作用与丙型肝炎病毒拮抗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解荡;基于DC-SIGN为靶点的抗HIV寡糖药物的合成与表征[D];湘潭大学;2004年

4 李宁;外周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RNA的检测并应用基因芯片法对其基因分型的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5年

5 朴莲淑;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性肝病与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关系[D];延边大学;2006年

6 汤兆明;用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丙型肝炎病毒抗原表位[D];福建医科大学;2005年

7 马静;可溶性DC-SIGN对T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8 赵月鸣;伴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9 许小亮;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在QSG7701细胞中的表达和鉴定[D];暨南大学;2006年

10 梁勇;原卟啉钠提取工艺的改进及其对丙肝病毒的体外抑制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055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5055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3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