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磁共振示踪法定量测量大鼠C6胶质瘤模型细胞外间隙扩散参数

发布时间:2019-07-31 15:38
【摘要】:目的应用磁共振示踪技术定量比较了不同时期的大鼠C6胶质瘤的细胞外间隙扩散参数。并对影响细胞外间隙扩散的细胞外基质成分进行了分析。方法将示踪剂钆喷酸葡胺(gadolinium-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DTPA)作为示踪剂导入大鼠脑细胞外间隙内,采用磁共振示踪法动态监测示踪剂在大鼠脑内的扩散与清除,利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有效扩散系数(D*),清除速率常数(k’)和半衰期(thalf-life)。对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如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腱生蛋白C、胶原蛋白IV型进行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记分析。结果与10 d C6胶质瘤相比,20 d胶质瘤有效扩散系数((6.67±1.78)×10-5mm2/s vs.(1.26±0.27)×10-4mm2/s;t=4.265;P0.01)及清除速率常数((7.67±2.29)×10-5mm2/s)vs.(1.46±0.36)×10-4mm2/s);t=3.87;P0.05)减小,迂曲度增大((3.99±0.57)vs.(2.83±0.29);t=4.11;P0.01)),半衰期延长((0.86±0.23 h)vs.(1.64±0.12 h);(t=5.91;P0.01))。20 d胶质瘤的细胞外基质的硫酸软骨素蛋白糖((0.48±0.07)vs.(0.32±0.09);t=4.663;p0.01)、腱生蛋白-C(0.29±0.04)vs.(0.58±0.11);t=6.50;P0.01)和胶原蛋白IV型(0.24±0.07)vs.(0.33±0.06);t=3.81;P0.05)的含量较10 d胶质瘤明显增加。结论随C6胶质瘤进展,细胞间隙扩散参数发生变化;细胞外基质的含量影响细胞外间隙扩散;我们相信本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神经胶质瘤微环境,并将为经间质途径治疗神经胶质瘤提供参考。
【图文】:

磁共振示踪法定量测量大鼠C6胶质瘤模型细胞外间隙扩散参数


(D*)明显小于10d胶质瘤((6.67±1.78)×10-5mm2/svs.(1.26±0.27)×10-4mm2/s;t=4.265;P<0.01),导致迂曲度(λ)增大(λ=(D/D*)1/2)((3.99±0.57)vs.(2.83±0.29);t=4.11;P<0.01)(图3A)。测量清除速率常数(k’),20d胶质瘤((7.67±2.29)×10-5mm2/s)小于10d胶质瘤((1.46±0.36)×10-4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P<0.05)(图3A)。10d胶质瘤半衰期(0.86±0.23h)显著小于20d胶质瘤(1.64±0.12h)(t=5.91;P<0.01)(图3B)。注1:(A)矢状位;(B)横轴位;(C)冠状位图1Gd-DTPA在10d胶质瘤中的时空分布。Note1:(A)SagittalviewsovertimebeforeandafterinjectionofGd-DTPA.(B)AxialviewsovertimebeforeandafterinjectionofGd-DTPA.(C)CoronalviewsovertimebeforeandafterinjectionofGd-DTPA.Fig.1SpatiotemporaldistributionofGd-DTPAinjectedintothe10-dayglioma.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4年12月第24卷第12期ChinJCompMed,December2014,Vol.24.No.123

磁共振示踪法定量测量大鼠C6胶质瘤模型细胞外间隙扩散参数


注2:(A)矢状位;(B)横轴位;(C)冠状位。图2Gd-DTPA在20d胶质瘤中的时空分布。Note2.(A)SagittalviewsovertimebeforeandafterinjectionofGd-DTPA.(B)AxialviewsovertimebeforeandafterinjectionofGd-DTPA.(C)CoronalviewsovertimebeforeandafterinjectionofGd-DTPA.Fig.2SpatiotemporaldistributionofGd-DTPAinjectedintothe20-dayglioma.2.2胶质瘤10d模型和20d模型细胞外基质表达的差异注3:(A)扩散参数定量分析(D*,λ,k’)(B)Gd-DTPA的半衰期拟合曲线图。(C)胶质瘤10d模型半衰期与胶质瘤20d模型半衰期统计分析(thalf-life),**P<0.01。图3胶质瘤10d模型(n=8)和胶质瘤20d模型(n=8)细胞外间隙扩散参数和半衰期。Note.(A)Quantitativeanalysesofdiffusionparameters(D*,録,k’)(B)ThetotalamountofremanentGd-DTPAingliomasattenuatedfollowinganexponentialdecay.(C)Statisticalanalysisofthehalf-lifetime.Dataarepresentedasthemean±SD(n=8).**P<0.01.Fig.3Diffusionparametersandhalf-lifetimeofGd-DTPAinthe10-day(n=8)and20-day(n=8)gliomas.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扩散参数(D*,λ和k’)和半衰期(thalf-life)的差异,我们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到20d胶质瘤中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腱生蛋白C和IV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图4B,,4D和4F)均较10d胶质瘤的表达(图4A,4C和4E,图4见封三)增高。Westernblotting的定量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些发现。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GAPDH)(图5A)在20d胶质瘤中(0.48±0.07)的表达均高于在10d胶质瘤中(0.32±0.09)的表达(t=4.663;P<0.01),腱生蛋白C(Tenascin-C/GAPDH)亦然((0.29±0.04)vs.(0.58±0.11);t=6.50;P<0.01)(图5B)。20d胶质瘤中IV型胶原蛋白(co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磁共振装备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大连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放射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972811,81171080,81071148)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2BAI15B09)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科研合作项目(编号2011YQ030114)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编号BYSY201301)的资助
【分类号】:R739.4;R445.2;R-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小冬,刘剑凯,洪敏;芬太尼对C6胶质瘤细胞黄嘌呤氧化还原酶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年06期

2 李方成,余进,陶宗玉,李军亮,林吉惠;胶质瘤细胞的生长速度与葡萄糖摄取的关系[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3年10期

3 黄强;胶质瘤起源细胞探讨[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3年08期

4 王飞,李世亭;胶质瘤的起源细胞与神经干细胞的关系[J];中国肿瘤;2004年04期

5 高进喜,王守森,王如密;胶质瘤化疗进展[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4年05期

6 李蕴潜,李毅平,李才;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抑制物在人胶质瘤中的表达[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6期

7 岳武;宋大勇;孔令秀;赵钊;孟祥喜;张旭;王殿洪;王策;;体外超声激活血卟啉单甲醚抗C6胶质瘤细胞的研究[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8 高树梓;高宜录;林社裕;刘道坤;;C6胶质瘤细胞培养上清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初步研究[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06年04期

9 江涛;王忠诚;;构建胶质瘤综合治疗体系[J];河北医药;2007年01期

10 刁宏宇;张明杰;高连波;喻博;李少一;王成林;;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胶质瘤中的表达[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孔宾;赵世光;刘炳学;陈晓丰;戴钦舜;;K~+通道阻断剂四乙胺对大鼠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影响[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黄强;;胶质瘤生成细胞研究[A];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4年

3 潘冬生;;联合基因诱导体内抗胶质瘤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朱永坚;张建民;刘伟国;沈宏;;甲氧胺联合β-榄香烯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谢爽;王学美;谢东泽;;鲜壁虎提取物抑制C6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杨正钦;;姜黄素抑制C6胶质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的分子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神经精神药理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豫滨;杨孔宾;刘赞;叶远柱;赵世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增加蛋白酶抑制剂对胶质瘤的凋亡[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石键;傅伟明;张宏;陈鹏;;外源性wt p53基因及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热增敏效应[A];2008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周朋;刘晓谦;胡炜;;耐药基因的表达与体外药敏试验对胶质瘤化疗的指导意义[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赵世光;韩大勇;赵洪波;滕雷;李一;;三氧化二砷缓释片体内对C6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衣晓峰 冯宇曦;中药三氧化二砷有望成为治疗胶质瘤新药[N];中国医药报;2011年

2 记者 匡远深;让胶质瘤干细胞不再“繁殖”[N];健康报;2011年

3 张献怀 张文;瘤区埋雷 持续杀伤[N];健康报;2007年

4 白毅;人脑胶质瘤基础与应用研究喜结“九大硕果”[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王德江;刘藏;王贵怀;曹勇;王新生;肖新如;交流最新进展 提高诊治水平[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儇;氯化甲基汞抗鼠胶质瘤细胞作用的体内外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俞磊;胶质瘤中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的检测及其对化疗疗效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3 范左栩;低氧微环境对体外培养胶质瘤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黄吉炜;胶质瘤特异性4optHBS-Msi1/GFAP启动子的构建评价及其在基因治疗中的初步应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5 黄伟;EZH2基因调控脑胶质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6 杨柳松;不同1p杂合性缺失特征少枝胶质瘤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杨冰;胶质瘤相关新基因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王舒楠;内皮祖细胞参与胶质瘤微血管形成及功能的活体影像学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9 刘国栋;转铁蛋白修饰的载阿霉素氧化石墨烯纳米粒抗胶质瘤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10 范文海;蛋白酶体抑制剂对胶质瘤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及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珊珊;~1H-MRS在检测胶质瘤早期放疗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张军霞;基因工程内皮祖细胞介导的靶向血管新生治疗胶质瘤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3 李宗豪;胶质瘤干细胞研究进展[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4 李科;苯丁酸钠体外诱导大鼠C6胶质瘤细胞分化及凋亡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徐鑫;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葡萄糖转运蛋白-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6 蒋国梁;C6胶质瘤细胞对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年

7 陈宝敏;胶质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比较及放射耐受机制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唐骏启;牛黄体细胞与C6胶质瘤细胞共培养及凋亡相关基因在大鼠黄体中的表达[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9 沈云天;胶质瘤干祖细胞在恶性胶质瘤放射抗拒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张景泽;逆转录酶抑制剂AZT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作用的体外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521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521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3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